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7日),“嘉风传信·春和友约”2025年嘉定区车列风筝文化之旅活动在徐行镇爱普香料植物园热闹开启。二十余位上海大学留学生和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外籍教师家庭齐聚一堂,通过参观风筝文化展陈、亲手制作并放飞风筝,深度感受嘉定的独特魅力。
“从东周春秋末期的木鸢,到盛唐时期的纸鸢,再到如今各式各样的风筝,它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名字,形态也在不断演变。”在徐行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同生的讲解下,大家近距离观赏了中华传统风筝的样式,了解了风筝的历史脉络。不少外籍人士还举起手机将这些精美的风筝作品拍照记录下来。
随后,在嘉定区城市形象资源创作合伙人蔗大王的引导下,外国友人们拿起画笔,在已经绘有一半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半成品风筝上挥洒创意。“青花瓷”“太极”“竹林”……不少人选择把自己心中的中国元素一一呈现在风筝上。还有的将自己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纹样绘制于另一半,创作出中、外友好交流的风筝作品。
来自俄罗斯的上海大学留学生Emilia选择用大面积绿色打底,她告诉记者,自己的灵感源自风筝上绘制的盛放桃花,于是她决定把自己国家的桦树林画在另一半,寓意着两种自然之美的融合。“放飞的时候,我就能看到这份跨越国界的和谐与美好。”Emilia说。
等待风筝绘制完毕,大家迫不及待地准备放飞自己的“艺术品”。沿着“风筝林”漫步而出,大家来到一片开阔的草坪上,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悠然飘过,大家纷纷跑动起来,手中紧握线轴,眼神专注地盯着风筝,仿佛在参加一场无形的风筝比赛。
来自意大利的CONTI ALESSANDRO(Alexx雷)虽然是第一次放风筝,但很快就掌握了窍门。经过一番不懈的尝试和角度调整,风筝终于迎风而起,在空中轻盈地摇曳,引得众人阵阵欢呼与喝彩。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周围的外国友人分享起放风筝的诀窍:“刚开始要等一阵风,等风筝飞起来后要不停地拉线,这样它才能越飞越高。”CONTI ALESSANDRO(Alexx雷)笑着说。
一时间,在同一片天空下,风筝成为了连接中外友谊的纽带,这场以线为媒、以鸢为介的文化之旅,不仅让嘉定徐行风筝这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出鲜活生命力,更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立体桥梁。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在欢声笑语中延续,也让世界看到了嘉定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独特魅力。
撰稿:彭晓妍
摄像:张诚昊(通讯员)
编辑:袁悦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