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逼特朗普政府让步,可以说给全世界打了个样,这不,立马就有“徒弟”做得像模像样。莫迪一改对美温顺态度,把枪口对准了美国。
莫迪
日前,据彭博社报道,印度政府已经向世贸组织提交了一份声明。声明中表示,由于美国对钢铝制品征收25%关税的举措,严重影响到了印度钢铁出口,印度决定对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同等关税,这标志着印度的立场发生了转变。
众所周知,在特朗普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后,印度一直是表现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莫迪不仅亲赴美国与特朗普谈判,甚至提出了特定商品“零换零”关税的想法。美方也一度传出消息,称印度可能是首个与美方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
没想到的是,美国首先与英国达成了协议,而印度则是突然翻脸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印度突然对美翻脸的前一天,中美刚刚在日内瓦达成关税协议,双方取消或暂停了总计91%的加征关税,标志着全球两大经济体的贸易摩擦暂时降温。
莫迪与特朗普
外界普遍认为,有了中国的成功案例,印度也想学一招。不过,印度是否能像中国一样成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是“东施效颦”毫无用处,目前还不能下定论。若印度下定决心反击,可能实现对特朗普二次上台以来的首次报复。
其实,也怪不得莫迪翻脸,印度现在已经被美国关税逼到了墙角。自2018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钢铝加征关税以来,印度每年损失约12亿美元出口额,且长期未获欧盟、加拿大同等的豁免待遇。
印度工人正在堆放钢管
这一次,美国更将对印度商品的关税提升至26%,直接影响印度76亿美元出口,涉及钢铁、汽车零部件等核心产业。政策反复和基建滞后导致外资撤离,莫迪政府急需通过反制措施保护本土企业。
印度曾寄希望于中美贸易战吸引外资转移产能,但中美关税休战后,全球投资者发现“替代中国”的成本优势下降,印度作为“备胎”的吸引力大减。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如果继续妥协,恐怕只会死得更惨。
其实印度市场对美国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例如,印度是美国第二大医疗器械出口市场,美国杜邦等化工企业严重依赖印度市场。但是,印度制造业存在致命短板,那就是严重依赖中国原材料,反制美国反而可能伤及自身。
印度工人在锻造钢材
与中国相比,印度此举不足以直接让美国让步,因此推断,莫迪可能是希望通过此次反击,增加与美谈判的筹码。若美印重启谈判,印度可能以部分市场开放换取关税豁免。但如果美国不吃这一套,反而继续对印度IT、医药加税,印度可能无力招架。
印度虽自称“南亚霸主”,但实际影响力受限。另外,印度一面在WTO起诉美国,主张多边规则;另一面又频繁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被质疑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这种“双标”行为削弱了其道义号召力。
不过,印度此次反击再次证明:在单极霸权衰落的今天,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合作而非对抗才是唯一出路。印度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对抗美国的经济霸凌,或许还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