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北京16个单位和个人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
明天将迎来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在昨天举行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北京推荐的6名“全国自强模范”、9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1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表彰。
此次北京受到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或是在逆境中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用顽强毅力创造了非凡业绩,或是舍己为人、广施善举,以实际行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奉献爱心、贡献力量。
北京爱斯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磊,虽然身患渐冻症,却没有退缩,而是汇聚多方力量,搭建起“渐愈互助之家”患者医疗大数据科研平台,链接上万名患者。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第一个渐冻症病理科研基因样本库建立,为基因层面病因研究打开了新大门。
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900多名伤友得到了生活重建训练。她还带领团队开发了绒线制作、掐丝珐琅等手工产品,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绒耀之花”以及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成员“金枝折桂”胸针,都出自他们之手。
北京市残疾人乒乓球队(轮椅组)队长、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主力运动员薛娟,先后在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100余枚。这些奖牌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对乒乓球的炽烈热爱。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长城保护员梅景田,是一位听力残疾的老人,40多年来,用行动诉说对长城的爱。他用一把镰刀,亲手开辟出一条直通古长城的巡山小路。他推动成立了“长城志愿者保护协会”,在他的呼吁奔走之下,“石光长城”精品民宿、“石光书屋”和村史馆相继诞生。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甦菁,被网友称为“脑瘫博士”“中国版霍金”。王甦菁自幼因脑瘫导致言语、肢体重度障碍,却并未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他倡导“AI+辅具”理念,带领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构音障碍数据库,为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治医师曲华,自幼因病毒感染患上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导致严重的肢体残疾,但他矢志于中医药事业,刻苦钻研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创新。
此外,大兴区残联理事长、一级调研员牟育著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北京日报社城市新闻部等9个集体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记者 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