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心城区的“天价”停车费,要有解了?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果菜西停车场项目地块地下空间成功挂牌出让,成为广东省首宗以公开挂牌形式供应的沉井式地下停车设施地块。
该项目由海睿驿德交通科技公司以375万元竞得,标志着广州在破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
或许你觉得无非就是多建一个停车场罢了,有什么出奇的?
但实际上,这宗地下停车场地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该地块将空间集约利用到极致,面积不足2000㎡的空间内,通过垂直开发技术将原有86个车位提升至300个。
实现“小尺度、大容量”的突破,极大缓解高密度区域停车供需矛盾。
其次,地块引入机械升降系统与智慧车库设计,优化停车资源配置,同时地面复绿为公园,兼顾生态与便民需求,提升人居环境。
△项目效果图(以实际建成为准)
更关键的是,这宗地块其实是有政策示范性效应的,响应了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
为全国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广州模式”,推动经营主体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若该模式推广成功,未来广州中心城区有望通过类似项目增加车位供给,从根源上缓解广州停车难、停车贵问题。
说来,广州车主们真的苦停车费久矣。
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停车费,那真的是“车子一停,钱包清零”。
拿个最近小前线身边的例子举一下:
我有一对情侣朋友想去海珠区做美甲,等待时间加上做美甲的时间大概要三个小时。
他们两人开车去的,女方想让男方陪同一起等待,但男方觉得十几块钱一个小时的停车费太贵了,想自己开车在外面等。
最终因为停车费太贵的原因,他们只能选择去郊区的美甲店消费。
这种给不起停车费的现象,不是个例。
如今广州中心城区的“天价停车费”,比比皆是。
有网友曾在珠江新城某个商场停车,因为喝了点酒就把车停在商场两三天。
结果等准备开车回家的时候,一看停车费简直傻眼了,停车不到三天,停车费将近1000元!
△图源:网络
不止是天河CBD商圈停车贵,越秀、海珠等老城区的停车价格也是高到吓人。
比如越秀区某停车场的24小时封顶限价高达192元,网友直呼被抄牌也就200元,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
这时候有海珠的网友就出来说了,停车场24小时封顶192元很贵吗?
来看看海珠区路边停车都是按阶段收的,停越久越贵,工作日封顶高达328元。
或许你不知道,其实广州的停车费是全国最贵的!没错,比其他一线城市的北上深还要贵。
很多网友表示,在深圳还能找到20元停车费封顶的,但是在广州中心区,20元一般只能停一个多小时,扎心。
正是因为广州停车费问题如此突出,亦滋生了许多乱象。
比如违停,像羊城晚报就曾报道过,天河区棠德南路因车位不足,夜间违停车辆挤占车道,甚至催生“灰色收费员”产业链。
还有不少年轻人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广州违停不扣分,不罚款的攻略”。
违法的事情还做攻略分享,这一奇葩现象几乎都是被高价停车费逼出来的。
不仅如此,高价停车费也在倒逼电鸡的高速增长,毕竟在市区买个车,开得起停不起,不如直接开电鸡,随处可停,持有成本低还方便。
那为何广州的停车费会如此高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车位供需的失衡。
数据显示,广州汽车保有量超250万辆,而停车位仅64万个,供需比严重失衡,尤其市中心土地资源紧张,新建停车场成本极高,车位远远不够用。
不少市区老破小更因为早期规划不足,车位配建标准低,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迫使车主转向高价商业停车场或违停。
而商业停车场大多采用市场调节价,企业根据区位稀缺性自主定价,导致核心区域价格畸高。
△天河区某停车场,一天封顶价360元
所以想解决天价停车费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增加停车位的供给。
但这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老城区而言,是个很大的困难。
好在越秀迈开了第一步,通过垂直开发高效利用土地,沉井式车库可在有限空间内成倍扩容车位,来直接缓解供需矛盾。
而且还是市场化出让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降低政府财政压力,是具有复制的可行性的,长期或可通过规模效应平抑停车费。
不过,广州停车难题的解决,既需技术创新突破,也需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发力。
沉井式地下车库的探索,为高密度城区提供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样本,但若仅依赖市场化高价调节,恐难根治顽疾。
未来,唯有通过增加供给、优化定价机制、强化监管三位一体的策略,才可能实现“停车不难、收费不贵”的宜居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