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 通讯员 董彦军)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宛如璀璨星辰,用智慧与执着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他们就是科学家,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诠释着伟大的科学家精神。跟随着西安市灞桥区老洞小学学生的讲述,一同回溯科学家们的奋斗征程,深度探寻那永不磨灭的科学家精神内核,从中汲取能够激励我们砥砺奋进、勇敢前行的磅礴力量!
今天,四年级林嘉敏同学带大家认识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中国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主席汪品先,清华大学生物医院交叉研究院教授邵峰,了解关于他们的故事。
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
汪品先,男,江苏苏州人,汉族,1936年11月14日出生于上海,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国际海洋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海洋湖泊学会副理事长。
汪品先主要从事海洋微体古生物及古环境的研究,对中国海洋地质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中国率先开展了微体化石埋藏学的研究,开拓和发展了古海洋学的研究。
汪品先在2011年到2018年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21年6月9日,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入驻B站。
他以82岁高龄毅然参加“深海勇士”号西沙载人深潜航次,9天内连续三次下潜至南海1400米深海底,获得多项重要新发现,被誉为“深海勇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奖等荣誉。
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
邵峰,男,1972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3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讲席教授。
邵峰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研究病原微生物如何感染致病和宿主免疫,如何识别和清除入侵病原的分子机制,已发现、鉴定了3个识别细菌主要模式分子的重要免疫受体/感知蛋白,形成了细胞质抗细菌天然免疫识别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为细菌疫苗和疫苗佐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邵峰还先后荣获霍华德·休斯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周光召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他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等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研究成果多次被权威专家和学术杂志重点评述 ,对推动生物化学、免疫学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如璀璨星辰,划破蒙昧的黑暗,照亮人类进步的征途。科学家是星辰大海中的航行者,以智慧为帆,以执着为浆,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中开辟新航道。同学们将以科学家精神为灯塔,不断学习探究,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