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妈,您帮我们带小宝是情分,但水电煤气这些都是要算清楚的。"
儿媳李娟推了一张纸条到我面前,"这是您这个月的住宿费,一共426元,您看一下。
"我愣住了,手里还抱着刚睡醒的三岁孙子。"
您算得这么清楚啊?"我强忍着心酸,打趣地说。
李娟面无表情地回答:"我们家经济条件您也知道,能省则省。"
原本以为,孙子上了幼儿园,我就可以功成身退回老家,不再面对这种尴尬。
谁知道,在我离开的第三天晚上,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我这个空巢老人的宁静……
退休后的生活本应该平静而悠闲,但当儿子打电话说他们刚生了孩子,
希望我能去帮忙带带时,我二话没说就收拾好行李,从小城市赶到了他们所在的省会城市。
"妈,您来得正好,小宝刚满月,我下周就要上班了。"
儿子李强满脸疲惫地接过我的行李。
"知道你们不容易,妈来帮帮你们。"
我笑着说,眼睛却盯着儿媳李娟怀里的小孙子,心都要化了。
那么小的一个人儿,皱巴巴的小脸,紧闭的眼睛,真是可爱极了。
儿子儿媳的家是一套不大的两室一厅,装修简单但干净整洁。
客厅连着一个小阳台,摆满了尚未收拾的婴儿用品。
家里虽不富裕,但看得出他们很用心地在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妈,您就住这个房间吧。"
儿子把我领到次卧,这是他们的书房兼储物间,床是刚摆上去的折叠床,不太宽敞,但胜在有个窗户,通风还算不错。
"挺好的,我一个人住正合适。"
我放下行李,顺手整理了一下床单,"你们辛苦了这么久,好好休息,家务什么的交给我来做。"
儿子感激地点点头,而儿媳只是默默地抱着孩子,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可能是产后情绪不稳定,我也没太在意。
接下来的日子,我全心投入到照顾小孙子的工作中。
早上五点起床,给全家人准备早餐,然后接过儿媳手中的孩子,让她能多睡一会儿。
白天,我一边照顾小宝,一边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辛苦,但看着小宝一天天长大,心里充满了满足感。
儿子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很忙,但只要回到家,总会问问我累不累,需不需要帮忙。
而儿媳李娟,则很少和我交流,即使是关于孩子的事情,她也总是简短回答就走开了。
刚开始,我以为她是新手妈妈,对婆婆带孩子有些担心,所以才显得有些疏远。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发现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小宝满两个月的时候,一天晚上,我正在厨房做饭,李娟走了进来。
"妈,我有件事想和您商量一下。"她的语气很正式。
"啊,你说,什么事?"我停下手中的活,转身看着她。
"您住在我们家,用水用电,这些费用,我觉得应该有个说法。"
她拿出一个笔记本,"我算了一下,您一个月的水电费大概是一百五十元,再加上煤气费五十元,住宿费按每天十五元计算,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元。
考虑到您帮忙带孩子,我可以减免一些,您看每月四百元如何?"
我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从来没想过,儿媳会这样精打细算,甚至把我的"住宿费"都算出来了。
"娟啊,妈来是帮你们带孩子的,不是来做客的啊。"
我试图解释,"再说了,我也没多用什么水电啊。"
"妈,这是原则问题。"李娟面无表情地说,"我和强子都是很注重经济独立的人。
您帮忙是情分,但费用还是要算清楚的。"
我感到一阵心酸,但想到孙子,又不忍心就这样离开。
"好吧,就按你说的办。"我低声答应了。
从那天起,每个月底,李娟都会拿出一张纸条,上面详细列出我的"费用",然后我默默地从退休金里拿出四百元交给她。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白吃白住"了,是不是给他们家增加了太多负担?
尽管如此,我还是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小宝。
看着他从只会哭闹的小婴儿,慢慢学会了翻身、坐起、爬行,再到蹒跚学步,喊出第一声"奶奶",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
这些幸福的时刻,足以抵消心中的那一点不快。
小宝快一岁的时候,一次意外发生了。
那天,我正在厨房准备午饭,小宝在客厅的爬行垫上玩耍。
突然,听到"砰"的一声,接着是小宝撕心裂肺的哭声。
我急忙跑出去,发现他从茶几上摔了下来,额头磕出了一个大包。
我心慌意乱地抱起他,一边安抚一边急忙打电话给儿子和儿媳。
儿子说马上回来,让我先带小宝去医院。
而儿媳在电话那头大发雷霆:
"您怎么看孩子的?就一眼都不看吗?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您负得起责任吗?"
听着电话里的指责,我的手不停地发抖。是啊,都是我的错,我应该时刻盯着孩子的,不该分心做饭。
匆忙赶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只是轻微撞击,没有大碍,回家观察几天就好。
我长舒一口气,但心里的愧疚和自责并没有消失。
晚上,儿子儿媳回到家,看到小宝已经没事了,脸上的表情才缓和下来。
但李娟还是忍不住又数落了我一顿:"妈,您这么大年纪了,精力跟不上就直说,我们可以请保姆的。
您要是因为省钱,硬撑着带孩子,出了事谁都担待不起。"
听着这话,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我不是因为省钱才来带孙子的,而是因为疼爱他,想多陪陪他。
然而在儿媳眼里,我可能只是个免费或低价的保姆吧。
儿子似乎看出了我的难过,轻声安慰道:"妈,孩子没事就好,这不怪您。
带孩子谁没有个闪失啊。"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也许,儿媳说得对,我年纪大了,精力确实跟不上了。
但就这样回老家,又舍不得小宝,舍不得那一声甜甜的"奶奶"。
纠结了很久,我决定再坚持一段时间,至少等小宝上了幼儿园,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随着小宝慢慢长大,会走路,会说话,照顾他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
他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有时候不听话,有时候哭闹不止,这些都考验着我的耐心和体力。
但每当看到他灿烂的笑容,听到他奶声奶气地叫我"奶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两岁半的时候,小宝开始表现出对外界的浓厚兴趣。
我经常带他去小区的游乐场,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有时候,其他孩子的奶奶爷爷会和我聊天,分享带孩子的经验和趣事。
在这些交流中,我发现大多数老人都是免费帮子女带孩子的,没有收取任何费用,甚至还会贴补子女家用。
听着他们的故事,我有些尴尬,不敢说出自己每月需要交"住宿费"的情况。
在他们眼中,我可能会成为笑柄吧?
但我又不想给儿子儿媳难堪,只好把这些憋在心里。
小宝三岁的时候,附近的幼儿园开始招生。
儿子和儿媳商量后,决定让小宝入园,这样他们就不用那么依赖我了。
"妈,您辛苦这么多年,该休息了。"
儿子一天晚上对我说,"小宝上了幼儿园,您也可以回老家了,好好享享清福。"
我有些不舍,但也知道是时候离开了。"嗯,是该回去了。
家里的花草都没人照顾,不知道长成什么样子了。"我故作轻松地说。
临走前的那个周末,儿子特意请了假,带我和小宝去了游乐园,给我们拍了很多照片。
小宝似乎感觉到我要离开了,整天黏着我,不停地问:"奶奶,你去哪儿?你什么时候回来?"
每次听到这些问题,我的心就像被揪紧了一样。
我蹲下身,抱住他,轻声说:"奶奶要回老家了,但会经常来看你的,好吗?"
小宝撅着嘴,不情愿地点点头。那一刻,我多么希望能一直陪在他身边啊。
就在我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李娟又一次拿出了她的账本。
"妈,您帮我们带小宝是情分,但水电煤气这些都是要算清楚的。"
她推了一张纸条到我面前,"这是您这个月的住宿费,一共426元,您看一下。"
我愣住了,手里还抱着刚睡醒的三岁孙子。
"您算得这么清楚啊?"我强忍着心酸,打趣地说。
李娟面无表情地回答:"我们家经济条件您也知道,能省则省。"
我默默地从钱包里取出钱,递给她。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我想。
明天,我就要回到自己空荡荡的老房子里,不再有小宝的笑声和撒娇,不再有这种被计算到分毫的尴尬。
第二天一早,儿子开车送我去火车站。
小宝坐在安全座椅上,一路上都在问:"奶奶,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笑着回答:"快了,快了,等过年的时候,奶奶就回来看你。"
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我紧紧抱住小宝,亲了亲他的小脸:
"奶奶会想你的,你要乖乖的,听爸爸妈妈的话,知道吗?"
小宝点点头,大眼睛里含着泪水:"奶奶,你一定要回来啊。"
"嗯,一定。"
我转身走进站台,不敢再回头,怕自己控制不住眼泪。
回到老家,我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
虽然有几个老姐妹可以一起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但心里总是惦记着小宝。
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儿子视频,看看小宝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
看到他适应得不错,我也就稍微放心了一些。
就这样过了三天,第三天晚上,我刚洗完澡准备睡觉,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谁啊?"我有些警惕地问道,这个点了,会是谁来敲门?
"妈,是我,李娟!"门外传来儿媳的声音。
我一惊,连忙打开门,看到儿媳站在门外,脸色苍白,身后还跟着满脸焦急的儿子和哭红了眼的小宝。
"出什么事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