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错过每一次推送!
作为专业的健康科普公众号,常笑健康经常会收到读者们的咨询。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心中的疑虑,同时让更多面临相似问题的朋友找到答案,我们决定即日起开设专题栏目——答读者问,对读者们提出的健康问题进行解答。
在此,常笑健康也热忱地邀请您踊跃留言,与我们分享您所遇到的健康困惑。对于具有深度和价值的问题,我们将特邀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本期答读者问:
抗过敏要也会致敏?
有过敏性鼻炎,本来以为吃点抗过敏药就能好,没想到更严重了,这是怎么回事?
平湖一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吴勐:
抗过敏药虽然治疗过敏,但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以下三种治疗过敏的药,各有个的特点:
01 西替利嗪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其副作用主要包括轻微的镇静作用、口干,偶尔出现头痛和眩晕等。西替利嗪的心脏毒性明显小于特非那丁、息斯敏和氯雷他定。
02 氯雷他定
中枢神经抑制副作用的发生率很低,抗胆碱作用也较轻微,偶有眩晕、头痛、疲劳和口干等,消化系统的副作用轻微。
近年研究证实,氯雷他定和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一样,偶可导致心脏副作用,应引起重视。
03 地氯雷他定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类过敏性疾病,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比,具有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毒副反应低等优点。由于临床资料较少,暂时不推荐用于12岁以下儿童,哺乳期妇女和妊娠期妇女也应慎用。
服抗过敏药,不必"忠贞不二"
连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长期吃一种药物,会带来不少问题。首先,抗过敏药物容易引起耐药现象,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药效下降,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还有,抗过敏药物都有毒性作用,因此,长期服用,这些毒性作用发生积累,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不要长期使用一种,超过一个月就需要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物,或者采用必要时用药的方法,来代替常规的定时服药。
小心,抗过敏药本身也致敏
许多抗过敏药本身也会引起过敏反应,比如扑尔敏(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还有异丙嗪、苯海拉明等),有些人服用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等反应,少数人甚至会发生白细胞数目减少、血小板减少。
用抗过敏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要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服药后,仔细观察自己的症状有无变化,一旦发现药物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立刻停药,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抗过敏药治疗。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