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彭子佳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在北约外长会议期间明确表示,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和平谈判若缺乏美俄领导人直接介入,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他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强调:"只有特朗普总统与普京总统进行面对面磋商,才能打破当前的谈判僵局。" 这一表态与特朗普此前在中东访问期间的言论形成呼应,凸显美国对俄乌谈判的战略定位。原定于 5 月 15 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俄乌直接会谈因乌方代表团未到场,被迫推迟至 16 日。
此次会谈是 2022 年第五轮谈判后的首次面对面对话,但俄方派出的代表团由总统助理梅金斯基率领,成员包括国防部副部长福明、外交部副部长加卢津等,被乌方批评为 "级别不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安卡拉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晤后表示,俄方此举是对国际斡旋者的 "不尊重",并再次呼吁普京亲自参与谈判。
乌克兰代表团由国防部长乌梅罗夫领衔,成员包括情报部门、总参谋部和外交部副职官员。俄方则坚持此次谈判是 2022 年谈判进程的延续,梅金斯基在伊斯坦布尔表示,俄方将致力于 "消除冲突根源,实现长期和平"。然而,双方在核心议题上的分歧依然显著:俄方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接受领土现状,而乌方坚持以全面停火作为谈判前提。特朗普在访问卡塔尔期间重申,他与普京的直接互动是谈判突破的关键。他在空军一号上对 BBC 表示:"普京不会在没有我在场的情况下参与实质性谈判,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尽管特朗普曾考虑绕道土耳其参会,但在普京明确不出席后,他决定返回华盛顿。
这种立场差异导致谈判预期持续走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会后声明中表示,国际社会需做好 "长期博弈" 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内对谈判策略存在分歧。英国国防大臣希利呼吁对俄施加更多制裁以迫使其让步,而卢比奥则强调外交渠道的重要性。这种双重策略反映出西方在军事援助与政治解决之间的平衡困境。此次谈判的技术细节折射出深层矛盾。俄方提议在伊斯坦布尔多尔马巴赫切宫举行会谈,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因行程冲突未参与。乌克兰要求的 30 天停火与俄方坚持的领土条件形成尖锐对立,双方在代表团权限问题上的争执进一步延缓了谈判进程。
历史经验显示,2022 年伊斯坦布尔谈判曾达成粮食出口协议,但最终因克里米亚地位问题破裂。此次俄方试图延续该谈判框架,而乌方则希望以新停火协议为起点重构对话基础。分析人士指出,这种 "旧瓶装新酒" 的策略可能难以突破僵局。在谈判筹备期间,俄乌前线战事持续升级。俄方宣称已占领顿涅茨克东部两个村庄,目前控制乌克兰约 20% 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部分地区。北约最新情报评估显示,俄军正加强赫尔松方向的防御,而乌军则在扎波罗热集结反攻力量。
这种战场态势使得谈判桌上的筹码分配更加复杂。当前,国际社会对谈判成果的期待已显著降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谈判若无法达成停火协议,欧盟将考虑对俄实施第九轮制裁。与此同时,乌克兰的重建需求与俄罗斯的战略耐心形成长期对峙,这场由无人机和远程火力主导的战争,正考验着传统外交手段的极限。这场看似技术性的谈判僵局,实则是大国博弈、历史恩怨与现代战争形态交织的缩影。当卢比奥在北约总部强调 "元首会晤不可替代" 时,他或许意识到,在这个即时通讯高度发达的时代,有些政治问题仍需要面对面的交锋才能找到答案。而对于乌克兰民众来说,和平的曙光,可能仍在漫长的谈判隧道尽头闪烁。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