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的孩子,谁敢拔他的管我跟谁拼命!
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判定的脑瘫患儿,医生不看好,父亲坚持放弃,唯有母亲奋力保护才有了一线生机。
本以为天崩开局这辈子都给定死了,奈何母亲并不信命,为了孩子和父亲离婚,37年来始终坚持做3件事情。
没想到奇迹发生了,孩子不仅上了北大,还被哈弗录取,如今还是上市公司录取的重点人才,可殊不知这背后的心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出生就是脑瘫被放弃
一个正常的人在学习上没有什么天赋,想要考上清华北大,或是哈佛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可是偏偏就有一个重度脑瘫患者,逆袭成为了哈佛大学的尖子生!只因为他背后有个“超人妈妈”!
5月16日,官媒讲述了一个妈妈邹翃燕怎么把脑瘫儿子丁峥,培养成哈佛高材生的故事,没想到她只做了3件事情,就改变了儿子的一生。
1988那年,25岁的邹翃燕挺着大肚子到医院待产,然而没有任何经验的她,被医生的一系列操作搞懵了。
从入院开始,邹翃燕发现医生并没有和她进行任何沟通和交流,上来就把羊水捅破,目的是为了加快产程。
可要知道羊水是获得氧气的来源,一旦羊水过少,胎儿就会有窒息的危险。
更何况是羊水几乎流干,而孩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2个小时,等到医生把孩子接生出来,发现孩子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邹翃燕至今都记得那个场景,用她的话来说:丁峥当时就像一个毫无生机的“死孩子”,就连被扎针都不皱一下眉头。
随后医生给出了一个结论,把刚出生的丁峥判定为重度瘫患儿。
而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般击打着邹翃燕的内心,这可是她怀胎十月,呵护至今心心念念的宝贝,现在居然被说是个脑瘫儿。
此时,本就沉浸在悲痛中的邹翃燕,还没从刚刚打击中缓过神来,又医生接下来的话吓得瘫软不起。
只见医生严肃道:孩子没救了,放弃吧!即便不放弃,孩子以后也可能痴呆、瘫痪。
甚至医生直接建议邹翃燕趁着年轻再生个孩子。
本以为丁峥父亲和邹翃燕一样舍不得孩子,毕竟这也是一个生命,但没想到丁峥的父亲如此狠心,竟也劝说邹翃燕放弃。
当时邹翃燕孤立无援,但心中却异常坚定,面对所有人劝说,她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因为丁峥是从她肚子里掉出来的一块肉,她怎会舍得。
而且丁峥当时还有呼吸,所以作为母亲的她有什么理由去放弃一个生命,因此放话:那是我的孩子,谁敢拔他的管我跟谁拼命。
为此,邹翃燕还和丁峥父亲大吵一架,可丁峥父亲狠心回应:孩子要留你就要管到底,我不会再管。
没想到,丁峥父亲真的一辈子没有管过丁峥一次。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邹翃燕傻,以后有的是后悔的时候!而她真的会被劝退吗?
发现希望
其实在丁峥一岁前,他身上已经显现出来脑瘫儿的特质,像不会抬头,不会坐、不会爬行,还总是流口水。
如果按照这样的节奏发展,想必以后日常生活都是个问题,不过这些都不是邹翃燕最担心的问题,她更加担心孩子以后是个傻的。
因为孩子身体上的缺陷,当妈妈的帮不了忙只能靠孩子自己,可如果发现智力上有问题,就能提前去干预。
因此,邹翃燕就想了一个办法,买了很多彩色的气球挂在房梁上,然后抱着丁峥碎碎念,重复气球的颜色。
令人意外的是,三个月后,孩子的一个举动让邹翃燕看到了希望。
当邹翃燕还像往常一样问丁峥气球的颜色,偶然发现孩子竟然能听懂话,而且邹翃燕问红色他的眼睛就盯红色气球,问绿色,他就盯着绿色气球。
邹翃燕当时激动的都想要哭出来,原来孩子并不是完全没希望,只要方法用对,坚持不懈,丁峥就有机会成为一个正常人。
于是邹翃燕就开启了常年的碎碎念模式,不停的给孩子讲话,慢慢的孩子从一个字到会说一句话,虽然进度很慢,可只要有效果就行,等到丁峥一岁以后,就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后来又发现丁峥双手无力,不会拿筷子,于是邹翃燕就开始用撕纸的方式来锻炼儿子。
行动力的培养
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丁峥学不会用筷子也会着急,甚至会用摔筷子的行为表达抗拒。
邹翃燕也理解孩子在经历这个过程多痛苦,可是没办法只要丁峥发脾气,她就用筷子敲儿子的手作为惩罚。
奶奶看见心疼替孩子求情:要不就让孩子用勺子吧。
因为用筷子对丁峥来说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仅吃的慢,还吃不饱,别人都已经吃完了,他才能吃上几口,常常饿的他去厨房到处找吃的。
可即便这样,邹翃燕依旧不同意孩子用勺子吃饭。
也许在孩子在小的时候,用勺子吃饭没问题,可是长大了怎么办,一桌子人只有丁峥一个人用勺子,当别人问起的时候,难道要告诉别人因为自己是脑瘫所以不会用筷子吗?
这下也终于明白,这不仅仅是用筷子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而是关乎儿子的尊严。
于是邹翃燕咬着牙用一年的时间,终于教会丁峥学会怎么用筷子。
然而刚攻克一项难关,接下来又要重新面对另一个难关,解决了孩子吃饭的问题就要解决站立和行走的问题。
于是邹翃燕又开始日复一日帮助丁峥锻炼身体,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带着他去按摩,每两天一次。
为孩子身兼多职搞钱做治疗
可5块钱一次的按摩费用,让邹翃燕压力倍增,因为她一个月的工资也就100多块钱,光是按摩费用就花掉了她将近一半的工资。
于是为了挣钱,为了孩子的按摩不停掉,邹翃燕开始拼了命的做兼职,不管是的讲礼仪课,还是做保险,力所能及的工作他都会去尝试。
然而令人有些讽刺的是,在1998年,邹翃燕当选为武昌区的人大代表,白天慷慨激昂的给大家开会,可到了晚上却要挨家挨户推销保险。
虽说面子上可能会有些挂不住,但是邹翃燕从不会被这样身份的落差劝退,因为丁峥还等着用钱做康健。
殊不知邹翃燕努力给丁峥挣来的按摩机会,却成为他一辈子阴影。
据丁峥的回忆,他只要到按摩店,他就是开始忍不住害怕的哇哇大哭,尤其是医师开始捏着后背脊柱上的肉时,他就会止不住的发抖。
因为后背上全是青一块紫一块,没有一块好皮肤,许多脑瘫患儿的涨价都看不下去,坚持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
虽然邹翃燕和其他妈妈一个心理,但是她不想放弃,因为心不硬、不狠,她的孩子就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未来。
好在坚持有了成果,孩子不仅学会了走路,还能和随着正常孩子上小学,而那个因为怕疼放弃治疗的孩子,如今也只能在家呆着,更别提能不能上学。
都说邹翃燕心太硬,连孩子奶奶都心疼,可谁又知道她私底下偷偷抹过多少泪,但是一看到孩子真的在一天天变好,她就觉得一切值得。
鼓励孩子发现闪光点
不过丁峥在学校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没有那么如意,经常被小朋友欺负、被孤立都是常有的事情,他跑不了,也打不过更不敢告老师,因为事后会被打的更狠。
于是邹翃燕只能教丁峥下课站在办公室门口 ,毕竟再恶霸的孩子也没有胆子在办公室门口撒野,等到上课铃响了在回教室。
时间一长,丁峥的性格越来越自卑,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别人小朋友不一样,所以也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而邹翃燕只给丁峥说了一句话:你可能打不过别人,但是在学习上,说不定别人不如你。
母亲的一番话让丁峥茅塞顿开,原来自己也是有闪光点的,此后丁峥也开始在学习上下功夫,也为以后考上北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就是这么争气的一个孩子,竟然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给歧视了!
就因为孩子出生后说了那句以后不再管孩子了,自此后,父亲就像是不存在一样。
生活中不愿意为家里出一分力,就连扛煤气罐都是邹翃燕自己扛到8楼,金钱上,丁峥父亲也不愿意拿,否则邹翃燕也不会身兼多职养孩子。
邹翃燕能感觉到丈夫并不喜欢丁峥,甚至可以说是歧视、厌烦,完全拒绝和孩子有任何接触。
直到丁峥10岁的时候,邹翃燕和丈夫正式离婚。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丁峥奶奶始终对孙子不离不弃,既然孩子爸爸不要他,奶奶就负担起这个责任。
于是邹翃燕、丁峥、奶奶三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小家庭。
所以丁峥虽然没有得到父爱,可他得到的其他的爱一点也不少,正是因为家人的这份支持和培养,一路披荆斩棘考上了北大。
当时所有的人都说丁峥不行、能力太差,只能上个武大,就连丁峥本人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唯独邹翃燕一直鼓励:有什么不行的,要想从一个男孩变成男人,就要相信自己,就要离家远一点,尤其是不要在奶奶能够得着的地方。
没想到这番话真就应验了,丁峥高考后,清华、上海交大都抢着要丁峥,邹翃燕得知消息时喜笑颜开,不过最终丁峥选择了去北大。
也许对丁峥而言,最开心的或许是能用自己的实力堵住那些曾质疑、不认可他的人的嘴。
而对邹翃燕而言,最开心的是苦尽甘来的喜悦。
尤其在邹翃燕拿到儿子北大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脑子里把丁峥从出生时被放弃,上学后被同学欺负,甚至被父亲抛弃的那个脑瘫儿,如今考上北大了的历程,像幻灯片一样过了一遍。
原来好日子真的还在后面,丁峥之后的日子也是顺风顺水,还从北大毕业后被保送到北大国际法学院读研,然后又申请上哈弗。
并且还成功考取了纽约律师资格证,直到2017年从哈弗毕业回国发展,目前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法律顾问。
很多人都觉得丁峥就是一个医学奇迹,因为大家都说脑瘫是不可治愈的,可直到看到丁峥和邹翃燕的故事后,才明白什么事情都不能太绝对,多试试说不定就有希望了!
结语
邹翃燕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命运的荆棘里为儿子铺就了一条逆袭之路。
不管是在孩子行动力的帮助,还是身兼多职为孩子谋得更好的治疗,甚至是言语上对孩子学习的认可和鼓励,缺一样都不可能造就如今丁峥。
从而也证明了丁峥从重度脑瘫患儿成长为哈佛高材生,并不是医学奇迹的偶然,而是一个母亲用信念、智慧与永不妥协的爱创造的必然。
邹翃燕教会我们:命运或许会给孩子一副烂牌,但母亲的爱与坚持,永远是改写结局的底牌。
当丁峥站在哈佛校园里回望来时路,身后那串深深浅浅的脚印里,总有一双手,愿意为他托举整个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