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百色右江区实验小学家长抱婴儿站岗事件引发热议。5月13日,一位家长无奈发视频称,孩子在该校上三年级,家委会强制排班轮值护学岗,自己只能抱着2个月大的婴儿站岗。此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护学岗”这一旨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机制,究竟是如何在执行中出现了让家长无奈的状况。



5月15日,右江区教育局发布通报,“护学岗”作为校园安全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公安民警、教师、家长等多方力量协同联动,为校园安全构建起坚实的防护屏障,广受家长认可。右江区实验小学也一直遵循家长自愿参与的原则开展“护学岗”值守工作。经核实,是该校某班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采用简单轮值模式,且未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人员协调补位工作,才导致出现家长带孩子共同值守的情况。教育局已责成学校整改,并表示会持续强化管理,优化组织模式,严格落实家长自愿参与原则 ,杜绝变相强制行为。



事实上,“护学岗”的设立初衷无疑是充满善意的。它旨在缓解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拥堵问题,保障学生安全,让孩子们能平安地出入校园。这一机制不仅需要交警、学校、家长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也体现了社会对下一代成长的关怀。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像百色右江区实验小学这样让家长“被自愿”的情况,着实值得深思。



在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中,两者本应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可在护学岗这件事上,“自愿”二字在家长眼中却打了折扣。这就好比说校服自愿购买,家长们却往往会陷入两难。不去护学站岗,家长难免担心孩子在学校被区别对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提出异议,又害怕破坏了师生关系,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这种微妙的关系,让家长们很难真正做到“自愿”选择。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来保障校园安全呢?从学校自身资源来看,是否可以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时间,让教师参与到护学工作中呢?或者增加一些安保投入,优化保安的工作安排,让他们在上下学高峰期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警力确实有限,也可以通过与社区合作,招募更多的社会志愿者来参与,而不是单纯地依赖家长。

从这次事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家长抱婴儿站岗的无奈,更是家校共育中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希望学校和教育部门能以此为契机,真正地去优化“护学岗”的组织模式,切实落实家长自愿参与原则。多倾听家长的声音,了解家长的实际困难,共同寻找一个既能保障学生安全,又能让家长心甘情愿参与的方式。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家校共育是这场修行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学校、家长和社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让教育的环境更加和谐,让孩子们在真正充满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期待“护学岗”能真正回归“自愿”的初心,成为守护孩子安全的温暖防线 ,而不是家长心中难以言说的负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