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忻州日报
5月13日清晨6时15分,随着两组千斤顶同步牵引,国道108线忻州段改建工程小泉沟特大桥重达1.5万吨的桥体缓缓转动。经过64分钟精密操控,这座“巨无霸”于7时19分精准嵌入预定位置,平面误差仅8毫米,高程差5毫米,较设计允许偏差缩小超30%,标志着我省“十四五”重点工程全线控制性节点全面贯通,为2025年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国道108 线忻州段改建工程小泉沟特大桥万吨桥体转体现场。张志远摄
据了解,此次转体的桥体为上跨朔黄铁路的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全长120米,梁面净宽30.18米。施工团队采用直径4.35米球型钢铰支座与19束钢铰线牵引系统,以每分钟1.01度的速率推动桥体顺时针旋转76度。为攻克万吨桥体自平衡难题,技术人员通过千斤顶称重配重,并在梁体布设32处应力观测点,实时监测形变数据。转体前,施工人员对滑道进行纳米级打磨,铺设四氟乙烯板并涂抹航天级润滑剂,将摩擦系数降至0.03,相当于冰面滑行的阻力水平。
作为山西省投资规模最大(92.3亿元)、里程最长(170.36公里)的国省干线改造项目,国道108线忻州段起于繁峙县集义庄乡,终至忻太交界石岭关村,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米,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全线贯通后,晋北至太原行车时间预计缩短40%,同时串联五台山、雁门关等文旅资源,助推太忻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随着最后一处“卡脖子”节点打通,这条贯穿晋北的交通大动脉正式进入建设冲刺期,一幅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