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句大实话,很多人看到"中华职教社科员岗16000:1"的新闻,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得有多硬的关系啊?""绝对量身定做的萝卜坑!"但等我把瓜吃完,你估计得改三观。



这个岗位到底有多卷?2025年国考,中华职教社的普通科员岗愣是挤进来一万六千人报名!



啥概念?相当于1个班级只招1人,却有400个班级的人来抢,这得多夸张啊?最后是个北林的妹子138分杀出重围,干翻了15999个人。



这时候酸言酸语又来了:"踩狗屎运了吧?""家里有矿还是有背景?"要我说,真是图样图森破!



作为在体制内摸爬滚打的小透明,今儿必须说点大实话。关系户这事,在一万六比一的修罗场里,啥背景都不好使!你以为这是村口小卖部招聘呢?国考现场一万六千双眼睛盯着,监控摄像头比追星现场还多,哪个敢在这种场合搞小动作?毕竟笔试要泄题了全国的愤怒程度堪比高考泄题。

吃瓜群众都盯着"中华职教社"这名头,却没人注意"教育"这个关键词。



人家北林妹子学的可能就是园林教育之类的,专业对口得跟定制西装似的,这才是真正的"萝卜坑"——只不过这萝卜是人家自己拿铁锹挖的!

现在备考的小伙伴们总爱问:"哪个岗位好上岸?""哪竞争小?"但真正的考神都在琢磨:"我的专业能报哪些岗?""我的申论强项能用在哪儿?"

天天在网上刷“上岸秘籍”,瞅见别人说某个岗位好上岸,啥也不管就盲目跟风报。结果热门岗位挤破头,自己专业、优势啥都不沾边,最后只是给他人做嫁衣裳,成了分母大军里的一员。

总是幻想“捡漏”上岗,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能碰到递补进面的好运。但好运又分有心人的好运和闲杂人的运气。



虽说这138分在北京的国考里确实算不上高分,连中上水平都勉强够不上。最开始进面名单的最低分都140了,要不是前面那些人没去,她连进面的机会都捞不着。

但她那是有准备的好运。而那些没准备好的,就算递补进面,也会在面试中直接掉链子,成为别人“捡漏”的背景板。

138分,行测70+申论65+起步,这也绝对不是蒙选择题就能蒙出来的,那也是无数个日夜刷题、总结经验换来的。没有这股子拼劲儿,就算机会摆在眼前,也抓不住。

如果她当初没有精准定位专业对口的岗位,没有把知识点啃得透透的,就算递补了,面试那关也未必能过。机会是偶然的,但实力才是成功必然的底气。



说句扎心的,现在考编确实像诺亚方舟,但船票都是拿血汗换的。与其眼红别人的"锦鲤体质",不如摸着良心问自己三件事:

准备好付出多少努力?(能坚持刷题365天不打烊吗?)

准备好承受多少压力?(能接受面试被刷十次八次吗?)

准备好走多远的路?(能戒了抖音专心啃时政吗?)

最后给正在头秃备考的兄弟姐妹们支三招:

① 把岗位表当高考志愿填!别光看报名人数,重点看专业限制/基层经历这些门槛

② 行测别当题海战术,要总结各模块"偷分技巧";申论别光背模板,要练"抄材料"的玄学

③ 记住!三不限岗位是修罗场,有条件的赶紧把党员证/四六级/教资证这些buff叠满

16000:1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就算看似不可能,只要够优秀,一样有出路。下次再看见这种新闻,不如把酸话换成:"姐姐好牛!接上岸!"说不定还能沾点欧气呢!

(最后小声bb:那个138的姐妹,出个备考攻略吧!我的膝盖和笔记本都准备好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