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谈判前夕普京迟迟不亮底牌,却在收到中巴联合声明后,终于松口派团赴会。那么,这场谈判究竟能否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转折?
【俄乌双方计划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谈判】
俄乌双方计划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谈判,这是两国自2022年3月以来的首次直接对话。然而,通向和平的大道上并非铺满鲜花,反而荆棘遍布,谈判前景扑朔迷离。
就在不久前,法国、英国、德国和波兰的领导人齐聚基辅,明确表态若俄罗斯不愿意停火,将面临更加严厉的制裁。德国总理默茨甚至毫不留情地放话:如果本周没有实质进展,欧盟第17轮制裁方案就要出炉了。
对于这些步步紧逼的制裁威胁,俄方显然不买账。在距离谈判仅剩48小时的关键时刻,俄罗斯明确拒绝了西方和乌克兰30天无条件停火的要求。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以强硬的措辞回应道,“用最后通牒的方式与俄罗斯交谈是不可接受的。”他的言下之意可谓显而易见:俄罗斯从不是会屈从外界压力的角色。
【佩斯科夫称“用最后通牒的方式与俄罗斯交谈是不可接受的”】
而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在此时重磅表态,认为西方的停火提议不过是让乌克兰得以喘息后继续回击的策略。
俄罗斯不仅排除了立即停火的可能性,还重申了通过谈判消除战争根源的要求,比如推翻泽连斯基政权、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和领土问题等。显然,俄乌之间这盘棋远没到终局。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国际社会中还有一些声音在积极寻求化解的突破口。中国和巴西日前,就乌克兰危机发表联合声明,赞赏普京提出的和平谈判建议,也高度评价泽连斯基的积极表态。中国和巴西希望俄乌尽快坐下来,通过直接对话化解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为推动俄乌冲突的缓和进程,中国和巴西早在2024年9月便在联合国发起成立了“和平之友”小组,旨在凝聚全球南方国家的力量,共同为化解这场危机贡献智慧与努力。
【中巴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
长期以来,中国和巴西与俄罗斯保持着友好且稳固的关系,两国在推动俄乌和平进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俄方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俄方深知中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提出的建议和方案极具建设性,对缓和局势、重启谈判意义重大。
基于此,俄方高度重视中巴所传递的和平声音与智慧,愿意认真倾听并充分考虑两国提出的各项合理意见。同时,俄方也展现出积极姿态,释放出与乌克兰开展实质性谈判的意愿。
虽然克里姆林宫仍未回应关于普京亲自访问土耳其的邀请。但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代表团会按计划前往伊斯坦布尔,不过关于代表团具体成员构成的信息仍未公布。
据《华盛顿邮报》援引一位克里姆林宫前高级官员消息称,俄罗斯可能会派遣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和普京的外交政策助理尤里·乌沙科夫,出席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会谈。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或出席会谈】
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坚决主张与普京本人会面,他甚至愿意修改此前禁止与普京谈判的法令,表示要“尽一切努力”促成这一对话。
然而,对俄罗斯领导人是否参与谈判,迄今仍无确凿消息。就这一点,普京曾明确表示,他不会与不具备合法性的泽连斯基进行对话,因为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已经在去年5月份结束。
同样,美国方面也在场边观望。美国特使威特科夫和凯洛格据悉将参与会谈,而特朗普也声称可能飞往伊斯坦布尔,尽管他此番言论或许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在这一系列的战略博弈中,各方的行事动机与实际意图,充满了不确定性,增添了这场会议的复杂性。
【俄乌和谈仍然充满变数】
纵观历史,俄乌之间虽然曾多次尝试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纷争。而2022年3月底在伊斯坦布尔的会谈,便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而这次谈判选择在此前多次发挥重要作用的土耳其进行,是否意味着将有不同以往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目前来看,俄乌局势仍然扑朔迷离,双方的立场依旧严重对立,而这场谈判的前景显然不容乐观。俄乌之间想要实现真正的和平,需要的可能不仅是各方的协调,更需要深层次的战略调整和信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