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会用人的领导:这5类员工,重用是隐患,提拔是威胁!
做管理,用人不善,比你管理不善危害更大。
要想团队好,你必须记住,即便无人可用,也不能重用或提拔以下这5类人。
第一类:“毒蝎”
“毒蝎型”员工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毫无感恩之念,心中只有利益,谁给的回报更丰厚,他们就依附谁。
哪怕领导耗费诸多心思、资源、精力以及时间去培育他们,他们也不会有丝毫感激之情,反而将这些付出视作理所应当。
更为重要的是,在遭遇外界诱惑之际,他们极有可能毫不迟疑地背离团队,甚至把曾经的领导当作自己向上攀爬的敲门砖。
这类员工坚决不能被重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忠诚度极度匮乏
他们恰似随风倒的墙头草,毫无原则和底线可言,更不具备基本的契约意识。
这样的员工根本就不值得信赖,一旦赋予重要职责,在关键的时刻很可能因利益而背叛团队,给团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②潜在危害巨大
众多企业和领导在用人之时,都会向重点培养的对象投入大量的资源。
然而,对于“毒蝎型”员工来说,不管投入多少情感与资源,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反水,致使领导的所有投入都化为泡影,最终落个为他人作嫁衣的凄惨下场。
这种巨大的危害,是任何明智的企业和领导都绝对不愿意承受的。
第二类:“演员”
虚假忙碌的“表演型”特点与体现:
1、效率低下
常常工作至深夜,可工作成果与投入时长并不匹配;
2、汇报高手
周报里写满“参加 8 次研讨”“整理 30 份文档”等含糊表述来掩饰工作无果;
3、回避重点任务
沉溺于鸡毛蒜皮之事(像不断调整报告格式),对重要难题躲闪回避。
案例:
某互联网公司项目主管每天加班至 23 点,却在半年总结时被告知“项目进度落后于计划 20%”。
经过深入分析发现,他 80%的时间耗费在无意义的事务上,只有 20%用于核心方案的推进。
领导心理剖析:
1、资源浪费严重
伪工作者占据资源,却不能产生实质性的战略效益;
2、破坏团队氛围
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优秀的员工因感到不公平而离职。
数据支撑:哈佛大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加班会使工作效率降低 25%,失误率上升 55%。
第三类:“孤胆英雄”
协作体系的“破坏者”特征与表现:
1、数据垄断者
刻意隐瞒客户信息、项目进展。
将个人掌握的知识视为筹码,不愿与他人分享。
2、拒绝知识共享
抵触培训新人,担心自己的技能被超越,形成“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心态。
这种行为阻碍了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传承。
3、跨部门零合作
以“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为借口,逃避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需求。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团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同。
案例分析
某科技公司的技术骨干掌握着核心代码,但却拒绝将其文档化。
该员工突然离职后,由于其他人无法迅速接手相关工作,项目被迫停滞了近三个月,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00万元。
这个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信息孤岛和协作障碍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领导心理剖析:
1、组织风险放大器
个人能力出众的员工如果形成信息垄断,其对组织的负面影响会更加显著。
这类员工往往被视为“明星员工”,但他们的自私行为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给整个团队乃至公司带来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