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这轮印巴冲突中,印度在空战、无人机对抗中都处于下风,不仅“阵风”战机接连被击落,连国内舆论也陷入对莫迪政府的质疑声中。

而中国在我国的藏南地区,也有了新的动作。

这次,我们要让莫迪明白一个道理......

被吊打的印度

在本轮印巴冲突中,印度本想凭借突袭抢占先机,却没想到最终遭遇了沉重打击,堪称一次“被吊打”的惨败。

事情起于5月7日凌晨,印度武装部队发起了代号为“朱砂行动”的军事打击,时间从1时05分持续至1时30分,目标直指巴基斯坦本土以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共9处印度所宣称的“恐怖主义基础设施”。

尽管行动迅速,但这场突袭式空袭并未达到印度方面所设想的“打击即震慑”效果,反而成为了接下来激烈交火的导火索。

面对突如其来的军事挑衅,巴基斯坦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果断宣布全国空域关闭48小时,所有航班立即停飞。


这一举动既是对印度军事行动的回应,也为自身反击争取了战略空间。

与此同时,印方的空袭已造成严重平民伤亡。

根据巴基斯坦军方通报,当天至少有26名平民丧生,另有46人受伤。

更为敏感的是,印军还炸毁了位于巴控克什米尔的一座水电站大坝,这种对民生基础设施的攻击被巴方定性为“危险的局势升级行为”,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巴基斯坦方面并未被动挨打,而是迅速展开反击。

其空军出动战机,与印方战机展开激烈空战,并成功击落5架印军战机。

更令印度难堪的是,落入巴军炮火之下的战机中,竟然包括斥巨资引进的法国“阵风”战斗机。


这种曾被印度媒体大肆吹捧的主力战机,在真正的实战中表现却不堪一击。

印度高价采购的先进装备并未换来战场优势,反而沦为敌方战果展示的背景板,狠狠揭露了印军“现代化”背后的虚张声势。

从战略意图落空,到武器装备被羞辱,再到实战失利的全面暴露,这场本该彰显印度强硬姿态的军事行动,反倒成了暴露其实力短板的一次公开示弱。

正因如此,印巴双方在持续几天的交火后,不得不在5月10日下午停火,暂时为冲突画下句点。

中国的动作

印巴刚刚宣布停火,中国便迅速在藏南地区亮出新动作,毫不含糊地向外界重申了一个不容置疑的立场——藏南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任何外部势力的觊觎与挑衅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5月11日,也就是印巴停火的第一天,中国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总计27个。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方首次在我国藏南地区增补公开地名。早在2017年,中国就已公布过6个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

在当年的专家解读中就曾指出,中国通过增补地名,实质是在用法律和行政手段,郑重宣示主权。


地名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一种国家治理的体现。

每一次地名的公布,都是对该地区主权归属的现实确认,是对外发出的警告:不要试图染指中国的核心利益。

这种做法既是对印度非法觊觎藏南的直接回应,也是对所有图谋借机搅局者的震慑和反制。

印度长期以来对中国藏南地区心怀不轨,一再在中印边界制造摩擦,甚至试图通过军事部署和舆论造势妄图染指中国领土。

这种行径不仅违背国际准则,也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对此,中国的态度从未模糊。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历来寸土不让。

此次再次公布藏南地名,就是要让印度认清一个事实:靠军事冒险、政治操弄得不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反而只会将自己推入更危险的境地。

如果印度继续执迷不悟,甚至在藏南方向打出新的算盘,那么等待它的,只能是更加惨烈的教训。

正如历史所一再证明的那样,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能力,任何势力都休想挑战。

参考资料:

民政部关于增补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第五批)的公告——民政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