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一言

首发 | 洞见青年·芳华青年

芳华青年:一个有独特视野、有感情有温度的青年朋友。说真相,传真情,品百态人生,看芳华青年。

关联阅读:为什么不建议你回乡下建房子!日本正式通缉铁头,他们能抓到吗?

美女通缉犯卿晨璟靓做错了什么?

董袭莹的医学奇迹,人类又一未解之谜


长年深飘在外,回家的次数也逐渐减少。每每回到老家,都有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还是原来的模样。

唯有物是,人已非原样。乡村里的人,开始变得让人感到陌生起来。有人说,中年人的成长,往往是从失去至亲开始的。原以为这些事离我们还遥远,可当人到中年才慢慢发现,离开,是迟早的事。

前些年,去参加嫂子母亲的葬礼,虽然电话里被告知,老人是突然离世的,晚上睡觉前还吃了一大碗面条,但是次日白天就发现,人已经不在了。

一时竟然有一些恍惚感。因为往年回去,我都会去老人家看看,一生辛劳的农村人,慈祥而又健康,我当时还想,他们这一辈人,虽然年轻时候吃过不少苦,但是吃的喝的都是健康无污染的,呼吸的空气也是新鲜的,现在又是好时代,衣食无忧,活个白来岁,也不成问题。

但是没想到,走得这么突然。家人说,可能和口罩时候阳过有关。因为身体本身有一些基础病,自从阳过以后,身体状态就差了很多。

农村有很多老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离开的。我一个邻居的大姐,也才四十多岁,口罩结束前的几个月就走了,也是很突然的。五一期间去河南,参加了两场大礼——一场是五姨家参加她儿子的婚礼,一场是姑姑的葬礼。姑姑的葬礼很简单,是出殡日当天去的。

对于生老病死,虽然我早有心理预期,但是真正参与到这样的场面,还是很伤心。去五姨家的路上,很热闹。婚礼现场也很热闹,中西式都来了一遍,搭在巷子里的流水席足足有几十桌,周边邻居基本上都来了。

婚礼当天因为太仓促,大家都很忙,由于要操心儿子的婚事,所以五姨更忙。婚礼结束几天后,五姨打电话说,我们从深圳回来不容易,也不知道这次走了啥时候见面,意思是再去她家坐一坐。于是我们又从市区赶回去,在离开前再去看一看她。结束婚礼的老家,显得格外冷清。尤其令人唏嘘的是,上一次回来,姥姥还健在,虽然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是一顿饭能吃一大碗,脑子也清晰,说话也清楚。

没想到再次回去,姥姥已经不在,家里只有五姨和姨夫,儿子和儿媳妇都出去了,应该是度蜜月去了。按理来说,喜庆的日子,我不该这么忧愁,但是这次回去,看着农村越来越少的人,凋敝的景象,实在不由得不令人感怀。

开车回家的时候,路上经常会遇到搭棚子办事的场景。其中一家,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以为是办什么喜事,但是当我看到门口摆放的花圈,才明白这一家在办白事。

丧礼,是一场活人的相聚。无论在哪里的亲人,都尽量放下手中的活儿,再忙也要停下来,回去看一眼,送最后一程。这些年回老家,最大的感慨就是,父母老了。

是那种肉眼可见的老去。我没有仔细看过他们的脸,很羞愧。但是我看过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头发。
貌似一年比一年矮小,变瘦了,而且头发是真的花白了。

我逐渐明白,其实父母不是突然变老的,而是当我们开始凝视他们的白发时,衰老才获得实体。使我们发现他们变老的那一刻,他们才变老了的。

这些年,农村结婚的越来越少,反倒是葬礼越来越多。人口流动更加显眼,几乎没有什么新出生人口,而是一直在流失。而我们这一代人,这一代已经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已经开始走在了去往死亡的路上。只不过,父母在,就会觉得自己还小。
就像马尔克斯所说:“父母是隔在孩子与死神中间的帘子。”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觉得自己离老去还好远。

可实际上,真的很近。

我邻居家外甥女的老公,去年下半年过世的,当时也才32岁。

结婚都没多久,小孩才上幼儿园,可是又怎么样呢?

黄泉路上无老少。

而如今已然步入中年的我们,以后参加葬礼,只会越来越多。

我们长大了,他们就老了,这句话是真实感触得出的。

只是希望,等我们真正老去的时候,回忆过去,不会觉得有遗憾,至少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遗憾越来越少。

图片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仅做分享使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AI引导未来,有关AI ,有关DeepSeek,有关写作等,有兴趣探讨的朋友欢迎加我私人微信学习交流:feihongya1(添加请备注说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