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始终把生态立县作为发展前提,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努力绘就美丽北川锦绣画卷。

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北川不断健全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全社会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自上而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北川主动担当上游责任,明确生态环保在北川“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近3年累计投入3.67亿元用于生态环保领域,“要发展更要环保”在全县形成一致共识。

从严推进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对136个监督点位全程驻点监控、预警处置。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纵深推进“无废学校”“无废医院”“无废工地”建设,城区垃圾处理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装备率均达100%。

与时俱进强化生态治理

打好技术战,推动传统监管向科学监管转变。强化硬件支撑,配备无人机、便携式检测仪等设备,提高监管效率。搭建数字化平台,指导涉气企业填报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管理系统,强化绵阳大气“天空地”一体化溯源防控系统运行。利用卫星遥测、站点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深入排查异常高值区,精准提出管控建议并现场调查处理,实现全域污染动态监测和预警分析。同时做到“刚柔并济”执法,针对不同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并将普法教育融入执法过程,促使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治污。

打好整体战,推动重点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统筹标本兼治,既实行货运车辆清洁出场制度,落实三级冲洗制度要求,有效遏制道路扬尘,又通过引进新能源载重货车,持续深入推进降碳、减污。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协调,与周边江油、茂县、平武、安州等地建立联防联控体系,推动涪江等重要流域实施上下游协同治污。

打好主动战,推动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发挥引领作用,抢抓政策机遇,率先出台《北川羌族自治县关于鼓励纯电动运载货车发展实施方案(试行)》,建成纯电动运载货车超充示范基地。预计未来5年全县自有货运车辆新能源比例将达80%以上,年二氧化碳减排近13万吨,货运交通全面绿色转型。

借绿生金打造生态经济

坚持生态保护,厚植绿色本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976.5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1.66%。强化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实施投资近10亿元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全县林地面积稳定达400万亩以上,年固碳总量达150万吨以上。

实施生态振兴,建设绿色乡村。着力抓好农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以石椅村为例,北川积极推动以高山枇杷为代表的生态水果、以腊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走出北川,2024年石椅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47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万元。同时,依托生态文化资源推动全村85%以上的群众吃上“旅游饭”,2024年,石椅村旅游综合收入达6237.86万元。

推动生态转化,发展绿色产业。北川积极推动高耗能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规上工业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深入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培育通用航空、食品医药等“百亿级支柱产业”,构建具有北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绿色产业对北川GDP贡献率超六成。

来源:中国环境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