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宁迪
晌午时分的新疆阜康,阳光映照着天山脚下碧绿的河水,平静和缓。这里的水一部分是新疆天山积雪融化而成,沿着山体,流入白杨河,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就坐落在白杨河流域。
在水库附近的山体里,四台抽水蓄能机组正忙碌运转,将下水库的水抽向上水库。上水库的水蓄满后,待到万家灯火亮起,电网进入用电高峰时,电站再利用水力发电,把电输送到电网,进入千家万户。
位于新疆天山附近的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水库里的水正在持续地被抽向上水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宁迪/摄
5月15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大国工程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时,走进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阜康电站”)。电站里的这四台机组就是我国西北地区目前在运行的最大抽水蓄能机组。当地电网人员把它形容成一个“超级调节器”,因为它每天都在为电网能源调节做着巨大贡献。
新能源发展一直面临着如何消纳的问题。而新疆乃至西北都是我国新能源富集地区,新疆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蕴藏量位居全国第二。天山南北的好风光每天在不断转化为电,但如何用好新能源,也是一门“学问”。
新疆给出的一个“答案”是利用抽水蓄能电站进行平衡调节:用电低谷时抽水,运用的电能来自于当地电网富裕的电,其中就包括新能源发电;用电高峰时,抽水蓄能电站就进行发电,向外输送电能。
阜康电站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2017年开工建设,2024年7月四台机组全面投产发电,工程总投资额83.68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4.1亿千瓦时,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部分组成。自首台机组投产至今,机组累计发电量超21亿千瓦时、抽水电量超27亿千瓦时。
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里,四台水电机组正在运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宁迪/摄
走进地下厂房,“科技感”扑面而来。厂房引入全自动巡检机器,采用5G技术,利用视觉、气敏、声纹等监测识别手段,时刻提高着电站运维效率,保障机组安全高效运行。
靠近抽蓄机组水车室,能看到一台智能机器悬挂在外围。平常每隔两小时,这台机器就可以绕着机组进行360度全方位检测,遇到问题会实现自动报警,节省了许多人工检修的时间和成本,“过去机组开启后,每隔几小时就需要人工来进行巡视检查,但现在有了机器人助力,人工检修次数大大减少,员工们有了更多时间培训学习,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洪涛说。
抽蓄机组水车室里装载的智能巡检设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宁迪/摄
抽水蓄能电站是电网的“稳定器”和“调节器”,阜康电站的建设不仅保障新疆和西北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电站基建期年均增加地方财政税收64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500个,运行期预计年均为地方增收1.6亿元。
2019年,哈萨克族小伙胡安什别克·萨依然在南京硕士毕业后,就回到新疆参与阜康抽水蓄能项目建设,负责工程管理。近十年在外求学,回到家乡后,胡安什别克·萨依然看到了巨大变化,许多项目拔地而起。阜康电站也是新疆首座抽水蓄能水电站,在他看来,电站的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建设一座电站,造福一方百姓,这也是我们的使命。”他告诉记者,新疆还要建设多座抽水蓄能电站,他和同事们都致力于要把阜康电站打造为标杆项目。
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计划工程部员工胡安什别克·萨依然。受访者供图
除了新疆本地员工,阜康电站项目还吸纳了许多外来青年人才,从南到北,最远的来自东北。
2023年3月,第一台机组安装调试期间,93年出生的孙佳祥主动请缨,从厦门来到阜康电站,参加该项目运行管理。
“(新疆)这边一个特点就是抽水蓄能电站是白天抽水、晚上发电,而东中部地区的抽水蓄能电站,基本是夜间抽水、白天发电。”孙佳祥告诉记者,电站白天蓄水,机组定检的时间通常在晚上九点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都是在夜里进行。
阜康电站项目距离乌鲁木齐市区100多公里,日常他们就以抽水蓄能电站为家。来疆不久,孙佳祥不仅事业取得了进步,也收获了爱情。
杨洪涛介绍,目前,阜康电站一线员工平均年龄约27岁,除此之外,很多管理岗位也都是“90后”青年员工在“挑大梁”,“他们的成长很快,我们也向内地其他电站项目输送了很多人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