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议话题:中国学生身上最缺的是什么?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睡眠,第三节晚修10点下课,赖床的话早上6点50起,加起来也不够科学的八小时,你要是说一躺上床就睡着那我没意见





做梦梦到被人追杀流氓堵街,吓的打电话给爸爸求救,我爸说“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管他们”真的这句话简直是恶魔,挡住了所有的求助。最后还是靠一个人逃跑的





我觉得素质吧,今年开始当老师,带的这个班成绩很好 人也都挺聪明,就是素质特别差(这边还是挺贵的私立)十个有八个不会叫老师好,说话口无遮拦不尊重人没有分寸感,我送点牛奶小零食当考试礼物不仅没一句谢谢还嫌便宜嫌少 还想跟我索要多点真的各种教养堪忧





很多失败的教育是来源你们的原生家庭,国家保障了国民的教育问题已经挺不容易了,人口基数这么大 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能在人与人的情感中游刃有余的,并没有评论区说的那么糟糕 以偏概全了朋友们 什么事情都上升国家 互联网的风向越来越奇怪了









事实上学生有权利管理自己的时间,也必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因为未成年就要被剥夺这个权利和能力。自己的时间不是必须用来做作业的。生活不仅是做作业,成长不仅是做作业,教育不是靠海量作业来维持的。学生需要锻炼,需要充足的睡眠,需要适当的娱乐,需要轻松地就餐,需要看课外书,需要兴趣活动,需要亲子时间,需要一些聊天,需要一些幻想,需要一些发呆,需要一些灵感,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都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最清醒,所以中小学安排很早时间的早读。其实这种说法的前提是早睡,然而学生党特别是高中生很晚才放学,又有好多作业,根本无法早睡,早起的后果就是一大早就困,甚至困一天。所以一天之计在于晨并不成立。一天之计在于睡得足,睡得好。





缺少主体感,因为国内过于注重成绩,学生时代甚至找工作都是通过成绩来判断一个人,会导致学生将自己置于客体位置,也只通过外界给的学习成绩,以及老师,家长,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来完成对自己的初步认识,忽视自己的个人特点,习惯于从别人眼中审视自己。



我初高中成绩一直都很好,我学校也升学率很高,但是从初中开始就非常的自卑,别人都不能理解,因为他们觉得你成绩很好,有什么好自卑的,但有的时候感觉成绩越好好像大家放在你身上目光就会越多,就会越想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会经常认为考不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且最离谱的是我自己并没有看不起考得不怎么样的人,但是我却总觉得说如果我考不好,别人会看不起我,感觉以前都是那种讨好型人格

看完网友的这些精彩分享,手机屏幕前的你们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话想说,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