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晓满
壮阔绵延的冰山,刚刚苏醒的草原牧场,天空是未驯化的蓝,这是3000海拔的新疆昆仑山脚下。融入这样的自然画卷,唱《天地龙鳞》这样的歌曲,对于王珞丹来说,是一次接近极限的挑战,也是一次极大的满足。
《乘风2025》第五次公演录制回来,王珞丹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状态——「呼哧带喘」。日常不疏于锻炼的王珞丹,在自然面前也没有体能优势,“跳到一半,我明确地感觉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但碰巧我们选到的歌,又非常适合在昆仑山下面去表达,一切都刚刚好。”
王珞丹的心情更多的是满足,这个舞台可以让她记得很久、回味很久,“海边也去了,石林也去了,高海拔也去了,我应该回家去充电了,闭门自省。”
参加《乘风2025》这档综艺,是王珞丹对自我的挖掘,人生样本的新探索。每一个户外舞台,都是一场考验,触摸新的极限,“哪怕看清是自己的短板,我还愿意去尝试”。
她目睹了更多和自己一样的30+女性撕掉标签,成为「可能性」的代名词,“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去绽放你想要的可能性”。30个姐姐打了30个样,你可以不喜欢,但无法否认她们在重新定义「可能」。
这档全女综艺对女性关系的重塑,并不是只有当下那一刻,“可能结束一个月之后,或者很多年之后,你还记得曾经某一句话,某一个眼神给予你的坚定,你依然会为那一句感谢,那一滴眼泪动容,我觉得这就是浪姐这个舞台的魅力。”
乘风破浪之后才是真正的大风大浪,“年龄不是危机,而是在于某个阶段自我认知的觉醒”,在这个“中女”开始发光的时代,王珞丹也有自己的困惑、审视、自洽。
乘风2025
那些我以为的极限只是起点
王珞丹自认不是一个“乘风破浪”的人,却在这样的一个节目里,做了很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我发现,其实它并没有碰到我的极限。”
《乘风2025》的录制很紧凑,可能三天就要学会一首歌,或一个舞蹈。王珞丹自己都没想到,抗压承压能力可以这么强,“当真的去触碰的时候,发现自己可以做到,原来我们还有无限的可能。如果给我时间更久一点,我觉得可以做到更好。”
一部分压力是未知领域的学习,另一部分是成为队长。
本来叨叨还想和王珞丹讨论一番,领导力如何建设,但是事实是“责任给到我了,我得带感啊!”(笑)
对于当队长,王珞丹一开始是不自信的,她认为这一职责,是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队员帮助的,“后来发现队长还可以做一些后勤工作,从各个方面。比如考虑大家的情绪、能让大家凝聚到一起,包括一些小考的舞台的准备,一些设计设想。”
秉承着既然选中我,我就要做好的心态,王珞丹凝聚团体力量,鼓励队员共同向前。“没有人不希望是被赞赏的”,很开心更能够拥有向上的动力,但她也很清楚“不能在赞赏和欢声笑语的鼓掌中迷失了自己,我永远知道我哪个地方做得不够好。”
INTJ其实是一个很少主动的性格,成为队长的王珞丹主动破冰,要求四人同住,适应集体生活“集体生活治好了我的社恐”、从“被动接任务”到“熬夜盯排练”……
没有人是本来就擅长做某件事的,但“我们都是非常了解自己的人,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也是非常明确的。大家都在试图把短板去延长,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在《乘风2025》,每个人都在这个赛制里挑战自己的短板,不在乎自己的咖位、年龄、在这个圈子里有怎样的成就。
高压之下,大家没有太多时间去管理所谓的“真人秀表演”,情绪都是自然发生的。
对于观众来说,两期节目有一周时间差,还哭哭啼啼未免有些矫情。但对于王珞丹来说,刘禹彤姐姐淘汰,只是5个小时之前的事情。队员离队的伤感还没散去,王珞丹就要投入下一次舞台的学习。在大众面前展现哭和脆弱,会让王珞丹感到羞耻,但无处不在的镜头,她连躲起来哭都做不到。
当发现有人和你的情绪共通共振,是一件非常治愈的事情。
王珞丹有一次快要忍不住的时候,一回头发现佩岑姐姐也哭了,“我们就对着哭,什么事都有人陪着,这事就不孤单。我觉得这也是这个舞台所独有的。”在这个限定环境里,大家有着相同境遇,“找到了同频共振的人,这很重要。”
原本羞于展现哭泣的王珞丹,能够接受释放本我,不为自己脆弱时刻羞耻。“面对队友的离别的情绪的失控,我觉得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我。”
从被动地承担责任,到主动凝聚团队,再到分享情绪,不羞耻自己的脆弱,坦然面对自己的情绪失控,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挑战每一次极限。
在《乘风2025》,王珞丹拥有了一个又一个“不破不立”的时刻。
「成长进化论」
晚熟一点没关系活明白了更重要
“多经历、多立正,才会有今天的我,我现在都已经磨平了棱角了。”
在《乘风2025》,王珞丹的表达力、个人魅力,非常吸引人。叨叨好奇王珞丹是如何看待和应对,女性每个阶段遇到的困惑和迷茫的,她笑着回复了上面这句话。
其实更多是放下对外界的事物的审视、较真、纠结,反而更看重自己的成长细节。“我有两个放大镜,一个是看外面的,一个是看自己的。我用10年的时间,把看别人的那个放大镜给打碎了。”
王珞丹用对外的包容,对内的坚定,去承托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乘风2025》姐姐们一起吃饭,祝绪丹讲自己的困惑,因为说话声音被网友讨论,王珞丹的劝慰对祝绪丹来说十分受用。“谁规定30岁不可以夹子音,我们无力去对抗,但是如果你坚定这是我最本真的样子,时间久了,大家就会去接受了。”
既然来到这个节目,不可避免地会被观众审视。没有角色保护的王珞丹,对个人的评价无论好与不好,都会接受“我都是开着弹幕看节目的,每个人看到事情的角度不一样,我觉得都很正常。”
从20岁到40岁,“年龄,好像只是女生的困境。总觉得好像你到了30岁就必须要怎么样,或者是不能怎么样。《乘风2025》让大家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40岁 的可能性, 50岁 的可能性,60岁怕什么呀?当打之年!”
年龄不重要、外在不重要,经历之后的觉醒才重要,“你看到现在的我,一定是过往所有的我的经历的总和。”曾经小花旦时期的王珞丹也有想要揠苗助长的时刻,但有些故事是真正成长之后才能完美表达的,“小的时候特别想早点长大,演更丰富更立体的女性角色,后来慢慢等我到了青衣的时候,我才发现角色的维度还是很重要的。”
从业20多年,行业的变化很大,王珞丹没有故步自封,热衷于去感受行业变化,接受变化。聊起以前纸媒发达的时代,接受报纸采访都会把自己小小的报道剪下来收藏。“最开始网剧出现的时候,大家说,怎么会去拍网剧呢?但到了现在大家争相去拍网剧,因为这是最能够到达年轻群体的方式之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呈现的载体太多了。从电视剧、网剧,到现在短剧的火热,王珞丹也是短剧、爽剧的付费用户,“我觉得很浓缩、很精华、质量也越来越好。市场就是这样,不会有那么多螃蟹,就看谁先做出来。行业目前这个阶段,大家都要在这样的一个产业链里,找到一个生存的方式。”
采访王珞丹,感觉一会儿像随性的姐妹聊天,一会儿是和文娱从业者做行业交流,她是可爱活力温柔的,也是大气稳重专业的,截然不同的气质,同时从王珞丹身上散发出来。
眼前的王珞丹,和社交媒体上的王珞丹重合了,很好奇她是如何获取能量的?
社交媒体上的王珞丹有一种热爱世界、血气充足的美。喜欢滑板、滑雪这样的极限运动,也能静下来分享自己新学会的曲子弹唱,或许就是这样,把个人需要的能量和社会属性分得很开,所以才会有难得的少年感吧。
△王珞丹弹唱《忽然之间》
关于如何释放压力,她也给大家支招。
去徒步登山,“看到一个大树你就抱,就觉得可以释放你所有的负能量给大树”,感受大自然的能量;去做艾灸,“简直太好睡了,不失眠也能秒入睡!”提起这些,她的眼睛都亮了。
潇洒豁达的王珞丹也会因为一些小困扰嘟囔两句“我妈总说,你都 40 了怎么怎么样的”,今年的小目标是再成熟点,收一收“只分对错,不分利弊的性格”。
其实她早就有了自己的答案——顺其自然,如她个人所展现出的“中女”态度:晚熟一点也没关系,活明白了更重要。
~ 桃妹福利 ~
随机抽取一人
送王珞丹签名照一张
1、在看+点赞+评论你想对他说的话
2、转发到朋友圈,截图发送给后台
3、桃叨叨编辑部随机抽奖
4、最终结果会在评论区置顶公示
2025年5月24日
♡记 者♡
视觉| 蛋蛋
运营 | 晓满、杜杜、丽璇
请联系:TDDshangwu(微信ID)
转载
请联系:manxiaoyu001(微信ID)
桃叨叨的小桃子聚集地
追爱豆 · 看剧 · 聊电影 · 吃瓜
↓关注【AKA桃叨叨】视频号,收获更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