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太过分了!”我死死地捏着儿媳王华递给我的那张生活费清单,气的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什么过分啊?妈,您在家里也住了三个月,生活开销这么大,您分担一点不是很正常吗?”王华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一副本该如此的样子。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回到屋里从钱包里掏出钱,“啪”的一声重重拍在桌上,我的心此刻已经凉透了,只想赶紧从这个不知道感恩的儿媳身边离开。
我没有想到我的这次离开,会让这个家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01
我叫张桂芬,2007年在乡镇医院退休,每月拿着2500元左右的退休金,一个人在镇上的小院里生活得很惬意。
院子里有十几平米的小菜园,种着青菜、黄瓜、茄子,还养了几只小鸡,每天早上都能吃到新鲜的鸡蛋。
晴朗的日子,我就去小镇的文化广场跟姐妹们跳健身舞,阴雨天就在家看看电视,或者跟邻居王大姐打打麻将。日子过得平淡但充实,我想这大概就是最理想的退休生活了。
那是2008年的春天,我正在院子里收晾晒的衣服,突然接到儿子李君的电话。
"妈,最近身体怎么样?"电话那头,李君的声音略显拘谨。
"挺好的,你们那边都还好吧?涵涵怎么样了?"我一边整理衣服一边问道。涵涵是我的孙女,今年刚满5岁,是个漂亮又聪明的小姑娘。
"挺好的。妈,是这样..."李君顿了顿,"王华她妈妈,就是涵涵的姥姥,之前一直帮我们带涵涵,但现在王华她弟弟也有孩子了,姥姥要去帮带孙子,所以..."
我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意思,他是想让我去城里帮忙带涵涵。坦白说,这个请求并不意外,但我还是犹豫了。
我已经习惯了小镇的宁静生活,城市的节奏太快,我怕自己适应不了。
"妈,就帮帮忙吧。涵涵也很想您,老说要去奶奶家。"李君在电话那头轻声恳求。
"这个...我要考虑考虑。"我没有立即答应。
放下电话,我坐在院子的石凳上发了会儿呆。儿子李君今年35岁,在一家国企做工程师,工作稳定但压力不小。
儿媳王华比他小两岁,在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能说会道,干练精明。他们一家三口住在市区的一套两居室里,生活还算过得去。
虽然我和儿媳王华没什么矛盾,但总觉得她对我有点疏远,每次我去他们家,她都是笑脸相迎,但那种客套感让我有些不自在。这次要长期住在一起,我担心会有摩擦。
"桂芬,怎么坐这发愣呢?"邻居王大姐挎着菜篮子从外面回来,看到我坐在院子里出神,好奇地问道。
我把儿子的电话内容告诉了她,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我觉得你可以去啊!"王大姐毫不犹豫地说,"你这不是正好盼着能跟孙女多亲近吗?现在机会来了。再说了,帮子女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那会儿还不是上一辈帮忙带的。"
王大姐的话让我有些动摇。确实,我很想多陪陪涵涵,看着她一天天长大。我就这么一个孙女,平时见面机会也不多,要是能日日相处,那该多好。
思来想去,三天后,我给李君回了电话,同意去城里帮忙带涵涵。
"太好了,妈!我这就跟王华说,她一定很高兴。"李君的声音里充满了欣喜,"我周末就回来接您,您收拾一下就行,日常用品我们这边都有。"
挂了电话,我看了看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小院,心里有些不舍。但转念一想,反正只是暂时过去帮忙,等涵涵大一点,再回来也不迟。
就这样,我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带上一些自己腌制的咸菜和晒干的香菇,跟着儿子去了城里,开始了我的"带孙女"生活。当时的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去,会让我的平静生活彻底被打破。
02
儿子家是一栋老式单元楼,没有电梯,住在四楼。虽然房子不大,但收拾得还算整齐。儿媳王华接待我时笑容满面,涵涵更是高兴地跳起来,一口一个"奶奶"叫得甜极了。
"妈,您先休息,我们给您收拾了东间的小卧室。"李君接过我的行李,领我参观了一遍家里的布局。
"奶奶,我把我的小熊玩偶给你玩!"涵涵拉着我的手,献宝似地拿出她最喜欢的玩具。
看着孙女那张天真的小脸,我心里暖烘烘的,顿时觉得自己来城里的决定是对的。
但好景不长,才住了三天,我就发现问题了。
第一个冲突来自于饮食习惯。我习惯了老年人的清淡饮食,做菜口味偏淡,而王华喜欢重油重盐,每次吃饭都只夹几口菜,然后默默放下筷子。
"妈,要不明天我来炒菜吧,您负责看涵涵就行。"第三天晚饭后,王华"体贴"地提议。
"怎么,我做的菜你吃不惯吗?"我有些尴尬地问。
"不是不惯,就是感觉有点淡、清汤寡水的。"王华微笑着说,"我妈做菜就特别香,而且她知道什么食材搭配更健康。"
"你妈做菜好,那应该让你妈来啊。"我这话说完,气氛一下子凝固了。
李君赶紧打圆场:"妈,王华不是那个意思,她就是提个建议。您刚来不熟悉,慢慢适应就好。"
我强忍着不快,点点头没说话。但从那以后,厨房成了我和王华暗暗较劲的地方。
第二个冲突来自于教育理念。涵涵正在上幼儿园大班,我觉得应该培养她的独立能力,所以要求她自己收拾玩具、叠被子。但王华认为孩子还小,这些事大人做就行了。
"妈,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那时候,心理发育有个过程,不能太早施加压力。"有次我让涵涵自己穿鞋,王华看不下去,过来接手了。
"玩具乱丢,衣服随手放,这算什么压力?这是基本习惯!"我忍不住反驳。
"我妈说了,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不应该束缚她。"王华一边帮涵涵整理东西,一边说,"我妈带涵涵的时候,从来不管这些,涵涵不也长得好好的。"
又是"我妈"!我心里一阵烦闷。自从我来了,王华似乎特别喜欢拿她妈妈做对比,今天是"我妈做的菜比较健康",明天是"我妈说这样教育孩子不对",仿佛我做什么都不如她妈妈。
"你妈妈真是十全十美啊,什么都懂!"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冷嘲热讽地说。
王华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妈,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习惯不同嘛,我们可以互相学习。"
这种表面和气、暗地较劲的相处方式,让我十分疲惫。
更让我心寒的是,每次我和王华有分歧,儿子李君总是保持沉默,装作没看见没听见。有时候我明显受了委屈,他也不敢站出来为我说一句话。
"儿子,你媳妇总是拿她妈妈跟我比,你就不能说点什么吗?"一天晚上,趁王华带涵涵洗澡的功夫,我忍不住问李君。
"妈,您别往心里去。"李君眼神游移,"王华就是那性格,说话直,没有恶意的。再说了,家和万事兴嘛,您多担待点。"
听到这话,我心里更失望了。儿子这是在告诉我,让我一个快60岁的老人去"担待"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
"我知道了,你是怕得罪媳妇,所以宁愿我受委屈,对吧?"我苦笑着说。
"妈,您这话就不对了。"李君有些急了,"我哪有那个意思?我就是觉得,都是一家人,何必那么计较。"
我没再说什么,但心里的滋味别提多难受了。想起自己在小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再看看现在这种处境,我真有些后悔来城里了。
要不是为了涵涵,我真想收拾行李回家去。但每次看到孙女那双纯真的眼睛,听到她奶声奶气地叫我"奶奶",我的决心又软了下来。
算了,为了孙女,再忍忍吧。
03
虽然和儿媳的关系不太融洽,但孙女涵涵却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自从我到了儿子家,涵涵的变化很大。
以前她挑食严重,现在却什么都爱吃了;以前她懒散贪玩,现在却养成了按时作息的好习惯;以前她怕生怯场,现在却变得开朗自信。
幼儿园的老师还专门在家长群里表扬了涵涵的进步。
每天下午五点,我都会准时去幼儿园接涵涵。看到我的那一刻,涵涵总会高兴地喊着"奶奶"跑过来,抱住我的腿。
那种被需要、被爱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家路上,涵涵总会兴致勃勃地跟我讲她在幼儿园的见闻——今天谁谁谁又带了新玩具,老师教了什么新本领,她自己画的画得了小红花...这些在别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她的整个世界。而我,很荣幸能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一天晚上,我哄涵涵睡觉,轻声给她讲故事。讲到一半,涵涵突然说:"奶奶,我喜欢你在家。"
"奶奶也喜欢陪着涵涵。"我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姥姥在的时候都不给我讲故事。"涵涵小声说,"她都在楼下和阿姨们打牌,让我自己看动画片。"
我愣了一下:"那姥姥平时怎么照顾你的呢?"
"姥姥很少做饭,都是买的。"涵涵天真地回答,"有一次爸爸说不想吃外面的饭菜了,想吃姥姥做的家常菜,姥姥说太麻烦了,然后妈妈就骂爸爸了。"
我心里一震,没想到王华平时这么夸奖的婆婆,实际上并不怎么照顾孩子和家庭。
"姥姥不在家的时候,你和谁玩呢?"我继续问道。
"看电视呀,有时候跟对面的小朋友一起玩。"涵涵打了个哈欠,"奶奶,姥姥从来不帮我检查作业,她说她看不懂,但你每天都教我写字,我现在会写好多字了呢!"
听到这些,我心里既心疼又愤怒。王华总是拿她妈妈来打压我,说我不会照顾孩子,不会教育孩子,可实际情况却是这样。
之后的几天,我悄悄观察了涵涵的各种习惯。发现她确实有很多不良习惯——吃饭时间长、不爱收拾玩具、睡觉不按时...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显然是长期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结果。
按理说,我应该高兴才对,毕竟这证明了我的教育方式没错。但我心里却越发委屈:明明是我在尽心尽力照顾孙女,却总被儿媳嫌弃;明明是姥姥疏于管教,却被捧上了天。
更让我受不了的是,王华对涵涵的进步视而不见。有一次,涵涵自己折好了被子,高兴地向妈妈炫耀,王华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然后又重新帮她折了一遍,说"这样才平整"。
看到涵涵失落的表情,我心疼极了,但又不好当面指责王华。只能在王华不在的时候,悄悄安慰涵涵:"奶奶觉得涵涵折得特别好,下次会更好的。"
涵涵冲我绽放了一个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一天,我正在厨房准备晚餐,涵涵放学回来,一进门就兴奋地喊道:"奶奶,我今天得了小红花!老师表扬我字写得好看!"
"真棒!"我擦擦手,蹲下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都是涵涵自己努力的结果。"
"是奶奶教得好!"涵涵骄傲地说,"姥姥从来不教我写字,她说幼儿园不用会写字。"
这时,王华从卧室出来,脸色不太好看:"涵涵,别总拿奶奶和姥姥比较,这样不礼貌。"
"我没有比较,我就是告诉奶奶..."涵涵委屈地低下了头。
"行了,去换衣服吧。"王华打断了她,然后转向我,"妈,您别总是纵容涵涵,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说话没分寸,您得给她立规矩。"
我忍住了快要涌到嘴边的反驳,只是淡淡地说:"我知道了。"
转身回厨房的那一刻,我在想:为什么涵涵说姥姥好的时候,王华从来不觉得是"比较",而提到我做得好的地方,就变成了"不礼貌"?
这种不公平的对待,让我越来越沉默,心里的委屈却越积越多。
04
到了2008年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王华所在的小外贸公司首当其冲,订单骤减,收入大幅下滑。
"都什么破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一天晚上,王华回家后狠狠地把包摔在沙发上,脸色铁青。
"最近形势不好,再坚持一下吧。"李君小心翼翼地劝道。
"坚持?你知道老刘他们厂都停产了吗?这种小公司撑不了多久的!"王华烦躁地踱着步。
自从公司陷入困境,王华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发火,一家人都小心翼翼,生怕触碎她那颗敏感的心。
"肉又买这么多,吃得完吗?明天不就坏了?"第二天早上,王华看到我从菜市场买回来的东西,立刻皱起眉头。
"不会坏的,我想晚上炖个排骨汤,涵涵最近嗓子不太舒服。"我解释道。
"现在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些!超市的猪骨汤不是挺好喝的吗?干嘛非要买这么贵的排骨?"王华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我咬咬牙没说话。这排骨是用我自己的钱买的,而且也不过是普通猪排,算不上多贵。但我明白,现在的王华正处在情绪爆发的边缘,我不想火上浇油。
可是,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华开始对家里的每一笔开支都严格控制,水费、电费、食材...只要超出她的预期,就会引来一场风暴。
"这个月电费怎么又超了40块?谁整天开着空调不关啊?"
"水费怎么比上个月多了二十多?是不是有人洗澡时间太长了?"
"菜叶子都发蔫了还买回来,这不是浪费钱吗?"
每天面对这样的质问,我心里的委屈越来越深。我来到儿子家,不仅免费照顾孙女,还包揽了所有家务,从不向他们伸手要钱。
平时去菜市场,我还会自掏腰包买些涵涵喜欢吃的零食。可到头来,却被指责浪费、不懂节约。
有几次,我实在忍不住了,想要回家。但每次看到涵涵那依赖的眼神,我又不忍心离开。那孩子太需要关爱了,如果我走了,不知道她会变成什么样子。
周末的一天早上,吃过早饭后,王华突然对李君说:"你带涵涵下楼玩一会儿吧。"
李君似乎知道要发生什么,神色有些不自然,但还是点点头,拉着涵涵出门了。
"妈,您看看这个。"王华坐到我对面,表情严肃。
"什么啊这是?"我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王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包里拿出一张手写的单子,递给我:"这是我统计的最近三个月家里的开支,包括水费、电费、粮油蔬菜等等,总计3500元。考虑到您也在家里吃住,我想请您分担一部分,1500元。"
我接过那张纸,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心一下子冷到了谷底。我来他们家是来帮忙的,不仅照顾孙女,还承包了所有家务,现在居然要我交生活费?
"王华,你是认真的吗?"我强忍着怒气问道。
"当然。"王华表情镇定,家里开支大,总要想办法分担一下。您每个月有退休金,也不缺这点钱,对吧?"
我感到一阵心寒。这就是我的儿媳,我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儿子选的妻子,在我免费为他们家付出这么多后,居然还要向我收钱。
我沉默了一会儿,起身去卧室拿出钱包,数出1500元放在桌上:"给你。"
"谢谢妈,您真是明事理。"王华收起钱,笑了笑,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没发生过。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碎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这几个月在儿子家的经历。
表面上看,我们相安无事,实则暗流涌动。我想起了小镇上的宁静生活,想起了那个种满蔬菜的小院子,想起了那些没有算计的日子...眼泪不知不觉滑落。
我开始计划回家。不是赌气,而是真的累了,心累,身累,不想再勉强自己。
05
周一吃过晚饭,我把李君叫到了阳台上,告诉他我准备回家。
"妈,怎么突然想回去了?"李君一脸惊讶。
我编了个理由:"你舅舅生病了,我得回去看看。"
"舅舅生病了?我怎么不知道?严重吗?"李君狐疑地问。
"不是很严重,就是年纪大了,有些小毛病。我回去照顾他几天。"我不敢看儿子的眼睛,怕他看出我在撒谎。
"那...您打算什么时候回来?涵涵可离不开您。"
"再说吧,看情况。"我含糊地回答。
李君虽然还想问什么,但看我不想多说的样子,也就没再追问。
第二天早上,我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涵涵知道后,一直哭闹不休。
"奶奶,不要走,不要走..."她抱着我的腿,泪流满面。
我蹲下身,抱住她:"奶奶去看望生病的舅爷,很快就回来了,涵涵要做个乖孩子,好吗?"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涵涵抽泣着问。
"快了,很快就回来了。"我亲亲她的脸蛋,心里却明白,这个承诺可能无法兑现。
整个告别过程,王华都站在一旁,脸上没有任何挽留的表情。她甚至没有问我什么时候回来,仿佛我的离开对她来说是个解脱。
"妈,我送您去车站。"李君拎起我的行李。
"不用了,你上班要迟到了。我自己打车去。"我婉拒了。
最终,在涵涵的啜泣声中,我离开了儿子的家,回到了自己的小镇。
重新踏进熟悉的小院,看着那些熟悉的花草,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离开才两个多月,但感觉恍如隔世。
"桂芬回来啦?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邻居王大姐看到我,惊讶地问道。
"是啊,回来看看家里。"我笑着回答,没有说出实情。
"涵涵还好吧?听说你把她照顾得很好。"
"挺好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提到涵涵,我心里就一阵柔软。
回到家后,我很快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节奏——早上市场买菜,中午和王大姐打打麻将,傍晚在院子里浇花种菜...表面上看,一切如常,但我心里却总是放不下涵涵。
每天晚上,我都会想起她那双明亮的眼睛,想起她奶声奶气叫我"奶奶"的样子,想起她为了小红花兴奋不已的表情...然后止不住地落泪。
李君打过两次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都找借口推脱了。他似乎也猜到了什么,语气中透着无奈,但没有强求。
"妈,涵涵很想您,总是问我奶奶什么时候回来。"最后一次通话时,李君这样说。
"等过段时间吧,你舅舅现在需要人照顾。"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谎言。
其实,我也很想念涵涵,但一想到要再面对王华那挑剔的眼神和苛刻的要求,我就提不起勇气回去。
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我几乎要习惯没有涵涵的日子,虽然心里依然牵挂,但至少不再每天以泪洗面。
谁知道平静日子这么快就被打破了。
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我正在院子里给菜苗浇水,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汽车的声音。
抬头一看,一辆警车停在了我家门口,两名警察下车走了过来。
"请问是张桂芬女士吗?"其中一位警察问道。
"是我,请问有什么事?"我有些紧张。
"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想向您了解一些情况。"警察出示了证件。
"什么情况?"我更加不安了。
"关于您儿子李君和儿媳王华的事。"警察的表情严肃,"我们核实了一下您的身份信息,需要您协助调查。"
警察从包里拿出一份材料递给我。我接过来一看,只觉得一阵眩晕,差点跌坐在地上。两个人怎么干出这么荒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