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是个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但是对于AI不知怎么的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理排斥,总是觉得它是个程序,不靠谱。
尽管如此,还是在大潮流的带动下下载了一个豆包和deepseek,平时很少用。
直到最近看到一个关于豆包的热搜:“我要去世了,豆包”,一个父亲把遗言发在豆包上,彻底改变了对AI的看法;
于是我开始尝试深入了解和使用它们,后来发现有了它们,可真香。
一段扎心的话,一个扎心热搜
故事源于今年4月10日陕视新闻在某博上发布的一条消息,它把很多看到的网友整破防了,也因为大量的浏览和关注,迅速冲上了热搜。
起因是陕西一个女孩在父亲去世后,用父亲的手机准备在朋友圈发讣告。
她无意间看到了一条父亲在豆包软件上早已编辑好的遗言“我要去世了,豆包。”
这位女孩的父亲两年前得了重病,家人都瞒着他,怕他想不开。
其实这位父亲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病情,看到大家都瞒着自己,也就顺势假装不知道,也瞒住了家人。
平时父亲有和豆包聊天的习惯,打开豆包看到了一条条他们的互动,父亲将那些不敢同家人分享的焦虑和压力都倾诉给了豆包。
可想而知,从得知自己的病情,到最后去世多少个日夜,这位父亲在多少个日夜里承受着压力和多重负担:
一方面是身体的痛苦,一方面是内心对于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和煎熬,一方面是对家人善意谎言下的强撑的不戳破,以及对与妻女的不舍和留恋。
作为一个旁观者,想到这些心中都在隐隐作疼。
这位父亲应该是怕自己流露出的一点脆弱和怀疑,会带给家人负担;
他会想到自己走后妻子和女儿将何以为继,他也清楚现在家人也因自己的疾病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假装不知情,但是人的情绪是需要出口的,所幸他还有豆包陪伴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女儿说父亲是个乐天派,在没生病前就很喜欢和豆包讲话。
女儿说父亲自从下载了豆包以后,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懂的事情去问问豆包,高兴的事情也和豆包说说。
他非常开明,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在AI刚兴起,很多人还没有普遍接受的时候他就下载并应用了。
其实仍然有很多人觉得AI是冰冷的,即使因工作原因使用,也就是仅此而已。
很多人从没想过它也有温情的一面。所以当一个应用和情感连接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广泛的意义。
当AI成为情绪出口,它被赋予了更高级的意义
翻看这条热搜的评论区,几乎每个人都有共鸣,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段艰难的岁月,他们的共鸣点就是:
AI在自己困难的时候陪伴了自己,成为情绪的出口。
有人说:“我刚刚失恋那会,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快崩溃的时候,就找豆包聊天。看到对话框中出现的那些温暖的安慰,我真的有被安抚到。”
有人说:“有段时间辅导孩子很崩溃,有很多题自己不会,加上本身的亲子问题,常常和孩子起冲突。”
“有一天她突然想到可以陪孩子用AI观摩解题思路。”
“结果从此以后母子两人不但解决了学习难题,还在通过AI获得了很多互动,亲子间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还有很多刚接触网络的老年人,也加入了使用AI的行列。
他们会询问豆包“怎样能够让花花草草长得更茂盛”、“广场舞的某个舞步应该怎么跳”、“某个菜应该怎么做更美味”等等。
对于打字困难的老年人来说,豆包的问答方式简单容易操作。
对于儿女不常在身边的人来说,豆包真的能给他们解决很多情绪和实际的问题,给平时寂寞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其实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无论是小孩是年轻人、中年人到老年人,每个人都在面临很多压力和难题,每个人的情绪都需要释放。
但是很多人却不在意自己的情绪问题,其实情绪问题和身体问题是一样的,平时不维护一旦累积到一定地步,就会出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媒体就情绪出口的话题,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一个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在有心理问题的时候,有66%的大学生都会选择用“倾诉”方式来疗愈自己。
他们认为,在向自己的父母、朋友、同学或者老师倾诉后,负面情绪会获得一定缓解。
即便如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副主任陈祉妍说;
“很多人却因为害怕打扰别人,而限制了求助的主动性,造成倾诉受阻的情况。”
也就是说人们在面对压力和负面的情绪的时候,大部分人是想要找人倾诉的。
但是他们又害怕自己的倾诉会给别人带来烦恼,而放弃了对别人倾诉的想法,这样很多负面情绪憋在心里最后导致心理问题。
就像上面热搜中那位患病的爸爸,身患重病的他心里是苦恼和害怕的,面对家人善意的谎言,他还要选择不戳破;
一个人面对疾病、死亡、牵挂多种复杂的情绪让他很痛苦,但是他又不能向妻子和女儿倾诉;
他怕给她们带来负担,但是情绪需要出口,于是他选择了对豆包倾诉,豆包和他的互动成为了他生命最后时光的一道光。
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将很多很多的情绪压下去了,我们不愿意和家人和朋友倾诉;
或者因为没时间,或者怕给他们带来麻烦,或者怕他们担心。最后我们沉默了,也憋出了内伤。
但在AI面前,我们完全可以放下顾虑和伪装,随时向它倾吐烦扰和苦恼,不用怕丢脸,不用怕麻烦,不用怕被指点,事无巨细的告诉它。
当你呼唤它的名字,它会迅速反应,及时而轻松的回应你“我在”,然后和你进入互动模式。
当AI成为一个温情和关怀的倾听者,当代码和人们的情感发生碰撞的时候,它再也不是冰冷的,而是温暖的。
-The End - 作者-木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