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不少人喊着回归大集体,可真农民咋想的?点开那些支持的头像,大多不是面朝黄土的庄稼汉。
真正经历过的农民里,有两类人有点特殊。一类是当年爱磨洋工的,觉得集体里能混日子。
还有一类,像田纪云说的基层干部,丢了权力心里不舒坦。
《平凡的世界》里的田福堂,不就是例子嘛,没了话语权才怀念。
那这些非农民为啥热衷鼓吹?动机其实挺复杂。
有学者想靠“集体化理论”博眼球,争学术地位。有“红人”为了立场站队,靠否定包产到户换关注。还有城里人把农村想成“乌托邦”,拿集体当逃避压力的借口。
更有人觉得自己吃了改革亏,把锅扣在包产到户上。从心理上看,他们大多犯了选择性记忆的毛病。光记着集体劳动热闹,忘了1978年近九成农民在贫困线挣扎。
说那时没留守儿童,却不提户籍卡死了农民进城的路。把农村问题全怪包产到户,这不是简单归因是甩锅。
他们坐在城里沙发上,哪看得见现在农村的变化?两亿多辆机动车跑在村里,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
自来水宽带都入户,精准扶贫早让多数人脱了贫。可他们偏说农民还在刀耕火种,这不是偏见是啥?
还有人抱着“集体劳作才和谐”的刻板印象,不懂农民要啥。现在土地能流转,进城能打工,谁想被捆在老路上?
大集体时工分制公平吗?
干多干少一个样,其实挺不公。城乡之间“九天九地”的差距,他们咋就选择性失明?更奇怪的是,鼓吹的人从不回答关键问题。
当年自己拼了命跳出农门,如今咋劝别人回去?
知青下乡时哭着回城,难道他们忘了那段历史?全球没一个国家靠强制集体化搞成农业现代化,这是事实。
这种“为农民好”的关怀,其实透着不尊重和傲慢。他们把农民当需要拯救的对象,却不问农民自己咋想。
包产到户让农民有了土地确权,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三权分置、新农合,这些政策哪样不是在保障农民?
乡村振兴的路,咋能走回大集体的老路呢?真正的出路在改革,让农民自己当命运的主人。有网友说得好:你觉得大集体好,为啥自己不去组织?
为啥不让子女去农村参加?这个问题他们总回避。咱农民心里明镜似的,啥日子过得好自己最清楚。
当年吃的苦不想再尝,现在的选择权更不想丢。那些隔空喊话的人,真该下来看看农村的现实。别用自己的想象替农民做决定,这才是真尊重。
农村的发展得听农民的声音,而不是外人瞎指挥。大集体的历史得客观看,好的坏的都不能偏废。但倒退肯定没出路,往前走才是硬道理。
至于那些复杂的动机和心理,农民心里都有数。谁真心为农民好,谁在借题发挥,时间会证明一切。咱就盼着政策稳当,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