△李年邦在江滩上捡垃圾。
晨光中的湖北宜昌江滩上,一支身着荧光绿马甲的队伍正在忙碌着捡拾垃圾。领头人李年邦弯腰的姿势依然标准有力,只是身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已从最初的孤身一人壮大至5000余名。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李年邦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更多人关注长江生态。
2015年深秋,“喜哥理发店”的老板李年邦被一则外国青年清理河道的新闻深深触动。次日黎明,他来到长江江滩,在晨练老人“今天捡完明天又脏,哪捡得完哟”的质疑声中,开启了他的“长江守护行动”。
2016年寒冬,100多名自发聚集的志愿者在江山风华附近江滩创下“1小时清理5吨垃圾”的惊人纪录。当沾满淤泥的双手高高举起最后一袋垃圾时,“三峡蚁工”这个寓意“聚沙成塔”的环保组织正式诞生。李年邦望着江面上跃动的光影,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坚持的力量。
2020年,《宜昌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引入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志愿者依法监督违法行为。“三峡蚁工”积极响应,与环卫部门建立“发现、上报、处置、反馈”协同模式。成效立竿见影:江滩垃圾量从每500米2吨(需3辆卡车运载)锐减至不足10公斤(单人可提走)。长江宜昌段水质优良率2023年达94.7%,超出全国均值6.2个百分点。
2022年,李年邦成为宜昌市西陵区政协委员,他的理发店悄然变身“民情驿站”。价目表上“环保日八折”的告示旁,挂着用回收材料制成的建议箱;等候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图解手册被翻得卷了边。在这里,一句“江边垃圾桶太少”的童言,经过两周的实地调研,一件带着江风的提案,推动沿江步道新增数十个分类垃圾箱,解决了游客“想扔垃圾时找不着桶”的困扰。
10年来,李年邦带领“三峡蚁工”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开展1221场环保活动,相当于每3天就有一场“长江保卫战”。清理的1230吨垃圾,相当于200头成年亚洲象的重量,若用标准垃圾袋首尾相连,可绕宜昌江岸线12圈。带动93966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总时长足够让225人全年无休守护江岸。团队累计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41项荣誉,李年邦本人也获“全国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中国好人”等国家级殊荣。
站在10年前第一次弯腰的地方,李年邦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澄澈的江水中,倒映着新人洁白的婚纱,见证着长江生态的可喜变化。在他身后,荧光绿马甲如跳动的音符沿江律动:5岁“环保宝宝”踉踉跄跄拖着大垃圾袋,82岁老人戴着老花镜用镊子夹出石缝烟头,身着校服的中学生认真记录水质数据,来自清华、武大等高校的学子参与实践。
“守护,就是把简单的事重复做。”李年邦轻抚手上的老伤,声音里透着坚定。
记者:毛丽萍
通讯员:谢凤琴
文字编辑:王硕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