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法官大人,我和老伴把价值两百万的拆迁房全都给了女儿“

”可我那不孝的儿子却不管我们死活!"

六十七岁的刘老汉颤抖着声音,满脸皱纹里挤出两行浑浊的泪水。

"我每个月按时给钱,从没少过!这五年来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刘明站在被告席,眼中燃烧着愤怒与委屈。

坐在公诉席旁边的刘芳冷笑一声:

"亲生儿子连最基本的赡养义务都不履行,还有脸在这狡辩?"

法庭内气氛凝滞,旁听席上的邻居们交头接耳。

这场赡养纠纷案在小区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法官翻阅着厚厚的案卷,目光在原告和被告之间来回移动,表情严肃。

"本案现在宣判。"

当那份判决被宣读出来时,法庭内瞬间陷入死寂,刘芳的脸色由得意变成惨白。

刘老汉和老伴的表情像被雷击中一般凝固,只有刘明愣在原地,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01

刘老汉和妻子王桂英走出法院大门时,已是满脸泪水。

"爸,妈,别伤心了,我会上诉的!"

刘芳赶紧搀扶着两位老人,眼睛却不停地瞟向围观的邻居和举着录音笔的记者们。

"刘叔,法官怎么会做出这种判决啊?"邻居老张凑了过来,眼中满是好奇。

刘老汉摇摇头,苦笑道:"老张,我这辈子都没想到会有今天。自己的儿子,亲生的啊!"

"刘叔,能跟我们说说您为什么把拆迁房都给女儿,却起诉儿子赡养吗?"

一位女记者将录音笔伸到刘老汉面前。

刘芳立刻插话:"我爸妈这是人之常情!女儿贴心,儿子冷漠,他们还能怎么办?"

王桂英擦着眼泪,声音颤抖:"我儿子从结婚那天起就变了,特别是自从他娶了那个王兰,好像亲妈都不是亲妈了。"

几米开外,刘明和妻子王兰站在原地,周围没有一个前来安慰的人。

王兰紧紧握住丈夫的手,低声说:"咱们走吧,别理他们。"

刘明摇摇头,目光直视着父母和妹妹的方向:"不,我要把话说清楚。"



他大步走向记者们聚集的地方,声音洪亮:

"各位,我是被告刘明。我想说,真相并不是你们看到的那样。“

”我从未拒绝赡养父母,每个月按时给钱,生病时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

”但凡事都有原因,如果你们想知道真相,就去问问我那位好妹妹吧!"

记者们立刻将话筒转向刘芳,她面色一变,随即挤出一丝苦笑:

"我哥哥一直对父母给我房子这事耿耿于怀,但那是父母的决定,我劝过他别计较,可他始终放不下..."

围观的邻居们议论纷纷。住在隔壁的李大姐摇着头:

"刘老汉平时对儿子就不亲近,给女儿一套房子,儿子一间都没有,这不是明摆着偏心吗?"

"可我看刘明也不是个好东西,"另一位大爷插话,"上个月刘老汉摔倒,还是我们帮忙送的医院,他儿子影子都没见着。"

就在众说纷纭之际,刘老汉突然捂住胸口,脸色苍白地倒在了地上。

"爸!"刘芳尖叫一声,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

刘明三步并作两步冲了上去:"爸,您怎么了?"他熟练地检查父亲的状况,对刘芳喊道:"快叫救护车!"

十分钟后,救护车呼啸而去,只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邻居和记者。

"这一家子,怎么搞的?"老张摇着头,"前脚还在打官司,后脚就一起送医院,这官司到底为啥打起来的?"

02

五年前,老城区改造的消息传来时,刘老汉一家还住在只有六十平米的老房子里。

"爸,这次拆迁咱家能拿不少补偿呢!"刘芳坐在父母家的沙发上,眼睛闪闪发亮。

刘老汉点点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听说能拿三套房子,还有一笔现金补偿。"

王桂英笑着端来一盘切好的水果:"这可是祖宗保佑啊!咱辛苦了一辈子,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

"妈,那房子怎么分配啊?"刘芳小心翼翼地问道,眼神里闪烁着期待。

刘老汉和王桂英对视一眼,王桂英叹口气:"你哥结婚时咱们就给了首付,按理说这拆迁的房子..."

"妈!"刘芳急忙打断,"哥结婚那会儿,你们给了二十万首付,现在他们夫妻在科技园那边买了大房子,日子过得多滋润啊!我呢?我离婚后什么都没有,一个人带着孩子租房子住,多不容易啊。"

刘老汉点点头:"你妹妹说得对,小明家里条件比你强多了。再说,他结婚后就很少回来看我们,电话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爸,你别这么说哥,"刘芳表面劝阻,语气里却带着一丝得意,"他工作忙嘛,再说还有嫂子拦着呢。"

"哼,那个王兰,从来没把我们当回事。"王桂英切水果的动作猛地重了几分,"自从她进门,小明就变了个人似的。"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刘芳起身开门,刘明和王兰带着一个大包裹走了进来。



"爸,妈,听说拆迁的事定下来了?"刘明笑着问道,"我特意请了半天假来看看你们需要什么帮助。"

王兰递上包裹:"爸妈,这是我们从商场买的新衣服,听说你们最近老在牌友面前说没衣服穿,我和明哥特意给你们挑了几套。"

王桂英接过包裹,表情复杂:"谢谢啊,不过我们哪有说没衣服穿,肯定是误会了。"

刘芳在一旁冷笑:"哥,嫂子,你们可真有心啊,知道家里要拆迁了,立马就关心起来了。"

气氛瞬间凝固。刘明皱起眉头:"小芳,你这话什么意思?我和你嫂子一直有定期给爸妈钱,每个月三千块,从没断过。"

"三千块?"刘芳嗤笑一声,"哥,你在科技园上班,月薪两万起步,就给爸妈三千?我一个离婚带孩子的单亲妈妈,每个月也给爸妈两千呢!"

王兰忍不住了:"刘芳,你不要挑拨离间!我们不仅给钱,还经常买东西,爸妈生病也是我们第一时间赶来..."

"好了好了,"刘老汉打断争执,"小明,拆迁的事我们已经考虑得差不多了。你结婚时我们已经出了首付,现在你们生活稳定,这拆迁的房子就不考虑你了。"

刘明愣住了:"爸,您的意思是..."

王桂英接过话:"我们打算把拆迁的三套房子都给你妹妹。她离婚带孩子,日子不容易,我们总不能看她一直租房子住吧?"

刘明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爸,妈,这决定是你们自己做的,还是小芳怂恿的?"

"小明!"刘老汉拍案而起,"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在说我们老糊涂,被人挑唆吗?"

刘芳立刻红了眼眶:"哥,我知道你看不起我,觉得我离婚是我不对,但你也不该这么说爸妈啊..."

王兰抓住刘明的手臂:"爸妈,你们误会了,明哥不是那个意思。“

”只是这拆迁补偿是你们一辈子的积蓄,全给小芳会不会太..."

"怎么?你们还想分?"王桂英冷笑道,"小明,我问你,你爸去年住院那次,你来了几次?"

刘明愕然:"我...我工作忙,但医药费我全付了啊..."

"钱能代替亲情吗?"刘老汉怒视儿子,"你妹妹天天来医院照顾我,你呢?就打个电话问问就完事了?"

刘芳抹着眼泪:"哥,嫂子,你们别生气。“

”爸妈年纪大了,我会好好照顾他们的。房子给谁不是给,都是一家人嘛。"

刘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爸,妈,这是你们的财产,你们有权决定怎么分配。我不会干涉,但我希望你们考虑清楚,不要日后后悔。"

王桂英冷哼一声:"我们有什么好后悔的?你现在不也过得挺好?"

"行了,"刘老汉摆摆手,"这事就这么定了。小明,你要是觉得委屈,就当我们这些年白养你了!"

刘明站在原地,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痛苦,最后归于平静。他轻轻说了一句:"我知道了。"然后拉着王兰转身离开。

门关上后,刘芳脸上的泪水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微妙的笑容:"爸,妈,你们做了正确的决定。"

03



拆迁款到手后,刘老汉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芳迅速将三套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其中最好的一套位于市中心,她自己搬了进去;

另外两套则用于出租,每月能收入近万元的租金。

刘老汉和王桂英搬进了刘芳安排的一套七十平米的小两居室。

比起原来的老房子确实宽敞了不少,但远不如刘芳自住的那套豪华。

"爸,这套房子朝南,采光好,您和妈住着正合适。"刘芳带着父母参观新家时解释道,"我那套太大了,你们打扫起来多累啊。"

刘老汉点点头:"有房住就行,我和你妈要求不高。"

王桂英环顾四周,脸上有些失落:"小芳,当初不是说好最好的那套给我们住的吗?"

刘芳表情一滞,随即笑道:"妈,我那套离商场近,我好照顾孩子上学。“

”再说了,房子都在我名下,您想住随时可以来啊。"

最初几个月,刘芳确实经常来探望父母,带着各种礼物和好吃的。每次来都会仔细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

"小芳真是我的好女儿,"刘老汉常对邻居炫耀,"每周都来看我们,从不间断。"

王桂英也逢人便夸:"我女儿孝顺,不像有些人,房子一到手就翻脸不认人。"

这些话传到刘明耳朵里,他只是苦笑不语。

自从那次争执后,他仍然按时给父母打钱,但探望的次数确实少了。

每次打电话,不是碰到父亲的冷言冷语。

就是母亲的唠叨抱怨,甚至有时刘芳接电话,言语间满是讽刺。

"明哥,别难过,"王兰常常安慰丈夫,"你已经尽力了。可能过段时间,爸妈想通了,关系就会好转。"

刘明摇摇头:"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小芳不可能无缘无故对爸妈这么好。"

王兰叹了口气:"不管怎样,咱们该做的还是要做。他们毕竟是你的父母。"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刘芳的探望频率开始下降。

从每周一次变成两周一次,再到一个月一次,最后甚至一连两三个月都不露面。

那年冬天,刘老汉突发胆囊炎,疼得满地打滚。

王桂英慌忙中先给刘芳打电话,却被告知在出差,无法前来。

"那你给我们叫个救护车啊!"王桂英哭喊道。

"妈,我在外地,怎么叫?你们自己打120啊。"刘芳的声音透过电话听起来很不耐烦。

无奈之下,王桂英只好给刘明打了电话。

接到电话的刘明二话不说,立刻驱车赶到父母家,将刘老汉送往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了,需要手术。"医生拿着检查单对刘明说,"费用大概三万左右。"

刘明点点头:"没问题,立刻安排手术。"

王桂英在一旁犹豫道:"要不等你妹妹来了再决定?毕竟这么大的手术..."

刘明苦笑:"妈,爸现在疼得受不了,能等吗?再说了,小芳不是在外地出差吗?"

就在这时,医院走廊另一头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



刘明和王桂英转头望去,惊讶地发现刘芳正挽着一个陌生男子的手走进电梯。

"那...那不是你妹妹吗?"王桂英结结巴巴地指着电梯方向。

刘明的表情变得复杂:"看来她的'出差'就在这个城市啊。"

手术很成功,刘老汉恢复得不错。出院那天,刘芳终于现身,带着水果和补品。

"爸,听说你做手术了,我特意赶回来看你。"刘芳关切地说,仿佛前几天的事情从未发生过。

刘老汉感动得直掉泪:"好女儿,爸就知道你放心不下我。"

王桂英欲言又止,看了看一旁沉默的刘明,终究没有揭穿女儿的谎言。

从医院回家后,刘老汉和王桂英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

手术费虽然是刘明付的,但后续的药费和护理费用不小。

刘芳每月给的生活费从两千减到了一千,理由是自己的孩子上了贵族学校,开支增加。

而刘明每月依然按时打来三千元,虽然父母接受得很不情愿。

但在刘芳减少资助的情况下,这笔钱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刘老汉七十岁生日那天。

刘明和王兰买了蛋糕和礼物前去祝寿,却发现父母家里冷冷清清,只有老两口在家。

"小芳呢?她不来给您过生日吗?"刘明问道。

刘老汉的表情一下子暗淡下来:"她说有事,可能晚点来。"

直到晚上九点,刘芳都没有出现,也没有打一个电话。

王桂英默默擦着眼泪,刘老汉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就在刘明准备离开时,刘芳突然来电,电话里传来嘈杂的音乐声。

"爸,对不起啊,我今天有个重要客户,实在走不开。明天我一定去看您!"

刘老汉强装笑容:"没事,你工作要紧。"



电话挂断后,刘老汉沉默了许久,突然问刘明:"你妹妹是不是在夜总会?"

刘明不知如何回答。王桂英抢先说道:"您别瞎猜了,小芳肯定是在谈生意。"

回家路上,王兰忍不住问丈夫:"你爸妈是不是开始怀疑刘芳了?"

刘明叹了口气:"或许吧,但他们宁愿相信自己的猜测是错的。"

接下来的日子,刘芳的踪影越来越少,给父母的钱也时有时无。

刘老汉和王桂英的生活渐渐捉襟见肘,有时甚至连基本的医药费都成问题。

王桂英私下给刘明打电话求助的次数增多了,每次都是瞒着刘老汉。

而刘明从不拒绝,总是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妈,如果生活实在困难,不如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吧。"刘明提议道。

王桂英犹豫了:"你爸那个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再说,小芳知道了会怎么想?"

"妈,我问您一个问题,"刘明严肃地说,"这一年多来,小芳究竟给了您多少钱?那三套房子的租金去哪了?"

王桂英沉默良久,声音哽咽:"她...她说房子装修花了不少钱,租金都用来还贷款了..."

刘明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叮嘱母亲有困难一定要及时告诉他。

04

事情的爆发点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那天,刘老汉和王桂英家中的暖气突然坏了。



外面下着大雪,室内温度急剧下降。

王桂英立刻给刘芳打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

"妈,什么事啊?我正在开会呢。"刘芳的声音听起来很不耐烦。

"小芳,家里暖气坏了,现在冷得不行,能不能..."

"妈,我这边真的走不开。你们先忍忍,要不叫物业?"

"物业说要等两天,修暖气的师傅都忙着呢。"

"那...那你们去住宾馆?"

"身份证放在你那儿了,上次你说要帮我们办社保..."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妈,那我也没办法啊,我真的走不开。"

王桂英哭了:"小芳,我和你爸都七十多岁了,这么冷的天,万一冻出病来..."

"知道了知道了!"刘芳不耐烦地打断,"我等会儿让同事小李送点电热毯给你们,你们先凑合一晚上,明天我再想办法。"

挂断电话后,王桂英绝望地看着瑟瑟发抖的丈夫,最终拨通了刘明的电话。

半小时后,刘明和王兰带着电暖气和厚被子赶到父母家。

看到老两口冻得嘴唇发紫,刘明心疼不已。

"爸,妈,先暖和一下,我已经联系了维修师傅,说今晚一定来修。"

王桂英感激地拉着儿子的手:"小明,还是你有办法。"

刘老汉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直到晚上八点,维修师傅终于到来。

检查后表示需要更换一个关键零部件,费用在三千元左右。

"没问题,立刻更换。"刘明果断地说。

修理工作持续到深夜,当暖气重新运转起来。

温暖重新充满房间时,已经是凌晨一点。

王桂英心疼地对刘明说:"这么晚了,你和兰兰住下吧,外面雪太大了。"

刘明正要答应,刘老汉突然开口:"不用了,他们回去吧。"

王桂英不解:"老头子,这么大雪,让孩子们回去多危险。"

刘老汉固执地摇头:"不行,他们必须回去。"

无奈之下,刘明和王兰只好启程回家。开车行驶在雪夜的马路上,王兰忍不住问:"爸为什么非要赶我们走?"

刘明苦笑:"可能在他心里,我们永远都是外人吧。"

第二天中午,当刘明正在公司开会时,突然接到社区居委会陈主任的电话:"刘明啊,你赶紧回来一趟,你爸妈要起诉你!"



刘明震惊得差点摔了手机:"什么?起诉我?为什么?"

"说是赡养问题。你爸说你不管他们死活,还霸占了他们的财产。现在他们正在居委会闹呢,说要告你个不孝子!"

刘明匆忙赶到居委会,发现父母和妹妹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刘芳一脸得意,刘老汉和王桂英则满脸愤怒。

"爸,妈,这是怎么回事?我哪里不孝顺了?"刘明不解地问道。

刘老汉拍案而起:"好啊,你还有脸问!昨晚修暖气的钱是不是你出的?"

刘明愕然:"是啊,这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大了!"刘老汉怒吼,"那个维修工今天来找我,说什么零件其实只值五百块,你让他开三千的发票,从中吃回扣!“

”你这是拿我们老两口的命当赚钱的工具啊!"

刘明傻眼了:"爸,您听谁说的?我根本不认识那个维修工啊!"

刘芳冷笑道:"哥,别装了。维修工都承认了,说你们早有约定,专门宰老年人。"

陈主任也皱起眉头:"刘明啊,这事要是属实,性质可就严重了。"

刘明急得满头大汗:"陈主任,这绝对是误会!我昨晚确实付了三千块,但那是维修工开的价,我哪知道实际值多少钱?"

王桂英在一旁哭诉:"小明,妈不管你是不是吃回扣,但你这些年对我们态度冷淡是事实。你妹妹把所有房产都给了我们,你呢?连看都不来看一眼!"

刘明无奈地看着母亲:"妈,我每个月按时给您钱,您生病时我第一时间赶到,昨晚暖气坏了我半小时就到了,这叫不管您?"

"那是因为你心虚!"刘老汉怒道,"你知道拆迁房都给你妹妹了,心里不平衡,故意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孝顺,背地里却设计坑我们的钱!"

刘明终于忍不住了:"爸,您太不公平了!拆迁房给谁是您的自由,我从没抱怨过。“

”但您凭什么说我坑你们?昨晚要不是我,你们俩要在冰窖一样的房子里过夜,小芳在哪儿?“

”她只派人送了两床电热毯,连人影都没见着!"

刘芳立刻红了眼眶:"哥,我昨晚有重要客户,真的走不开。“

”但我一早就赶来看爸妈了,而且我把所有房产都给了他们,你凭什么指责我?"

陈主任打圆场:"好了好了,有什么事情咱们好好说。刘明,关于维修费的事,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没有吃回扣吗?"

刘明沉思片刻:"陈主任,您能不能帮我把那个维修工叫来,当面对质?"

刘芳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不用了吧?维修工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再说他现在肯定不在这个小区..."

"怎么,小芳,你很了解那个维修工?"刘明盯着妹妹,眼神锐利。

刘芳躲闪着哥哥的目光:"我...我只是猜的..."

陈主任思考了一会儿:"这样吧,我联系一下物业,看能不能找到那个维修工。“

”在此之前,老刘啊,您和刘明好好沟通一下,别动不动就说起诉。"

刘老汉不耐烦地摆摆手:"不用找了!这孩子从小就会狡辩,今天我非告他不可!"

就在争执不下之际,一个穿着工装的中年男子走进了居委会。



"请问,是刘老先生家的暖气问题吗?我是昨晚去修理的师傅。"

陈主任眼前一亮:"正好!师傅,麻烦您说说昨晚的情况。"

维修工有些疑惑:"什么情况?就是更换了一个进口阀门和几个管件,一共三千元,刘先生当场付的现金。"

刘老汉冷笑道:"你少装蒙了!有人告诉我,那零件最多值五百块!"

维修工愣住了:"老先生,谁跟您说的?那可是进口的博世阀门,批发价就两千二,再加上半夜加急服务费,三千已经很公道了。"

刘芳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刘明则盯着妹妹:

"小芳,到底是谁告诉爸妈这些谎话的?"

刘芳支支吾吾,无法回答。

维修工打量了一下在场的人,目光停在刘芳身上:

"哦,是这位女士今早给我打电话,说想了解一下昨晚维修的具体费用明细......"

一石激起千层浪,居委会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刘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