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您确定这只鸟是从宠物市场买的金刚鹦鹉?"

专家皱着眉头问道,眼神在我和笼子里的小东之间来回移动。

"不是买的,是三年前在公园捡到的,"我纠正道,"那时还是雏鸟,浑身湿透,我救了它。"

专家戴上眼镜,小心翼翼地将小东从笼中取出,开始检查它的喙部、羽毛和爪子。

随着检查的深入,他的表情逐渐从疑惑变成惊讶,最后凝固成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惊。

"怎么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小东生病了吗?很严重?"

专家放下手中的器械,摘下眼镜,用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他盯着我看了足足十秒钟,仿佛在确认我是否在开玩笑。

"王先生,"他最终开口,声音异常严肃,"您真的用'鹦鹉饲料'喂养它三年了?"

"是啊,"我点点头,莫名其妙,"我一直按照鹦鹉饲养手册来照顾它,有问题吗?"

专家深吸一口气,眼神复杂地望着我:"那我必须告诉您一个事实——您精心照顾了三年的这个小家伙...根本不是鹦鹉。"



01

三年前的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公司裁员,女友分手,还背着一屁股网贷。我从一个光鲜亮丽的销售经理,沦落到连房租都快付不起的地步。

那段日子,我靠送外卖为生,住在城郊的破旧出租屋里,每天面对的都是催债电话和冰冷的四壁。

人生最低谷的那个雨夜,我送完最后一单外卖,淋着大雨往家走。经过小区旁的公园时,一阵微弱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借着路灯昏暗的光线,我在灌木丛下发现了一只浑身湿透的小鸟。它看起来奄奄一息,羽毛稀疏,瑟瑟发抖。

那时我根本不懂鸟类,但它弯曲的喙和鲜艳的羽色让我想起了宠物店里的鹦鹉。

"谁这么狠心把你扔在这里?"我轻声问道,小心翼翼地将它捧在手心。它睁开眼,发出一声微弱的叫声,仿佛在求助。

也许是同病相怜,两个被世界抛弃的生命在雨夜相遇。我脱下外套包裹住它,冒雨带它回了家。

02

回到出租屋,我用毛巾轻轻擦干它的羽毛,找出一个鞋盒,垫上柔软的旧T恤做临时窝。它看起来又冷又饿,但我对如何照顾鸟一无所知。

我在网上搜索"如何照顾幼鹦鹉",按照指南给它喂了些温水和碾碎的面包屑。它勉强吃了一点,虚弱地蜷缩在临时窝里。

"你得有个名字,"我对它说,"就叫小东吧,希望你能健康成长,向东方的太阳一样充满活力。"

第二天,我用送外卖攒下的一点钱,去宠物店买了简易鸟笼和专门的鹦鹉饲料。店员看了看我手机上小东的照片,含糊地说:"看着有点像金刚鹦鹉的幼鸟,但拍得不太清楚。"

我照着他的建议,买了各种鹦鹉用品,还有一本《鹦鹉饲养手册》。那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奢侈"的一次消费——我甚至省下了一周的午饭钱。

令人惊喜的是,小东恢复得很快。一周后,它已经能短距离飞行,食欲也明显好转。它喜欢站在我的肩膀上,用喙轻啄我的耳朵,仿佛在表达感谢。



03

小东的到来,给我灰暗的生活带来了一丝亮色。

每天早上,它会准时在六点半叫醒我,这比任何闹钟都有效。我需要送早班外卖,如果睡过头就会错过最佳时段。小东似乎理解我的生活规律,从不迟到或早到。

下班回家,打开门就能看到它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发出欢快的叫声。我把它放出来,它会在房间里飞一圈,然后停在我肩上,用喙轻轻梳理我的头发。

我开始期待回家的时刻,不再像以前那样把狭小的出租屋视为临时栖身之所。有了小东,这个地方变成了"家"。

"今天又被客户骂了,"我常对它倾诉,"但想到你在家等我,心情就好多了。"

小东歪着头看我,眼睛里满是专注,仿佛真的在倾听。有时它会发出几声鸣叫,似乎在安慰我。

04

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小东和宠物店里看到的鹦鹉有些不同。

首先,它的体型增长得出乎意料的快。手册上说金刚鹦鹉从幼鸟到成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小东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变得相当壮实。它的羽毛也不像典型鹦鹉那样鲜艳多彩,而是呈现出深沉的墨蓝色,带着金属般的光泽,在阳光下泛着神秘的光芒。

其次,它的行为模式也很特别。小东极其聪明,学习能力超乎寻常。它不仅能记住我的日常作息,还学会了打开笼门的机关。我不得不多次升级笼子的锁扣,但它总能找到新的方法逃出来。

"你这是越狱专家啊?"我哭笑不得地看着它。

小东还有收集闪亮物品的习惯。有一次我丢失了钱包里的银行卡,找了半天没找到,最后发现它藏在小东的窝底下,旁边还整齐地摆放着几枚硬币和一个金属纽扣。

最令人惊讶的是它的模仿能力。小东能模仿各种声音,从门铃声到手机铃声,甚至能模仿我在打电话时的语调。虽然不能说出完整的词语,但它的声音模仿精准得令人毛骨悚然。

我曾带着疑惑去咨询宠物店的员工:"我的鹦鹉行为有些奇怪,这正常吗?"

员工看了看我手机里小东的照片,随意地回答:"每只鸟都有独特的性格,可能是特殊品种吧。"

我半信半疑,又查阅了《鹦鹉饲养手册》,但找不到能解释小东行为的内容。网上的信息也五花八门,说法不一。我只好接受"小东是特殊品种"的解释,继续我们平静的生活。



05

小东不仅是我的宠物,还成了我的转运符。

它来到我生活的第三个月,我收到了一个意外的工作机会。一位经常点外卖的客户注意到我的认真和效率,问我是否愿意到他的公司做销售。薪水是送外卖的三倍,还有五险一金。

新工作让我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我搬进了一个更大的公寓,给小东买了高级鸟笼和各种玩具。我的债务也在逐渐减少,生活重新有了希望。

同事们得知我养了"鹦鹉",都很好奇。我经常向他们展示小东的照片,分享它的趣事。

"它好像不太像普通鹦鹉啊,"一位同事评论道,"颜色这么深,而且头型也不太一样。"

"可能是稀有品种吧,"我回答,"它是我在公园里捡到的,可能是某个专业饲养者遗失的宝贝。"

每当有人质疑小东的身份,我都会有一丝不安,但很快就被对它的喜爱淹没了。在我眼中,小东就是小东,它的品种并不重要。

06

养小东的第二年,一件奇怪的事情开始发生。

每到傍晚,窗外会聚集几只和小东长相相似的野鸟。它们站在附近的树枝上,发出特殊的叫声,似乎在和小东"交谈"。小东会异常兴奋,在笼子里跳来跳去,回应它们的叫声。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巧合,但当这种情况持续发生,我开始怀疑这些野鸟是否认出了小东,将它视为同类。

有一天,我冒险打开窗户,让小东和那些野鸟近距离接触。令我惊讶的是,它们之间竟然进行了某种"交流"。

小东站在窗台上,与一只体型较大的野鸟面对面,互相发出一系列复杂的叫声和动作,仿佛在进行重要谈判。

更让我震惊的是,小东竟然主动分享了我给它准备的食物给那些野鸟。它会用喙小心地将坚果和果粒推向窗外,看着其他鸟儿享用,满是骄傲的样子,就像一个慷慨的主人在招待客人。

这种"社交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我的窗台逐渐成了鸟类聚会的场所。我对此既好奇又担忧——如果小东哪天决定跟着它们飞走怎么办?

但小东从未让我失望。无论它和那些野鸟如何互动,每天晚上,它总会乖乖回到笼子里,等我锁上笼门。

有时候,它甚至会故意把自己"锁"在笼子里,用喙推动门锁,仿佛在告诉我:"别担心,我不会离开。"



07

三年的朝夕相处,小东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再是一只普通的宠物,而是我的家人、朋友和心灵伴侣。它见证了我从人生低谷重新站起来的全过程,也在无声中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和安慰。

然而,好景不长。上个月,小东开始出现异常。它的食欲明显下降,变得不爱活动,有时会整天躲在笼子的角落,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起初,我以为只是小感冒或者情绪低落,尝试调整它的饮食和环境。但随着症状持续加重,我开始担心是否有更严重的问题。

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但找不到能解释小东症状的内容。普通宠物医院对鸟类了解有限,我决定带它去城里最权威的鸟类专科医院。

"坚持住,小东,"我轻声安慰,"我们找最好的医生给你看病。"

预约专家号并不容易,我等了两周才拿到机会。这两周里,小东的状况时好时坏,我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它撑不到就诊日。

终于到了看病那天,我小心翼翼地把小东放进专用鸟笼,搭乘出租车前往医院。一路上,我不停地对它说话,希望能给它一些安慰和力量。

医院的候诊室里坐满了各种宠物鸟的主人。有人带着色彩斑斓的金刚鹦鹉,有人抱着优雅的虎皮鹦鹉,还有珍贵的亚历山大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相比之下,小东的深沉羽色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这是什么品种的鹦鹉?"旁边一位女士好奇地问,"看起来好特别。"

"我也不太清楚,"我回答,"可能是某种稀有变种吧。"

护士叫到我的名字时,我的心跳加速了。张教授是全国知名的鸟类专家,曾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多年,对各种鸟类了如指掌。如果有人能帮助小东,那一定是他。

张教授的诊室宽敞明亮,墙上挂满了各种鸟类的图片和证书。他看起来五十多岁,戴着眼镜,表情和蔼。

"这就是您养的鹦鹉?"他看到小东的第一眼,眉头就轻轻皱了起来。



"是的,三年了。"我点点头,把小东从笼子里小心地抱出来,"最近它食欲不振,精神也不好,我很担心。"

张教授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开始检查小东。他观察它的眼睛、喙部、羽毛,测量翼展,检查爪子和姿态。随着检查的深入,他的表情越来越凝重,最后变成了明显的震惊。

"您说您把它当鹦鹉养了三年?"他再次确认。

"是啊,我一直按照鹦鹉饲养手册上的方法照顾它。"我开始感到不安。

张教授沉默了片刻,像是在思考如何表达。他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厚重的《鸟类图鉴》,翻到某一页指给我看。

"这是标准的金刚鹦鹉,您看特征。"

我点点头,确实和小东有不少差异,但我一直以为那是因为品种不同。

张教授又翻到另一页:"王先生,我必须告诉您一个事实——您这三年精心照料的这只鸟,根本就不是鹦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