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的杭州城】

南宋,既可以是整个宋朝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北宋的第二个时期,至于南宋的首位皇帝赵构,他是宋徽宗赵佶第九个儿子、宋钦宗赵桓的弟弟,母亲是显仁皇后韦氏。
无论是风波亭,还是绍兴和议;无论是隆兴北伐,还是乾淳之治;无论是开禧北伐,还是端平更化,南宋留给后人的印象,总是国事衰颓、军力孱弱——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误解呢?


【宋高宗赵构】

【数学】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公元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则要到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我们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




秦九韶算法是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在西方被称作霍纳算法。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概括了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成就,尤其是系统总结和发展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与一次同余问题的解法,提出了相当完备的“正负开方术”和“大衍求一术”。对数学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时期的数学四大家——其实我们的祖先一直领先世界,只不过我们误解或者遗漏了这些。



【孟珙】


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的孟珙,生于公元1195年,字璞玉,随州枣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市下辖的枣阳市)人。


【孟珙画像】


公元1233年,在宋蒙联军攻打金国最后的堡垒蔡州的时候,蒙古汉军万户张柔率敢死队二十余人攀越壕沟突袭蔡州城墙,结果被金军发觉并用钩连枪抓去两人。彼时张柔已经被枪钩住,眼看就要钩走,千钧一发之际,孟珙赶上前去用飞剑斩断钩子,救得张柔一命。




四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战灭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如果孟珙有预知后事的本事,不知道还会不会舍身援救张柔呢。



【经济与人口】


南宋中后期即公元13世纪,仅仅南宋疆域上的人口就能占到全世界总人口的15%左右,而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当时全世界的75%以上——我辈还要努力,按照2024年的最新数据,我们的GDP约为135万亿人民币,约占全世界GDP总量的17%左右。




【南宋商船】

【工业】


公元12-13世纪,全世界能称得上工业的就只有纺织业——即使现在也属于轻工业。
我国南宋时期最先进的织布机竟然有1800多个活动构件,其中有的技术是现代化织布机的鼻祖,我们祖先对工业、对机器设备的理解力和创造力,真是不同凡响、独步天下。


【南宋的水转大纺车】


【临安府家家户户都有纺机声】

【技术很挣钱】


南宋时期,一位熟练雇工的工资会高于知府工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南宋的知府,品级并非固定,而是取决于官员的本官(寄禄官)或差遣(实际职务)的品秩,这与明清时期知府有固定品级(比如明代多为正四品、清代一般是从四品)的制度截然不同。
而南宋的知府一般年俸禄在400贯左右,还真不如一位纺织业熟练技工一年挣得多。



【反对北伐的不止庙堂】


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在北伐即收复北方故土方面总显得犹犹豫豫、不情不愿,一方面是南宋皇室尤其是皇帝本人不积极,而另一方面是我们想不到的:民间反对的声音也太大。
当时南宋民众担心如果收复了北方故土,那里早就被金、蒙破坏殆尽,所有的房屋田舍都需要重建,所耗费的银钱都需要南方来支出,这意味着对南方会征收更多更高的税赋——有些事儿,真是我们没有考虑到。





【秦桧】


秦桧的跪像实在太多了。
比如浙江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边栖霞岭下岳飞墓前,为铁铸人像,秦桧夫妇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形象沮丧。
‌比如江西九江岳飞母墓前,位于株岭山东端、老虎山西侧岳飞母亲姚氏墓前,石质跪像,现已残损,构形与杭州铁像相似,呈现求饶姿态。




‌比如河南至少有三处‌秦桧的跪像:‌汤阴岳飞庙、‌朱仙镇岳飞庙、‌淮阳太昊陵。
但是,秦桧书法堪称一绝,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在金陵文庙的中栏上曾见过秦桧的书法“玉兔泉”三个字,称其字“颇有可观”。




目前遗留下来的秦桧书迹仅有拓本《都骑已临帖》和《别纸勤恳帖》存世,收录于南宋曾宏父的《凤墅帖》,藏于上海图书馆——另外,认为“宋体字”是秦桧所创,有些谬误。
宋体作为印刷字体出现于明代的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由苏州刻工为适应雕版印刷需求集体改进而成。



【行在与都城】


临安府,即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将杭州作为行在所。
到了宋高宗赵构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正式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行在”——有的朋友以为整个南宋时期,临安府的级别一直都是“行在”,也就是皇帝出行的地方、国家临时的陪都等等,也是一种误解。
宋高宗赵构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府,增建礼制坛庙,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而且《宋史》中也明确记载:是岁,始定都于杭。





【南宋到底能不能打】


南宋,从公元1127年6月到公元1279年3月,经历九位皇帝帝、享国152年,就从来没有过自己的优质产马地——那些都在北方。
每次金军或者蒙军大举南下,他们既有自己优势的骑兵甚至重装骑兵,还有招降或者自己训练的水军,这就导致南宋从始至终在平原上,只能多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抵挡铁骑的冲击。




所以南宋在军事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一般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实在是跑不过训练有素的骑兵部队,而且仔细查阅各类史料后,就会发现南宋在所有战争中的胜率保持在70%以上。
如果低于70%,比如60%、50%呢?那就意味着要亡国了,比如南宋末年就是这样。




而且,整个南宋步兵的平均作战负重大约在26-32公斤的水平,由于时代背景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所以南宋并没有像北宋那样做出极端崇文抑武的事情——这与美国的特种部队比如海豹六队(击毙本·拉登的海豹六队),执行水下渗透的特种兵需要携带MK25闭式呼吸器、潜水电脑和武器模块,整套装备的总重量也就是28公斤。
28公斤?也就是我们南宋时期普通步兵的平均负重水平而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