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给日本树立了一个榜样,石破茂火速对美强硬表态,狠狠打了美方的脸,而遭到特朗普炮轰的欧盟,也该做出改变了。



(中美谈判后,特朗普政府降低对华关税)

最近,中美在瑞士举行了一场堪称“马拉松式”的经贸谈判,这场长达两天的对话,给全球带来了不少惊喜。就在大家以为中美贸易战的剑拔弩张会持续升级时,谈判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中美关税战告一段落。

特朗普原先高声威胁要继续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但没想到经过这轮谈判,他居然把“对等关税”调低到10%。这一戏剧性的转变不仅震惊了外界,也让许多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美之间的复杂关系。

此次谈判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中方表现出的坚定立场:“要么坐下来谈,要么打到底”。这样的态度显然得到了美国方面的重视,也让全世界看到了解决美国霸权主义的一种可能性:绝不能简单屈膝就范。



(英国早早就对美妥协)

美国对英国的“待遇”其实很好地衬托出了这一点。为了换取美国将关税降至10%,英国做出了相当大的妥协,而中国则保持了强硬姿态,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目前来看,这次谈判的结果似乎激励了日本。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国会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立场:日本不会低头签署一个不包括汽车关税的协议。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日本的汽车产业是其经济的支柱,如果任由美国加征高额关税,那无异于自断命脉。甚至连日本的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都明确表示,会继续争取豁免所有关税措施。



(石破茂对美强硬表态)

这样的态度被一些日本媒体解读为一种“持久战”策略,这表明日本决心不在压力下轻易退缩。尽管日本经济正面临不少挑战,但他们显然选择了从中美谈判中吸取经验,打算在贸易谈判中坚持到底。

可以说,日本算是行动比较早的经济体,就拿欧盟来说,虽然嘴上说着要反制美国,但是却在近日又受到了特朗普的针对。

在中美谈判之后,特朗普迅速将矛头指向欧盟,指责其在贸易上对美国不公平,特别是在汽车领域设置了诸多障碍。



(特朗普炮轰欧盟:他们对美国“非常不公”)

特朗普预测,欧盟最终会在谈判桌上做出重大让步,因为他觉得美国“掌握了所有的牌”。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实际上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在国际贸易问题上的根本策略:挨个施压,逐个击破。

特朗普对欧盟的强硬态度并不令人意外。早在之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指出,美国应该将焦点放在中国身上,而今看来,欧洲自己也成了靶子。这种反差让人不禁感慨:与其寄希望于他国,不如提高自身谈判能力和底线。

为什么特朗普盯上欧洲呢?原因很简单,对美国来说,中国与欧盟这两大经济体都是优质的“韭菜”。虽然中美互相依存度高,但中国有能力在谈判中掌控节奏,且已经向美国展示了自己的底气。

而欧洲,因为其经济体量与中国相当,也是一个理想的目标。美国若能对欧盟施加高额关税,不仅能填补财政赤字,还可以应对国内一些政治经济压力。

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发现割中国的“韭菜”不太好割,尤其是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后。尽管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占其总贸易的很大一部分,但结果显示,美国的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因此,把目光转向欧洲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与美国的贸易博弈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首先,欧盟可能不得不寻求内部团结,以便在谈判中保持一致的立场。

其次,为了减轻美国关税带来的冲击,欧盟或许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者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



(冯德莱恩已经收到访华邀请)

从更广泛的国际角度看,特朗普政府的施压策略是一种“零和游戏”,认为自己必须从别国的损失中获取利益。然而,这种短视的观点忽视了全球化经济的复杂性。贸易不是一方独赢的游戏,而是各国互利共赢的过程。如果各国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国际贸易,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所有人都遭受损失。

所以欧盟也该早早明白,日本拿中方作为榜样,显然是明智之举,更何况欧盟难道不也在尽可能和中方沟通吗?如果想尽快规避美国的关税威胁,那最好还是尽早行动为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