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俄乌代表团原定日前的伊斯坦布尔谈判因乌方缺席未果,双方在土耳其的互动暴露出深层战略博弈。这场被称为"2022年3月以来首次直接对话"的接触,在启动前夜已埋下重大变数。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15日晚间确认,俄方谈判团队将坚守至16日上午10时继续等待。卫星图像捕捉到俄方专机提前12小时降落伊斯坦布尔机场,而乌克兰代表团成员直至15日深夜才陆续抵达。值得关注的是,乌方公布的12人代表团名单中,包括国防部情报总局与对外情报局要员,军事系统官员占比高达75%,这与俄罗斯代表团以总统助理牵头的政治团队形成鲜明对比。



泽连斯基资料图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在谈判前36小时发布的行程显示,泽连斯基结束土耳其访问后直飞阿尔巴尼亚。这种刻意安排的行程轨迹,与乌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非普京不谈判"的表态形成呼应。知情人士透露,乌方在谈判前24小时仍在调整代表名单,原定的能源部代表最终被替换为安全局官员。

俄方在谈判前72小时通过土耳其渠道传递的立场文件显示,莫斯科坚持要求乌方承认"现有控制线现状"。而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官员透露,基辅的底线是恢复1991年边境。双方诉求差距达到惊人的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英国国土面积。

泽连斯基团队释放的谈判条件出现戏剧性变化——15日凌晨的总统令仍强调"全面撤军"前提,但到傍晚的新闻发布会上,措辞转变为"实质性安全保证"。这种微妙转变恰逢中国与巴西联合声明发布后的6小时,两国呼吁"解决各方合理关切"的倡议,为谈判注入新变量。



泽连斯基资料图

就在谈判延期的12小时前,伦敦聚集了英法德意等七国外长。他们发布的联合声明强调"立即停火30天",这个时间窗口恰好覆盖欧盟特别峰会周期。耐人寻味的是,声明既未提及俄罗斯撤军,也未支持乌克兰领土主张,与3月巴黎宣言形成明显温差。

中巴联合声明中"从根源解决"的提法,被解读为对单边制裁体系的质疑。统计显示,这份声明涉及"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的表述出现4次,与北约东扩相关的隐晦批评引发西方智库热议。莫斯科国立大学研究员注意到,声明发布时间选择在G7财长会议前48小时,时机把握极具策略性。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证实,普京未来72小时行程未安排土耳其行程。这直接回应了乌方"只见普京"的要价,但也暴露出莫斯科的底线——俄方坚持代表团层级的接触模式。克里姆林宫消息源透露,俄方已将谈判权限下放至"可签署临时停火协议"层级,但涉及领土的议题仍需最高决策层拍板。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资料图

基辅政治分析人士指出,泽连斯基的"普京限定"策略存在双重考量:既规避国内"禁止与俄官员谈判"的法令风险,又将谈判层级提升至元首级别以争取更大国际关注。这种设计导致实际谈判陷入死循环——俄方认为元首会谈需建立在代表团共识基础上,而乌方坚持倒置流程。

伊斯坦布尔谈判的波折,折射出俄乌冲突已进入战略僵持新阶段。当战场上的无人机与谈判桌上的文件形成共振,各方都在寻找既能保全颜面又能实现实质突破的平衡点。这场延期的谈判虽未取得突破,但双方愿意继续接触的事实本身,或许就是寒冬里的一丝暖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