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出行时,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大众交通方式是什么呢?公交、还是地铁?
而听到“有轨电车”这个名词时,或许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得反应一会儿,才能从大脑深处扒拉出这个交通工具的样子。
现在很多人提起“有轨电车”都会带着一种情怀,觉得是复古、老式的象征。
毕竟百年前,有轨电车是欧美国家城市交通的主力,似乎拥有它,就代表着现代化城市的产生。
不少人会发现,如今我国对地铁建设抱有很大的热情,但对有轨电车却兴致缺缺。
事实上并不是我国没有搞,只不过失败案例带来的亏损实在是负担不起。
投资几十亿结果不到三年就走向拆解的结果,这放在哪里都是难以接受的。
那么有轨电车到底是有哪些缺点,以至于多个城市都对它“爱过又弃”?
一、有轨电车也曾有巅峰期
19世纪末,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出世,此后的时间里,有轨电车网络如同一张大网覆盖了世界各大都会。
在此之前,世界各地的人们出行都是依靠人力、马力拉车,哪见过这种用电的高科技交通。
有轨电车坐上去又快又有面,一度导致欧洲街头出现电车拥挤的盛况。
毫不夸张的说,当年挤电车的人,和现在挤地铁的是同一批。
当然,中国也没有错过这次新交通的初体验,1906年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开通,在我国开启了有轨电车时代。
不过好景不长,有轨电车巅峰了没多久,就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
轨道占道、速度慢、故障多、耗电快……各种麻烦数不胜数,让市民们烦躁不已。
更别说那时还出现了速度、舒适性、灵活性都更胜一筹的小汽车。
这一对比,有轨电车的存在实在是太鸡肋了,甚至为了给它开道,汽车的行进都受到了影响。
因此各个国家纷纷采取了行动,拆除老式有轨电车的轨道,为新兴的汽车让路。
尽管中国有部分城市并没有拆除,但也基本是因为种种原因,打着一个“复古情怀”弄成了网红打卡点,并不再是主要用于城市交通。
让人没想到的是,被时代抛弃的有轨电车又卷起了复兴的风气,各地跟风开建,理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实惠、环保低碳、缓解拥堵、城市名片等。
珠海的有轨电车也是在这个时期下出现的。
二、珠海有轨电车的衰败
2013年9月,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正式动工,这场交通建设预计投入26亿元巨资,规划全长8.9公里。
沿途设有14座车站,还配备了一处车辆基地,其规模和投入不可谓不大。
而且大家也知道,城市交通所在地的周边,往往都是人流量大、物价高的中心处。
所以说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的身上,确实是被寄托着非常大的期待,只不过,结果却完全相反。
2017年备受期待的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终于迎来了试运营的高光时刻。
刚开始的那段时间确实效果喜人,无数人冲着它的名气来到这里打卡、乘坐,场面热闹得不得了。
好景不长,让珠海有轨电车尴尬的就来了,它带来的麻烦事儿实在是太多了,引起了市民们的强烈不满。
因为轨道不像是地铁那样设在地下,珠海这里的就铺设在道路中央。
本来宽敞舒坦的双向8车道变为6车道,这看似不起眼的变化,极大地增加了交通拥堵问题的程度。
要知道城市交通的出现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便利的,结果这弄得大家出行越来越堵、浪费的时间越来越多,这放在哪里都是极其失败的。
除此之外,这列有轨电车的客流量也远远低于预期,投入了高额的资金,以为会靠后期的客运逐渐回本。
但最终现实回馈过来的却是明晃晃的大亏损,实际乘坐的客流量刚刚到预测的二十分之一。
投资搭进去没收益不说,电车常年在那运行,又得需要额外多出钱用来维护,财政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更让大家诟病的是,这其中还存在着不可忽略的供电系统的技术缺陷问题。
安全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漏电、短路、冒烟等隐患频发。
全程看下来我们不得不说,珠海建造的这辆有轨电车,那真是不停运都不行了。
2021年1月22日,珠海有轨电号线正式停运。
当然,停运并不是最终结局,2024年的5月7日,珠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通告。
决定终止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的运营,并拆除相关设施设备。
这辆被寄予了无数期望的有轨电车,仅仅三年时间,就迎来了大结局。
三、有轨电车缺点不少?
作为百年前城市交通的领头羊,为什么有轨电车在我国始终没有得到大范围的长期使用呢?
其实,在前面珠海有轨电车的例子中,大家多多少少应该也能看到这类交通的一些问题。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下在实际运营中,它究竟存在着哪些让人无法忽略不计的缺点呢?
1、速度慢,效率低
当现代市民们选择出行的时候,地铁或者公交似乎永远都是第一选择。
虽然私家车也确实方便,但问题是太堵了,而且到达之后找停车位也是个麻烦事,实在是耽误时间。
有轨电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坐上去就感觉慢悠悠的,走走停停像是在观光旅游一样,连公交车的速度都比不上。
大家想象一下,地铁站里那人来人往的一个个恨不得跑起来,生怕自己浪费一分一秒。
如果把地铁全部换成有轨电车,那上班上学的各位这心里的不得骂街:根本赶不上趟!骑个共享单车都坐这玩意儿快。
又不方便又没速度,以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愿意选择有轨电车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2、运营成本高
大家别看有轨电车的运行效率低,但它的吃钱的速度可是一点都不慢。
投资都得上亿起,造价极其昂贵。
并不是说建成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后续的车辆和轨道需要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这里维修那里维护,可不是空口一张嘴,那都得靠大笔大笔的资金支撑的。
珠海这么一个大城市,运营了三年都无法承担财政压力,更别说其他的城市了。
如果运行成本高,回报率也高那完全可以,但问题是有轨电车吃的钱多,吐出来的还少,属实是得不偿失了。
再者,有轨电车是用电当成能源,看似环保,但耗电量可不小。
在这里我们额外多说一句,正是因为所谓的“环保用电”,因此有人就这点吐槽说:
如果用的是火电的话,那又哪里算得上环保呢?
由此可见,有轨电车确实是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在反对的人看来,这东西的存在处处都是缺点。
四、有轨电车真的一无是处吗?
现在上网搜索,还是能够看到许多人对有轨电车带有极大好感的。
包括像是淮安这样的中型城市,也算是让有轨电车走上了更加适合、正确的方向。
首先来看,作为城市历史的一部分,有轨电车的出现仿佛让人回到了过去的老城市。
回到现在,部分城市的有轨电车早已成为无数人纷纷前往的网红打卡地:回味复古、感受历史,确实是不错的体验。
另一方面,有的城市也对有轨电车做出了改进,使其不再是通勤工具,而是作为旅游观光车来使用。
慢慢悠悠地坐在里面,不用担心人挤人、也不用担心时间不够,只需要惬意地享受窗外的美景就可以。
而在欧美国家中,有轨电车经过现代智能技术的改良与升级,承担着城市交通的重任。
所以讲到最后,我们并不是说一杆子打死有轨电车,觉是因为某些失败案例就觉得这种轨道交通应该被彻底淘汰。
说到底,有轨电车到底有没有用,能不能长久地保留、运营,还得看当地的交通规划。
因地制宜这个道理人人都清楚,在做出交通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盲目跟风可是不可取的。
结尾
有轨电车确实存在不少的缺点,但客观地讲,如果用在合适的城市、合适的场景之中,它还是能带来不少好处的。
但要是和珠海那样放在人潮拥挤的大城市主干道当中,简直就是在拖后腿,妥妥的问题交通。
所以说兜兜转转还是那句话: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放在别的城市适用,不代表照搬过来也同样没问题。
无论在哪个地区,大家最期待的还是高效、实惠的出行方式,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便利。
如今来看,一些城市的有轨电车已然成了一个当地的重要地标,吸引着无数人前去打卡。
屏幕前的各位,你对有轨电车的印象是什么呢?你们当地存在有轨电车吗、体验感如何呢?
参考信息:
《停运3年后珠海有轨电车宣布拆除:成本高、客流少、无法发挥规模效益》2024-05-07 澎湃新闻
《运行3年就面临拆解?白白投入几十亿元,这一交通方式缺点众多》2024-05-11 北蕊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