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地图上,中亚是被轻松吞下的一块“腹地”。看起来整片区域仿佛一夜间纳入帝国疆域。可要真翻开史料,才知道那20年征服路走得比画地图难多了。
尤其是对土库曼这片沙漠硬地,沙俄费劲八年,三次进攻,才在1881年炸开格奥克捷佩堡的东墙,留下上万具尸骨,才算“站稳脚”。
讲征服中亚,不能只谈三汗国的降书,更要讲土库曼人用血肉筑起的顽强抵抗。那些地名后头藏的,是铁与火的碰撞,是帝国吞咽不了的硬骨头。
地图上涂得快,格奥克捷佩打得慢
1865年沙俄攻占塔什干,标志着征服中亚的开场锣响。但整个中亚最难啃的那块,是在地图南端的土库曼高原,卡拉库姆沙漠边上的阿哈尔地带。
从1873年起,沙俄就开始了对土库曼的军事行动。但真正的“硬仗”,是在1878年到1881年,整整八年,三次进攻。
第一次远征,选在1878年夏天,正赶上卡拉库姆沙漠最热的时节。指挥官劳马金一开始就选错了时间表。
部队穿越沙漠,缺乏补给,长途跋涉后不是中暑就是染病,战斗还没开始,先瘫倒一批。沙皇看到报告后当即震怒,下令全军撤退。土库曼人并未迎战,却轻轻松松挡住了第一次进攻。
第二次出动是1879年,沙俄这次调整部署,直接针对格奥克捷佩。这座堡垒虽不显眼,却是土库曼战士的象征。外围三道壕沟,内部街道狭窄,房屋密布,一旦攻入,巷战必起。
俄军发动正面冲锋,却连续三天攻不下,一名将领记下战况:“我们打的是泥墙,却像撞在钢铁上。”最终,俄军伤亡450人,被迫再次后撤。
这场败仗震动彼得堡。军方内部掀起激烈争论:究竟是策略错误,还是低估敌人?格奥克捷佩成了军事学院的反面教材,但对土库曼人来说,这是一场荣耀之战。很多部族从阿姆河、马雷、巴尔坎聚集到城下,誓与堡垒共存亡。
战火暂歇的间隙,沙俄并未放弃。他们修建补给线,集结兵员,整合炮兵,预备一场决胜之战。1880年,斯科别列夫上将被任命为指挥官,他带来的不是一次“征服试探”,而是一次“毁灭式攻击”。
炸墙的一声巨响,埋了上万人的命账
1880年10月,斯科别列夫调集8000余人,带来现代化火炮、炸药与新式攻城设备,在格奥克捷佩周围展开布阵。他不急攻,而是先封锁补给线,限制土库曼部落外援进入,慢慢压缩生存空间。
最外层战壕用于炮击,内层设机枪阵地,中间则布满掩体与伪装阵地。士兵日夜施工,推进战壕,配合地雷排布,将整个城堡包裹成“口袋阵”。到1881年1月初,俄军已逼近城墙20米处,开始埋设炸药。
1881年1月12日清晨,东墙炸响,城墙轰然倒塌,俄军立刻发起总攻。24小时之内,俄军进入城内,巷战爆发。
土库曼人将妇孺送往地下室,老者挥刀上阵,青壮打赤膊迎敌。可是,火力悬殊,人数差距明显,三千俄军轮番冲锋。最终,约6500名战士倒下,8000余名平民死于炮火与枪刺。
据当时欧洲记者回忆:“那一夜,沙漠上飘着血腥的烟雾。”俄国官方给出声明:“我们胜利了,彻底征服了土库曼。”但军事圈内部却一片沉默,士兵士气反而低落,有人形容那是一场“胜而不光荣的战争”。
斯科别列夫后来在日记中写道:“战术是成功的,但如果可以不选择,我不愿再炸第二座格奥克捷佩。”他深知,这一仗赢得沉重。沙俄虽拿下要塞,却失去中亚民心。
而对土库曼人来说,这不只是一次城池沦陷,而是一次民族灾难。他们用自己最坚硬的堡垒,最后的尊严,向帝国说了一次“不”。多年后,格奥克捷佩成为土库曼斯坦的国家纪念日,以缅怀那场“不可饶恕的血战”。
沙皇修的是铁路,埋的是民族记忆
1881年攻下格奥克捷佩后,沙俄立刻开展“空间整合”工程。军事上,他们修建从里海出发,横穿卡拉库姆沙漠的铁路,全长数百公里,连接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直通俄国南疆。
这条铁路最初用于运送士兵和军需,但很快变成资源转运线。棉花、干果、牲畜沿铁轨北运,工业品、武器、官员南下。每隔几十公里设一站,配军营、警局、信号塔,完全按军事占领标准打造。
城市也按欧式样式重建。塔什干设“新城区”,街道规整,设有专门供俄人居住的区域,清真寺被调离市政核心区。维尔内从1854年起就是战略要塞,如今变成“现代化城市模型”,成为殖民统治的样板间。
更隐秘的统治工具,是知识与分类。沙俄政府组织大量民族学家,强制对当地族群进行划分登记。土库曼被拆分为多个亚部族,逐步弱化其统一认同。
中亚人习惯以信仰为群体界限,但俄国学者引入“语言-种族”划分体系,强制登记户口、编入部落册籍,甚至重新命名地名,拆解伊斯兰文化基础。
官方出版的《中亚年鉴》成了中亚舆图标准版本,学校教材则灌输“俄罗斯—文明之师”叙事。学术包装为“东方治理的制度创新”,实则是地理压迫与文化改写的双重合谋。
而这些现代化成果,在土库曼人眼中,却是骨头上的铁轨,是母亲的哭声被盖住的蒸汽轰鸣。他们记得那一战,也记得火车修到格奥克捷佩旧址的那一天。
没有纪念碑,只有铁轨笔直穿过战场,一路向北,开往帝国的方向。
参考资料:
土库曼斯坦纪念日.百科.
【未名学者讲座80】施越:俄国对中亚草原的征服与现代中亚的形成.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21-12-18.
亚历山大二世是怎么征服三汗国的.古宫历史网.2022-04-25.
帝国的“知识殖民”:认识十九世纪沙俄对中亚空间秩序建构的新视角.参考网.2023-12-28.
俄国征服中亚.百科.
中亚五大“斯坦国”往事:他们在历史上与中国有什么关系?.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