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王先生,您妻子的高烧已经持续了三个小时,我们需要您立即过来签字同意进一步治疗!"护士长语气严厉地对着电话那头说道。
"我现在在关键会议中,不能离开。她自己不能签吗?我们平时都是各自处理自己的事情的。"男人的声音透着不耐烦。
护士长握紧电话,努力压制着怒气:"王先生,您可能不明白情况的严重性。您妻子现在处于半昏迷状态,医生建议立即手术,需要家属签字。"
"我说了我现在走不开!"电话那头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我们公司年终项目马上截止,几千万的合同等着我拿下。她不过是发烧而已,随便给点药就行了。"
病房内,陈敏苍白的脸上挂着汗珠,嘴唇因高烧而干裂。监护仪上的数字不断跳动,警报声时断时续。
"陈女士是您的妻子,不是您的公司同事!"护士长终于忍不住了,"您知道吗?这已经是她独自住院的第七天了,所有医疗费用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在承担。现在她需要您,而不是您那该死的项目!"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我...我一小时后到。"男人的声音变得不确定起来。
护士长挂断电话,转身看向病床上痛苦挣扎的女人,摇了摇头:"十五年的AA制婚姻,怎么会变成这样..."
01
陈敏和王浩的相识充满了都市精英的效率与理性。
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两人在一场投资论坛上相遇。
当时的陈敏是一家外资银行的风控主管,而王浩则是新兴科技公司的财务总监。
在众人慌乱抛售股票的混乱中,他们是少数几个冷静分析市场的人。
"我认为这是买入的好时机,而不是恐慌性抛售。"陈敏站在发言台上,声音平稳而自信。她的PPT页面上是一组周密的数据分析,展示了危机中的潜在机会。
论坛结束后,王浩主动上前搭讪:"陈女士的观点很有见地。我是王浩,希望有机会继续交流。"
两人交换了名片,很快约在一家咖啡厅讨论投资策略。
一个月后,他们开始了正式约会。
三个月后,他们已经形成了默契:每次约会AA制,精确到分摊每一杯咖啡的价格。
"我喜欢你这样的女人,独立且理性。"王浩曾这样评价陈敏,"不像那些只想依附男人的女人,你有自己的事业和主见。"
陈敏对此也感到欣慰:"我从来不相信爱情需要依附和牺牲。平等才是健康关系的基础。"
一年后,他们决定结婚。
婚前协议上,两人详细约定了婚后财产分配和日常开支分摊的具体细则。
没有浪漫的求婚仪式,没有昂贵的钻戒,一切从简,高效,理性。
婚礼是在市政厅简单举行的,邀请了少数几位密友见证。
两人各自支付了自己的礼服费用和宴请亲友的开支。
婚后,他们购买了一套位于市中心的高档公寓,首付款双方各出一半,月供也按照收入比例精确分摊。
"我们不需要那些虚情假意的仪式和浪费,"王浩向朋友们解释他们的婚姻模式,"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合作关系,而我们选择了最高效的方式。"
陈敏点头附和:"是的,感情是感情,钱财是钱财。混在一起只会让关系变得复杂。"
他们的公寓内有两间独立的书房,各自的衣物整齐地分开摆放。
厨房里的调味料按照使用频率精确计算费用分摊。
他们甚至各自准备了标记名字的牙膏和洗发水,避免发生混用导致的不公平消耗。
结婚第一年,王浩制作了一个精确的家庭开支电子表格,详细记录着从房贷、水电费到卫生纸的每一项支出。
月底,他们会坐在一起核算账目,确保每一分钱都公平分担。
"看,这个月你多付了23.5元的税费,我来补给你。"王浩会认真地对着表格计算,然后用微信转账精确的金额。
陈敏同样严谨:"你上周用我的洗发水洗了一次头,按照每瓶的使用次数,应该算你3.75元。"
朋友们对他们的婚姻模式既惊讶又好奇。
有人称赞他们的理性与现代,也有人质疑这样的关系是否还有爱情的温度。
"你们这样算得清清楚楚,不觉得太冷漠了吗?"闺蜜李琳曾私下问陈敏。
陈敏笑着摇头:"恰恰相反,这是最大的尊重。我们谁也不欠谁的,没有经济依附,没有隐形付出,一切都摊在阳光下。这比那些表面甜蜜实则暗藏计较的婚姻要健康多了。"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事业都在快速发展。
王浩从财务总监升任为公司副总裁,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战略规划。
陈敏也成为银行的高级风控总监,年薪破百万。
他们的生活质量随之提升:从普通公寓换成了高档小区的复式楼,从国产车换成了进口豪车,从平价餐厅升级到米其林餐厅。
但不变的是,他们依然保持着严格的AA制度,并引以为豪。
"看,我们的婚姻已经维持了五年,比周围大多数人都要稳定。"王浩常常在朋友聚会上这样说,"这就是明确的财务边界带来的安全感。"
陈敏对此也深以为然:"我们从不因为钱的问题而争吵,因为每一分钱都有明确的归属。这是我们关系稳定的秘诀。"
02
2013年,他们婚姻的第五年,王浩的公司决定在美国上市,作为核心高管,他被派往纽约参与为期一年的上市筹备工作。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对我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王浩兴奋地告诉陈敏这个消息,"成功后,我的年薪可能翻三倍,还有大量的股票期权。"
陈敏支持丈夫的决定:"你应该去,不要有任何顾虑。我会照顾好自己。"
在王浩出国的这一年,他们通过视频保持联系,分享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陈敏独自住在空荡的家中,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账单。
每当王浩问起家中的开支,她总是轻描淡写:"一切都记录得很清楚,你回来我们再一起算。"
实际上,陈敏在这一年里悄悄承担了大部分的房贷和物业费,甚至支付了王浩部分的车库租金。
但她从未在视频电话中提及这些,不想给远在异国的丈夫增添压力。
当王浩终于完成任务回国时,公司成功上市,他带回了丰厚的奖金和晋升的好消息。
两人庆祝了一番,然后很快回归各自繁忙的工作生活。
对于那一年的开支,陈敏只是递给王浩一份简化版的账单:"这是你需要补偿的部分,其他的我已经处理好了。"
"不用这么麻烦了,我直接转十万给你,应该够了吧?"王浩没有仔细查看账单就这样说道。
陈敏笑着接受了,尽管实际她多付出的金额远不止这些。她在心里安慰自己:这是她自愿的选择,不需要计较。
随着工作强度的增加,两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
王浩经常出差或加班到深夜,陈敏也常常在办公室度过周末。
他们的交流逐渐变得功能性:主要讨论账单、家务分工和未来投资计划。
婚姻第十年,王浩被提拔为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亚太区业务拓展。
他的办公室搬到了公司总部的顶层,拥有了专属秘书和司机。
陈敏也晋升为银行风控部门的负责人,工作更加繁忙。
"恭喜你的晋升,"陈敏在得知王浩好消息的当晚准备了一瓶香槟,"我们应该庆祝一下。"
王浩打开香槟,却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小口:"谢谢,不过我明早还有个重要会议,不能喝太多。"
他们简单庆祝后,王浩便回到书房处理邮件,陈敏独自收拾餐桌和酒杯。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几年里变得越来越普遍——两人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却渐行渐远。
就在这一年,陈敏的身体开始出现异常信号。
起初是经常感到疲劳,即使充足休息也无法恢复。
然后是反复的头痛和偶尔的眩晕。
她将这些症状归咎于工作压力过大,增加了按摩和健身的频率,希望能够自我调节。
"你最近看起来脸色不太好,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偶尔,王浩会注意到妻子的异常。
陈敏总是轻描淡写:"可能只是太累了,休息几天就好。"
她不想因为自己的小问题打扰丈夫的工作节奏,尤其是在他事业关键期的时候。
于是,她独自去医院做了简单检查,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但她因为工作繁忙而一再推迟。
时间来到2023年,他们的婚姻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
表面上,他们是众人眼中的模范夫妻:事业有成,生活规律,从不因为琐事争吵。
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婚姻的温度已经降到了接近冰点。
他们的对话越来越少,共同活动几乎没有,各自的社交圈完全分离。
即使是同处一室,也各自沉浸在手机或电脑的世界里。
唯一固定的交流是月底的账单核算,这成了他们婚姻的最后纽带。
03
2023年春天,陈敏在一次例行体检中收到了警报信号。
"陈女士,您的各项指标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医生严肃地说,"特别是血常规和肝功能,有明显异常。建议您尽快住院做全面检查。"
陈敏坐在诊室里,手中握着检查报告,心里泛起一阵不安。
她拨通了王浩的电话,但对方正在开会,只回了一条简短的信息:"有什么事情晚上回家再说。"
当晚,陈敏将检查报告放在餐桌上:"医生建议我住院做进一步检查,可能需要几天时间。"
王浩翻看着报告,皱起眉头:"现在是季度末,公司特别忙。你确定一定要现在住院吗?能不能推迟到下个月?"
"医生说最好尽快,"陈敏轻声说,"但我理解你的工作压力。如果你没时间陪我去医院,我可以自己办理住院手续。"
王浩点点头,似乎松了口气:"那太好了。你一向独立能干,相信这点小事难不倒你。有需要的话随时给我打电话。"
第二天,陈敏独自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前往医院办理入院手续。
护士在登记表的"紧急联系人"一栏询问她:"需要填写您丈夫的联系方式吗?"
"填我自己的手机号就可以了,"陈敏微笑着回答,"他工作很忙,不用打扰他。"
住院的第一天,医生安排了一系列详细检查:CT、核磁共振、血液分析、活组织切片。
陈敏独自面对每一项检查,在冰冷的仪器和陌生的环境中强忍恐惧。
当护士问她是否需要通知家人时,她再次婉拒:"不用了,我丈夫公司最近有个重要项目,我不想让他分心。"
检查结果在三天后出来了。
主治医生神情凝重地走进陈敏的病房:"陈女士,我们发现您的肝脏有多处异常病变,初步判断是肝癌,而且已经到了中期。需要立即开始治疗。"
陈敏感觉天旋地转,她机械地点点头,问道:"我需要住院多久?"
"保守估计至少一个月,之后视情况而定。我们建议先进行化疗,缩小肿瘤体积,然后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医生解释道,"这个过程会很辛苦,建议有家人陪护。"
回到病房,陈敏坐在床边,久久没有动作。
窗外是灿烂的阳光,病房里却仿佛结了一层寒冰。
她拿起手机,编辑了一条信息给王浩:"检查结果不太好,是肝癌中期。医生建议立即开始治疗,需要住院一个月左右。"
发出消息后,她将手机放在一旁,静静等待。
十分钟后,手机震动了一下。
王浩回复:"天啊,怎么会这样?我现在在重要会议中,晚上过来看你。你坚强点,会好起来的。"
当天晚上九点,王浩终于出现在病房门口,手里提着一个水果篮。
他看起来疲惫而焦虑,西装有些皱褶,领带松散地挂在脖子上。
"医生怎么说?情况有多严重?"他一进门就急切地问道。
陈敏平静地将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告诉了他,尽量使用客观的医学术语,仿佛在讨论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病例。
王浩坐在病床边的椅子上,手指不安地敲打着膝盖:"这段时间公司正在筹备上市后的首次大规模融资,我是主要负责人......"
"我明白,"陈敏打断了他的解释,"你不用担心我,医院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你只需要抽空签一下治疗同意书就可以了。"
王浩露出感激的表情:"谢谢你的理解。我保证每天都会来看你,只是可能时间不会太长。"
他在医院待了不到一小时就离开了,临走前在陈敏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好好休息,有事就打电话给我。"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敏开始了艰苦的化疗。
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让她痛不欲生:恶心、呕吐、脱发、极度疲惫。
病房里其他病人都有家人轮流陪护,只有她一个人独自面对这一切。
王浩确实每天都会来医院,但总是在下班后的短暂时间,通常不超过半小时。
他会带来一些水果或营养品,询问治疗进展,然后因为"还有工作要处理"而匆匆离开。
"明天公司有个关键会议,我可能要晚点才能过来。"
"周末我需要飞广州见几个重要客户,可能这两天来不了医院。"
"最近项目进入冲刺阶段,我可能要经常加班到很晚。"
类似的解释几乎每天都有。陈敏总是表示理解和支持,从不抱怨。
治疗费用方面,王浩第一周给她转了五万元,说是"先应急用"。
之后再没有提过钱的事情,而陈敏也从未开口要求。
她默默地用自己的积蓄支付着高昂的医疗费用,每次看到账单上的数字都暗自心惊,但从不向任何人表露自己的压力。
病房里的其他病友和家属开始注意到陈敏的特殊情况。
"你老公怎么每次来都这么匆忙?"隔壁床的阿姨好奇地问。
"他工作很忙,"陈敏微笑着回答,"现在正在负责一个重要项目。"
"再重要的项目也没有老婆的健康重要啊,"阿姨摇摇头,"你这么辛苦,他应该多陪陪你。"
陈敏只是轻轻摇头:"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相处的,互不干涉对方的工作。这十五年来,我们从未因为生活琐事争吵过。"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在独处的深夜,她有多么害怕。
当痛苦难以忍受时,她多么希望有一个人能握住她的手,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
但她已经习惯了独立,习惯了不依赖任何人,即使在生死攸关的时刻。
04
住院第二周,陈敏的病情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
"化疗效果不错,肿瘤有轻微缩小,"医生在查房时告诉她,"但接下来的治疗可能会更加强烈,副作用也会更明显。建议你让家人多陪伴你。"
陈敏点点头,但没有做出任何承诺。
当天晚上,她给王浩发了信息,只是简单提到"治疗进展顺利",没有提及医生的建议。
王浩回复:"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会挺过来的。今晚公司有个紧急会议,可能要到很晚,明天再来看你。"
陈敏望着窗外的夜色,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
十五年来,她一直以自己的独立自主为荣,从不向任何人诉苦。
但此刻,生命的脆弱让她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
"我们真的是这样相爱的吗?"她自言自语道,"还是仅仅是两个共享账单的陌生人?"
第二天,陈敏开始了新一轮更强烈的化疗。
药物的副作用让她几乎无法进食,整日昏昏沉沉。
护士们轮流照顾她,帮她擦身、换床单、清理呕吐物。
"陈女士,您丈夫今天会来吗?"护士李明在给她换点滴时轻声问道。
"他工作很忙,"陈敏虚弱地回答,"可能晚点才能来。"
李明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说道:"您的情况需要家人照顾。我们医护人员尽力了,但毕竟不能24小时只照顾您一个人。"
陈敏勉强笑了笑:"我明白,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一直都是这样独立生活的,习惯了。"
那天晚上,王浩果然没有出现。
第二天也没有。直到第三天晚上,他才匆匆赶来,脸上带着疲惫和一丝内疚。
"对不起,这两天实在太忙了,"他解释道,"公司融资计划出了些问题,我们团队连续两天都工作到凌晨。"
陈敏虚弱地点点头:"没关系,我理解。"
王浩注意到妻子明显消瘦的脸庞和脱落的头发,表情变得凝重:"你看起来很不好......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不用了,医生和护士都照顾得很好,"陈敏轻声说,"你忙你的工作吧,不要担心我。"
王浩只停留了二十分钟就离开了,临走前承诺第二天会早点来。
但第二天,他又因为"紧急会议"推迟到了晚上九点。
护士长王梅注意到了这一切。
作为从医二十年的资深护士,她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人和家属。
陈敏的处境让她既同情又困惑。
一天晚上,当王梅帮陈敏量体温时,病房的电视正在播放一档关于婚姻关系的节目。
主持人问嘉宾:"您认为现代婚姻最重要的是什么?"
"相互支持和陪伴,特别是在困难时刻。"嘉宾回答道。
陈敏轻轻叹了口气,随手关掉了电视。
"陈女士,冒昧问一句,"王梅犹豫了一下,"您和您丈夫平时都是这样相处的吗?"
"我们有自己的相处模式,"陈敏平静地回答,"结婚十五年,我们一直实行AA制,各自独立,互不干涉对方的生活和工作。"
王梅惊讶地挑了挑眉:"AA制?连医疗费用也是各自承担吗?"
陈敏轻轻点头:"基本上是的。我们有明确的分工和边界,从不因为钱的问题起争执。"
"但是生病不一样啊,"王梅忍不住说,"这不是普通的生活开支,而是攸关生命的事情。在这种时候,难道不应该共同面对吗?"
陈敏沉默了片刻,然后微笑着说:"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的相处之道。我们这样已经十五年了,挺好的。"
王梅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拍了拍陈敏的肩膀:"好好休息吧,有需要就按呼叫铃。"
那天晚上,陈敏躺在黑暗中,回想着她和王浩的十五年婚姻。
从热恋到现在,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如何一点点拉远的?那种最初的心动和依恋是何时开始冷却的?
他们曾经也有过浪漫的时刻:周末的短途旅行,一起看的电影,共进的晚餐。但这些记忆仿佛都褪了色,被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精确到分的账单所取代。
"也许这就是长期婚姻的常态,"她对自己说,"激情消退后,剩下的只有习惯和责任。"
第二天一早,陈敏突然高烧不退,体温飙升到39.5度。
医生紧急会诊后决定调整治疗方案,但需要家属签字同意。
"陈女士,我们需要联系您的家人,"医生严肃地说,"新的治疗方案有一定风险,必须有家属知情同意。"
就在这时,陈敏的手机突然响起,是王浩发来的信息:"今天公司有重要客户来访,我可能要陪到很晚,不一定能去医院了。你自己照顾好。"
看到这条信息,陈敏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她对医生说:"请护士长帮我联系我丈夫吧,他的电话在我的住院档案里。"
05
那天下午,陈敏的高烧持续不退,情况越来越危急。
护士长王梅亲自给王浩打了电话,就是故事开头的那通电话。
在王梅严厉的责备下,王浩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匆忙结束会议,驱车赶往医院。
当他推开病房门时,看到的是妻子苍白如纸的面容和插满管子的手臂,心中猛地一颤。
"我马上去找医生,"他对陪在床边的护士长说,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焦急。
"王先生,请先在这里签字,"王梅冷静地递给他一份同意书,"医生需要立即调整治疗方案。"
王浩匆忙签完字后,王梅叫来另一位护士接替她照顾陈敏,然后示意王浩跟她出来说话。
走廊上,王梅直视着王浩的眼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