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现在也无非才过了两千多年,那么剩下三千年去哪了呢?
我们曾经试图从史书中找答案,但意外有了惊人的发现……
或许在夏朝之前真的有过一个更古老的王朝——虞朝、或许大禹治水真的不只是神话、或许一切的起源真的要追溯到盘古开天地、或许那未被注意的三千年,才是中华文明的根……
那么,那三千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远古时期
华夏文明最早的起源,要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
相传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一片混沌,是盘古手持巨斧在天地之间劈开了一条裂缝,这才有了天和地的区分。
而后,盘古又以自己的身体为引,化身成了世间万物。
自此,便有了美丽的世界,后来盘古就累倒了。
又过了不知道多少年,一个叫女娲的神仙出现在了大地上。
她看着美丽的大地上却了无生机,便决定仿照自己的样子为这个世界增添点人气。
于是女娲便走到一条河边,她捏起河边的泥土,比着自己样子捏了一个又一个小人。
不久,大地上便出现了长得各种各样的小人,这就是人类。
这个故事也被后世称为“女娲造人”。
后来这些人类慢慢长大了,他们开始意识到,在大自然中如果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生存,只有聚到一起才有更大的存活机会。
于是,部落应运而生。
既然成立了部落,那也自然而然会出现首领。
炎帝神农氏,就是这个时期的一位杰出首领。
但其实,炎帝是姜姓部落对首领的尊称,神农氏则是他的号,而炎帝神农氏本姓姜。
说到这位大名鼎鼎的炎帝,就必须提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神农尝百草。
相传神农氏成为部落首领之后,看到部落的百姓经常因为生病或者吃错东西而丧命,便很是发愁。
后来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为了百姓的生命,神农氏决定亲尝百草。
于是,神农氏开始了漫长的征途。
他每到一处就尝一下当地的植物,并把样子和性能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就返回部落教授百姓知识。
但可惜的是,在尝到一种叫做断肠草的植物时,神农不幸去世了。
后世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奉他为药王神,直到今天药王庙前依旧香火鼎盛。
神农的付出让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一段时间平和安宁的生活,直到若干年后,一场关于生存竞争与文明整合的战争,让华夏文明进入了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
那是在冀州之野爆发的一场由黄帝大战蚩尤的战争,史称涿鹿之战。
这场战争双方都派出了所有的能人异士,最终以黄帝取胜告终。
黄帝死后,首领的位置刚开始是在黄帝的子孙中传承的。
但到了颛顼的儿子尧手里后,华夏便开启了禅让制。
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王朝,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唐虞王朝
其实在尧刚开始成为首领的时候,整个国家还没有具体的国家制度,而是更像是一个部落联合体。
这样的国家不仅非常松散,还不利于管理。
尧思前想后,决定建立一套国家政治制度,以便进行更好的管理和统治。
这套制度也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套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它的颁布,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不久之后,在这套制度的运行下,部落体系已经跟不上这套制度,于是尧便建立了陶唐王朝。
至此,王朝的形态已经开始形成。
不过要说到初代的“盛世王朝”,还得是由舜建立的虞朝。
在尧晚年时期,他为接班人的人选头疼不已。正巧这时候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大臣向他举荐了舜。
尧听四位大臣说了舜的美行之后,决定见一见这位年轻人。
见到舜之后,尧问他:天下最难的事是什么?舜答:不是治水,不是稼穑,是让记仇的人学会感恩。
这个回答让尧确信了舜的品行甚佳。
但他对尧的考验还在继续……
后来,他让他管理百官,测试他的治国能力。
他还安排各种困难考验他的品行,最终确认舜德才兼备,才放心把天下交给他。
舜继位后,他继承了尧时期的一切制度。
他不仅通过选贤任能去完善各部落统治,还慧眼识珠任命禹去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
在舜晚年,禹因为治水立了大功在各部落威望甚重,舜便确定了禹为继任者,由禹来主持国家大事。
而到了禹晚年,益因为辅助禹治水以及在治水过程中建立了其他功绩,成为下一个天子。
但禹的儿子启却对益不服气,于是双方发生了冲突,最终这场冲突以启胜利告终。
而益在失败之后,则去了箕山之南隐居。
启成为天子后,中国正式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华夏历史也正式进入了奴隶社会。
夏商周时期
其实启在位时夏朝还算安稳,可他的子孙后代却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夏桀的时候,整个王廷暴虐无道,百姓过得苦不堪言。
商部落的成汤看准时机,联合各方诸侯,一战就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只能说,夏的灭亡,也是民心所向吧。
商朝有个特点,他们信鬼神,好占卜,大事小事都得占卜,甲骨文就是这么来的。
除了好占卜,商朝还喜欢迁都。
盘庚迁殷后,商朝的发展得到了一段时间的稳步提升。
直到武丁时期,国力才达到了顶峰。
但奈何商朝也赶上了不争气的子孙后代,到了纣王时期,他不仅宠幸佞臣,还残害忠良,终于把商朝的气数带到了尽头。
此时西岐的周文王姬昌顺应天势,暗中积蓄力量,打算伐商。
但是遗憾的是,没等到伐商那一天,姬昌就去世了。
他的儿子武王姬发继承父志,在牧野之战一举伐商成功,而后建立了周朝。
周朝建立后,制定了礼乐制度,分封诸侯,其本意想的是天下共主、以德服人。起初确实有效,可传到周幽王这儿,这些制度全都乱套了。
周幽王宠幸褒姒,但褒姒却生性不爱笑。为了博褒姒一笑,周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
这次褒姒倒是笑了,但诸侯们带着兵匆匆赶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周幽王戏弄,彻底寒心了。
所以到后来真的有敌人来犯的时候,没有诸侯再愿意带兵前来了。
西周的统治,也慢慢瓦解了。
而中国也进入了长达几百年的春秋战国诸侯混战的时期。
所以还得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结语
这么看来,其实,那三千年都在秦始皇之前——夏商周三代,加上更早的炎黄尧舜传说,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源头。
从部落联盟到王朝更替,从甲骨占卜到礼乐制度,这段漫长岁月奠定了我们的文化根基。
历史不是凭空而来,正是这前三千年,才让后两千年有了传承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