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尽管有赌的成分,但事实证明,徐知诰确实赢了。杨吴在后唐的眼皮子底下,大张旗鼓地称帝,李嗣源却并没有对等报复。

无论怎么讲,后唐都是彼时的中原正朔、颜面担当,如此软弱的反应,绝非李嗣源乐见其成;而只能是权衡利害之后的打落牙齿和血吞罢了。

是的,徐知诰要做的,不过是在谨慎之后适当冒险、理性之余保有冲动;相较而言,优势一方的李嗣源要考虑的可就多了。谁叫彼时的后唐,外面看着繁花锦簇,内里早已四处漏水了呢!

在徐知诰这样的外人眼中,后唐固强,但隐患依旧;可身处其中,李嗣源才真正清楚自己的麻烦有多大——毕竟,于可洪、张谏之流,即便搞出麻烦,但他们官职低、影响小,给帝国造成的伤害尚可容忍;但就在杨吴称帝的前后脚,节度使级别的帝国实权人物也开始给自己上眼药了。

这种情况下,攘外必先安内,否则,一个不留神,李嗣源就得去找李存勖复盘失败案例了!

我是车库中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二.历史故事

天成二年(公元927年)。

蜀地离心离德

早在徐温病情加重,生命之火随时可能熄灭的消息传到洛阳之际安重诲第一时间就本着“趁他病,要他命”原则,强烈建议李嗣源对吴用兵。经过权衡,李嗣源选择“打左灯向右转”——战刀向南方高高举起;但,落下来时,被剁的却是大梁的朱守殷。

李嗣源如此决定,一方面,在于平定朱守殷的成功概率远高于南下用兵;另一方面,也不免被帝国内部涌动的暗流左右。

之前,孟知祥就干出擅杀客省使李严这种挑衅意味十足的举动;眼看李嗣源的反击并不犀利,他就变本加厉的给朝廷上眼药。据可靠线报,成都正在认真讨论加固城防的必要性。还没等李嗣源完成评估,行动力拔群的孟知祥已经利用朝廷出兵大梁,且对杨吴有所企图这一闪即逝的宝贵窗口期,迅速行动,于当年十二月戊寅(初一),征发二十万民丁,正式启动城防修缮工程。

没有找到记载前蜀期间成都是否经历过大拆大建的史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改朝换代,基建工程都不可能缺席——毕竟,就算咱们搬进二手房,多少也会装修一下,既消除前任主人印记;又打上自己的标签。

再考虑到后唐平蜀之役,成都完全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加之唐军入城后,军纪严明,没搞破坏,基本可以认为:彼时的成都,并无【修缮之必要】(A)。

那,孟知祥此番大动干戈意欲何为?

一般而言,蜀地之所以能偏安一隅,并不在于其城防工程能提供多厚的血条,也不在于守军有多高的防御力;而在于四川盆地背靠巫山、大巴山、横断山、大娄山的地利——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也。

纯以军事眼光考量,修缮成都这件事儿对抵御中原军队进攻的价值说不上微乎其微吧,起码也是聊胜于无。

既然如此,老谋深算的孟知祥又何必大费周章呢?

因为他要提防的,除了后唐之外,还有自己邻居——东川军镇的董璋。蜀道为两川所共有,抵御中原侵扰,绰绰有余;但要防范彼此,则远远不足。因此,孟知祥才要未雨绸缪地加强成都的武备。事实上,如今做的,也可以看作不久之前,孟知祥调兵遣将,增强成都内外的兵力部署的Callback。

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等于我粮仓。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这一切不过是他作为一个外来户对掌控西川的不自信

无论出于何种考量,修缮成都这一行为,就是将“攘外必先安内”直接写在脸上了。那,如果董璋是内的话,谁会是外呢?对李嗣源而言,这TM不就是送分题吗!

作为战略大后方、财富创造地,蜀地之于李嗣源算得上重如泰山——君不见,初唐被突厥人袭扰、中晚唐受节度使威胁,李唐那些不怎么出息的皇帝一旦遭遇危机,第一反应不都是蜀地,走起嘛。

所以,当孟知祥的小动作和徐知诰的大操办放到天平的两端,如果你是李嗣源,会如何取舍?



成年人的世界,自然是全都要……吗?事实上,李嗣源一个都没选!

对上杨吴,正如徐知诰评估的那样,没有必胜的把握,以李嗣源的保守,是不会轻启刀兵的;但,为什么会放任孟知祥不管呢?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挟泰山以超北海,诚不能也。

——孟子·梁惠王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就在李嗣源琢磨是否以及如何向蜀地施压的时候,汉中出事儿了。

对历史与地理稍有了解的诸君,都清楚一个常识:汉中是中原/关中制约蜀地的核心枢纽。汉中不稳,谈何向蜀地施压?

不让人省心的山南西道

帝国西境,一名后唐高管最近有点儿烦。

山南西道节度副使符彦琳已经好久没有见到过自己的顶头上司张筠了。一开始,符彦琳以为一切不过是例行公事——毕竟,张筠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休几天年假,实在是人之常情。

只不过,山南西道乃是边境重镇,就算休假,总还有一些军政大事必须节度使本人亲自处理。诡异的是,无论事情有多重要、不管符彦琳如何催促,张筠始终已读不回

一开始,符彦琳只是有些感叹——还是当老板好啊,连躺平摸鱼都那么帅!然而,时间长了,一个不寒而栗的念头冒了出来——老板不会已经挂了吧?现在下达指令的,其实都是张筠身边那些胆大妄为的近卫?

鉴于西川孟知祥、东川董璋都已流露出跋扈之态、离心之势,主人翁意识驱使符彦琳挺身而出,阻止老板断头政治无限期地蔓延下去,他当众提出:军镇不可一日无主,自己这个二把手有义务在老大长期缺席的情况下接掌军政大权。一句话,赶紧把节度使符印交我保管。

对待副手的提议,一直【躺平装睡】(B)的张筠突然精神起来,一把撕掉病号服,精神抖擞的返回岗位。对着符彦琳,他胡搅蛮缠义正言辞、虚张声势大义凛然、色厉内荏声色俱厉地斥责:“你小子居然妄图兵变擅权?我真是瞎了眼了,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竟然没看出你是头白眼狼!你这么搞,对得起我?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陛下吗?”

张筠这一通艺术含量足有三四层楼那么高的表演行为砸下来,原本还以为自己爱岗敬业精神一定会感动领导的符彦琳,一动也不敢动了。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原来这个就叫“我之负责,彼之夺权”啊。

凡事一过边界,质性天翻地覆!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张筠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当即不由分说,直接将自己的副手以“谋反”的罪名罗织下狱。跟着符彦琳一起吃瓜捞的,还有判官都指挥使。

谋反,这可是天字第一号的大案,作为一国之主,李嗣源自然有义务、有权利了解情况。于是,符彦琳等涉案人员被械送至京。

如诸君所见,这案子一点儿也不复杂。一旦张筠丧失了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优势,符彦琳等人轻而易举地被拨乱反正了。于是,原本的嫌犯无罪释放;而构陷人张筠喜提贬职大礼包,

徙(张)筠为西都留守。

当张筠磨磨蹭蹭地走马长安,准备上任西都留守的时候,长安守兵看了看他的调令,冷冷地表示:“对不起,这上面的字我倒是都认识;但放到一起到底是啥意思,就完全看不懂了。”随后将调令丢了回去。

这……这是老板打算断了自己的活路吗?张筠惊惧交加,但又无可奈何。形势比人强啊,思来想去,只好孤注一掷,单骑入京,将命运决定权完全上缴给李嗣源。

看到张筠如此乖觉,李嗣源便不为己甚,重写调令,安排他做了有名无权的【左卫上将军】([[C20 地仙张筠|C]])。

瞧瞧,李嗣源这PUA手段怎么也能拿个9分吧——扣掉一分,主要是担心他会骄傲!



这事儿虽然以闹剧开始,但终究以大团圆收尾。即便谈不上是大喜事儿;终究也算得上帝国之幸。无论怎么讲,以下事实都不容抹杀:

  • 高层尽忠职守;
  • 老板宽仁圣明;
  • 甚至,连扮演不光彩角色的张筠,亦有其可取之处——他虽然构陷自己的属下;但也没独断专行、先斩后奏,而是严格遵守了帝国的法律体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将嫌犯交由朝廷处理。

似乎可以铁口直断:彼时后唐的政坛勃勃生机、万物竟发。



然而,真相呢?

张筠

张筠如此任性,凭什么?

  • 凭他是李嗣源从后梁高薪挖过来的精英人才?
  • 凭他在如今后唐经营出来的深厚人脉?
  • 凭他手下有一票无限崇拜、誓死追随的小弟?

显然,这一切只在梦中才有嘛!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居然能做到一镇节度使之高位;不但能做节度使,还能大搞断头政治;不但能搞断头政治,还能构陷自己属下——这抽象程度,正常如诸君,那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的!

之所以奇葩至此,其本质不过是张筠侥幸拿到了先发优势——亦可将之视为丐版的卵巢彩票。

符彦琳

既然张筠运气爆棚,一般而言,符彦琳理该就此含恨下线。

但,剧本显然并非如此!所为何故?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成龙历险记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因为符彦琳手里也握着卵巢彩票,而且他彩票的面额明显更高

提起符彦琳,诸君理应没啥印象;但,要是把他改成李彦琳的话,诸君是否就会联想到之前以高光姿态登场的李彦卿、李彦超。没错,那都是他的嫡亲兄弟。也就是说,符彦琳的老爸可是曾经与李嗣源平起平坐的一代将星李存审。



以符家在后唐的人脉、底蕴与实力,张筠再长两个脑袋,也不敢对符彦琳玩弄先斩后奏的把戏。

尽管有“区长”爸爸的Buff加持,但符彦琳能在此事中大放异彩,其自身的品质、操守、担当,才是决定因素!

再次膜拜李存审的育儿之道——不但保证子嗣个体的高下限,还提升了子嗣群体的成材率!不服不行。

乱判葫芦案

沉冤者昭雪、构陷者贬窜,显然,李嗣源的判罚是公正圣明的……吗?

不提拔一个为了践行主人翁责任感而不惜冒险的员工;不重责一个将谋反帽子扣在属下头上的蠹虫。无论怎么讲,都谈不上公正,更遑论圣明!

我十分确信受益人张筠必然会对这样的老板感激涕零,要是他还有一点儿良心的话(这事儿存疑),甚至可能以死相报(几乎不可能发生);但遭构陷险死还生的符彦琳呢,他会怎么看?进一步,其他军镇吃瓜看戏的大小官员怎么看它?武将怎么看?文官怎么看?百姓士卒怎么看?今后在官场怎么混?

事实上,这个看上去皆大欢喜的结局,给后唐带去的,其实是缓慢但不可逆转地滑向腐败、崩溃的深渊。

1936年,蚂蚁生物学家T.C.Schneirla记录了几百只蚂蚁组成的死亡怪圈现象。这一现象持续了一整天时间,连大雨都未能阻止它们。次日,大部分蚂蚁均已死亡;幸存的蚂蚁则拖着濒死状态的身体继续转圈。

这种奇怪的自然现象即蚂蚁死亡漩涡。科学家分析,行军蚁没有视力,行动时,多由一只“领头蚁”分泌踪迹费洛蒙(trail pheromone),其他行军蚁依靠嗅觉跟随。一旦领头蚁失去方向,导致踪迹费洛蒙出现混乱,就会令整团行军蚁迷路,甚至陷入“死亡漩涡”,持续转圈直至耗尽体力而死。

彼时的唐,就陷入类似的死亡漩涡之中。当李嗣源这只领头蚁丧失了正确治理国家的能力,庙堂百官、军镇将领也只剩下按照惯性,跟着李嗣源亦步亦趋地在错误的道路上无效努力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唯善悟败因,方得窥功成之道!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以我浅薄的认知都能总结得头头是道,已经爬上权力巅峰的李嗣源怎么可能不出来!只是,李嗣源最在意的,终究还是坐稳铁王座——其他的?都可以商量。

当带头大哥迷失方向,领袖的人望越高、组织愿景越模糊,团队也就越容易走向歧途。

领袖失去前进方向,组织难逃死亡漩涡。

往者已逝,来者可期。前人的智慧,可供正创造历史的诸君参考。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要命的,死亡漩涡有着极强的正反馈效应,一旦成型,几乎没有脱困之可能——至少,李嗣源,乃至整个五代,大家都挣扎过,却没有谁能够摆脱诅咒。

三.眉批

A.【修缮之必要】

嗯……要是必须论证修缮工程的必要性,其实借口还是有的

当初前蜀投降之际,王宗衍已经没有话语权,成都是控制在王宗弼手中。彼时,为了能够在投降后有资本行贿唐军,以及给自己的跳槽后的生活筹备小金库,王宗弼可是对前蜀皇宫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劫掠。

自己人行凶施暴、占领军秋毫不犯,这……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B.【躺平装睡】

犯了这么大的错、闯了这么大的祸,但最终逃脱死刑、仅降职了事,张筠是幸运的,能遇上李嗣源这样的皇帝;但是他的幸运值还不够高——如果是万历给他当老板,也许,欣赏臣子能与自己同频共振,同样是断头政治的爱好者、践行家,朱翊钧没准不但不惩罚他,还会官升三级,借此警告那些不开眼的谏臣,少说话才是好员工

好好好

C.【左卫上将军】

聊聊张筠的结局吧。

(张筠)兄弟赀皆巨万。然筠为人好施予,以其富,故所至不为聚敛,民赖以安……筠居洛阳,拥其赀,以酒色声妓自娱足者十余年,人谓之“地仙”。
……天福二年,卒,赠太子太师。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这样的人能以这样的方式下线,后唐高开低走,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唯善悟败因,方得窥功成之道!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四. 参考资料:

  1.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欧阳修【新五代史】
  3. 薛居正【旧五代史】
  4. 胡三省【通鉴音注】
  5. 死亡漩涡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A%82%E8%9A%81%E6%AD%BB%E4%BA%A1%E6%BC%A9%E6%B6%A1/18873104)
  6. 孟知祥,反迹初显(上)|闲话残唐五代(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19947)
  7. 孟知祥,反迹初显(下)|闲话残唐五代(https://mp.weixin.qq.com/s/o9_Pd37j5ysMWIPvkllBtw)
  8. 育儿之要在于传道 - 李存审的遗产|闲话残唐五代(https://mp.weixin.qq.com/s/aJtFJH1huIO55k7Rog2lMQ)
  9. 小丑徒增笑料 - 前蜀投降,王宗弼抢戏|闲话残唐五代(https://mp.weixin.qq.com/s/f9NzXfMGSpVujXp-We0z8Q)



特别声明:
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