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距离福建莆田男孩小邹失踪已经超过300多个小时。
一位名叫“爱玩狗的船长”的志愿者,带着狗在一处水潭中发现有密集的气泡冒出,气泡一直不散,有丰富户外经验的他觉得下边有东西。
但是因为没带潜水设备,所以只能放过,找到设备后再下去看情况。与此同时,其他地方的搜索工作仍然在继续。
然而让人恶心的是,搜救队员这么辛苦,但还是受到了不明人士的攻击……
压力之大 志愿者深夜痛哭
“对不起,大家。我们今天没有任何发现。”
5月16日,有媒体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段对石谷解搜救志愿者的采访音频,短短十几秒的视频里,志愿者泣不成声。
他向大家道歉,因为搜寻了这么多天没有消息,觉得辜负了公众的期待。更因为没有找到失踪的小邹而心怀愧疚。
信息来源:豫视频 2025年5月16日 《莆田8岁男孩失踪13天,有志愿者凌晨3点崩溃哭泣:"太不甘心了,找不到他》
“太不甘心了!”志愿者哽咽地说着,而媒体标注的时间显示,这段音频是在凌晨3点27分录下的。
这个时间点了,志愿者们还在为找不到小邹而感到焦虑,深夜辗转难眠。而有的网友睡醒了,嘴巴一张一合就给人“扣帽子”。
在许多救援队队员的账号底下,我们除了看到普通网友对失踪孩子小邹的担心以外,也有很多网民自作聪明,质疑救援队的搜救方式。
在仙游蓝天救援队的视频下,有人质疑救援队“几个人排成队伍走”的搜救方式算什么“地毯式”搜寻,应该散开找人。
先不说在一座没有被开发的野山中散开找人,对救援队员本人来说是极大的风险,就单单看视频中恶劣的救援环境,都说不出来这种话。
更有甚者怀疑搜救队并不是在认真找人,而是在敷衍了事,目的要不然是为了“赚钱”,要不然是为了“蹭热度”。
他们质疑的理由很简单,觉得一千多人上山找一个8岁的孩子都找不到,肯定是有人“摸鱼”。
甚至,这群人还把“胡鑫宇案”拿出来说事,来佐证自己的猜测。
但事实是,不少志愿者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找人,忍着高温和虫咬,没有路的地方硬生生踏出一条路来,夜色渐暗才下山,回来还要接受这些网友的质疑和“指点”。
专业的救援队甚至晚上都不下山,几个人随便找到一处平坦的地方搭帐篷,只为第二天不走重复路耽误寻找小邹的进程。
一方面,他们因为找不到人,心理压力巨大,另一方面还要受到各种不怀好意的人猜忌。一天下来,救援人员承受的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疲惫。
所以那位在一线救援的志愿者面对记者采访时才会情绪崩溃,哭着说:“对不起大家”,还要为自己和队友自证:“只要有石头、有缝,我们都会一定会去看。”
实际上,他们都是义务找人,没有收取任何费用,更不需要对哪一位网民负责,何来的“对不起”呢?
在石谷里寻找失踪的小邹,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搜寻之难 现场环境复杂
小邹失踪的石谷解,之所以被被称为“闽中第一高峰”不是没有原因的,光是海拔就达到了1800米以上。
这样的高度,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地形平坦的地方,再加上南方的气候湿热,石谷解野山上的植被生长得非常茂密。
专业救援队前来的第一天,就决定采用无人机热成像技术,但是因为这里的植被生长得实在太密集了,热成像很难穿透树冠探测人体热源。
用科技手段不行,只能采用人工搜寻的土办法,但是这座山上到处都是沟壑,小邹可能因迷路或体力不支跌落其中。
每遇到这种沟沟壑壑,往往需要人工攀爬排查,上来下去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因为小邹失踪后,当地连下了几场小雨,所以山路非常湿滑,再加上陡峭的地形。搜寻前几天就因为有队员不熟悉路,摔倒骨折。
并且因为下雨,空气中的水分子太多了,再加上石谷解野山海拔高,山间的昼夜温差极大,导致出现了连日大雾。
人肉眼的能见度都不到10米,更别说无人机了,这也严重拖缓了搜救队找人的进度,
雨水连日冲刷,也带走了土壤中、树叶上等等属于小邹的气味,即使有许多专业的搜救犬在现场,也没办法凭借气味快速找到小邹。
现在最担心的是,孩子失踪的时候,身上只有一个单衣和一瓶没有喝完的矿泉水。
如果长时间滞留在山中,即便是山间有泉水可以引用,有野果可以吃,也会因为温度低而生病,甚至陷入昏迷状态。
孩子没有清晰的意识,就算有人从旁边经过都不会呼救,那么救援队想要在茂密的植被掩盖下找到孩子并不容易。
不仅仅是找孩子不容易,救援队员们也要面对各种困难。山上植被多,稍不留神就被山间的各种毒虫咬上一口。
石谷解本来就没有被完全开发,密林中更是人迹罕至,为了找到小邹,搜救队们硬是在丛林中穿梭,慢慢踏出一条路来。
还有的队员,被那些比人还高的灌木树叶在身上划出几道口子。
所以,那些在网上“云搜救”的人还是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了,没有比搜救队员更了解现场的情况,找人也根本没有他们想得那么简单。
别人怀着善意过来救人,却被人污蔑和怀疑,岂不是伤了搜救者的心?
结语
小邹到现在还没有下落,网友们的焦急和担心可以理解,因为自己不能前去,想要提供给搜救队员们一些想法和思路,并没有不妥。
但是搜救队是专业的,他们经历过多次搜救任务,网友们的建议可以一开始就考虑到了。
但建议是建议,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造谣别人在“摸鱼”。搜救队员辛辛苦苦在野山里找了一天,回来看到这种话,能不难过吗?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在这样一座山中找人是很困难的,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无功而返”,作为义务来帮忙的搜救者,他们没有“对不起”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