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木料都是用来一比一复刻应县木塔用的。”5月15日,在神仙居旅游度假区的韦羌物语古建筑博览园项目施工现场,几十名工匠正在对一块块木料进行切割打造。
大夫第、尚书府、古戏台、藏书楼……纵览韦羌物语古建筑博览园,这里的每一栋古建筑都承载着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明清风貌。
据了解,韦羌物语古建筑博览园项目位于白塔镇吕桥头村韦羌溪畔,由浙江韦羌物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3.5亿元,属于神仙居旅游度假区滨水运动组团A区块,整体规划范围约90亩。项目主要以异地搬迁修缮古建筑为载体,以明清徽派古建筑和多种文化为主题,以“整旧如旧,保护文物;环境融合,相互协调;功能合理,形式多样;节能环保,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开发建设集建筑复古、文化创意、餐饮住宿、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人文景区。
“项目开工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力’的服务理念,在项目推进中,既做‘规划师’提前铺路,又当‘护航员’做好服务,创新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模式,将服务链条从立项论证阶段持续至竣工验收环节。同时,实行‘项目专员、项目专项’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由专员全程负责该项目相关工作。”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开发中心规划发展科科长王艺颖介绍。
“古建筑承载着过去的历史记忆,是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建筑,蕴含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价值,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我就是希望通过异地搬迁修缮的方式,既能让大家观赏到这些文化瑰宝,又能将之有效地保护传承。”浙江韦羌物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康林多年来执着于古建筑修缮和保护,“博览园里的古建筑上至屋顶瓦片,下至地砖,我们都逐一进行了编号。对一些损毁的部件我们还请了工匠进行修缮。”
“古建筑修缮重建是一项特别耗时耗力的工程,为了能够‘原汁原味’进行还原,最大程度地保护好古建筑,我们特地从全国各地寻找能工巧匠参与到项目中来。”陈康林介绍,“目前,一期41座古建筑已经全部完工,内部水系、连廊、桥梁等搭建完成,部分景观石制作安装完毕,正在进行绿化和道路硬化施工,计划今年年底开园。我们正在与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开发中心洽谈二期项目。二期项目计划用地25亩,总投资1.2亿元,主要包括古建筑复建、文创体验、研学教育等业态。”
来源:仙居发布 望潮客户端
小编:路路通 审核:晨曦 监制:晓文
关注民生服务
聚焦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