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5月16日下午14:30,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现场
礼赞自强精神——报告会金句回顾
本场报告会介绍了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宣讲报告团及成员情况。7位全国自强模范、1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作报告。
用双手推出光明人生——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王俊推拿中心技术总监王俊(视障)
我是个从小失明的农村孩子,是国家提供的免费的学习机会把我从黑暗中拉了出来,现在我才有了能力,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盲人是“摸黑过日子”,但是双手里也藏着生存之道。我愿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更多的盲人同胞靠双手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起手把手挣出亮堂堂的明天。
让梦想在国旗下闪耀——广东省东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运动员陈敏仪(肢残)
巴黎残奥会上,我和队友们拼下了两枚金牌,完成了全队的期望。那一刻,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得到了回报。这一路走来,有汗水、有伤痛、有坎坷,但更多的是坚持、是努力、是拼搏。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我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记得目标是要让五星红旗在世界赛场上升起、要让国歌响彻全世界。
用职业技能突破人生天花板——浙江省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副主任陈良杰 (听障)
在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文本处理项目冠军后,我实现了计算机技能大赛的“全满贯”成就,更在世界残疾人职业技能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领奖时,我高高举起五星红旗,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感激。金牌的光芒终会褪去,奋斗的脚步不能停歇。目前,我们公司有120余名残疾人员工,其中30多位是听障员工。我们用实力证明,只要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跑出精彩的人生。
从特殊走向融合,从黑暗走向光明——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黄莺(视障)
从 2015年到2025年,正好十年,我从“特殊”走向“融合”,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这背后,是党和国家“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是《残疾人教育条例》的法治保障,更是无数普通人的善意托举。我想再次把那句话送给大家: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看不见”,可能是我们人生中遇到的 诸多 困难,而 “什么都能做”则是我们选择面对这些困难的 勇气和宣言 。当我们开始用优势视角看待生命,偏见的高墙就会悄然崩塌。推开接纳的窗,教育让我看见光,而融合,让光洒向 更远的地方 。
单手撑起生命的晴空——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卫生所乡村医生陈桂平(肢残)
这些年来,我感恩着党和国家对我的关怀与帮助,也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给医疗领域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好。我自小生长在井冈山脚下,这片红土地养育了我,我的根也早已深深扎在这里。我离不开父老乡亲们,父老乡亲们也离不开我。今后,我将继续守在农村,行好医、做好事,也盼着更多年轻医生扎根基层,和我们一起当好乡亲们健康的 “守门人”!
我与“银河星辰”的27年 ——江苏省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李康(听障)
从教27年,我教过100多名聋生,其中32位升入高校。看着孩子们从自卑走向自信,从懵懂走向独立,我深刻地体会到一名特教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我们以身为桥,让知识的星火在坚守中熠熠生辉;而孩子们骄人的成绩,正是对我们的付出最清澈最响亮的回应!回首27年,我读懂了当年老教师和我说的话。感谢这些年我教过的学生、遇到的志愿者和结识的书友们,他们让我看见了永不言弃的“真”、乐于助人的“善”和内心纯净的“美”。今后,我将带着这些美好,继续坚守在特殊教育和阅读推广的第一线,把真善美传递给更多人!
麻线也能织出金毯子——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立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此路恒(肢残)
我们赤恒底村是一个古老的傈僳族村寨,村里一直保留着手工织布制衣的手艺,手工织出来的麻布卖布匹利润少,成品服饰却能卖到好价格。为此,我联合村里成立了合作社。2018年,国家非遗扶贫的春风吹进怒江峡谷。我带着社员们把合作社升级成“非遗扶贫工坊”,请来省级传承人教姑娘们绣花。我身后有整个赤恒底村,肩上有傈僳族千年的手艺,心里有一团永远不灭的火。我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拼搏,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会继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也有信心、有决心,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一起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用手语架起信任之桥——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红岩派出所教导员何巧
手语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打开心门的钥匙。基本掌握手语后,这时我才感觉,我真正走进了听障群众的生活,渐渐地,“有困难找何巧”成了他们用手语比划频率最高的动作。2019年,我与同事创建了全国首个“巧姐无声警务室”。新征程上,我将继续带领“无声警务宣讲团”走遍大街小巷,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角落;我也呼吁更多同行加入助残行列,用尊重与理解架起“心桥”。
传递榜样力量——发挥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
报告会前夕,记者们对独臂村医陈桂平进行了采访,在听到他为了给一位儿童上山摘草药而摔伤的故事后,无不动容。“帮助他人使我快乐,作为一名扎根基层多年的村医,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次获选全国自强模范,对我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认为,自强精神的核心在于生生不息的奋斗,近期,我的儿子在我的引导下,也选择了医学专业就读,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想法,今后,我要带动更多人扎根基层,投身乡村医疗事业!”陈桂平说。
图为陈桂平接受记者采访
“有困难,记得找何巧!我们永远在您身边!”发布会上,来自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红岩派出所教导员何巧用手语表达心声,获得了现场阵阵掌声,“聋人的世界安静无声,却同样渴望被理解关怀。作为社区民警,我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能用点滴行动让聋人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便是对初心最好的诠释。 未来,我想带动更多优秀的青年力量加入扶残助残的队伍。”何巧说。
图为何巧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首场报告会后,报告团成员将赴北京、天津、福建、湖南、陕西、宁夏等6个省(区、市)开展巡回宣讲,进一步发挥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发展凝心聚力。
记者:宣佳
摄影:白帆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