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最大的追求是公平。既然公平,那么这个人是谁的亲戚还是谁的朋友并不再考虑之内。你可以质疑一个人的能力但是没有并以奥纠结她的身份。朱婷的妹妹保送还是不保送不是争议的焦点,焦点是他的能力够不够。但是质疑者就说她是朱婷的妹妹,所以不应该有保送资格,这叫什么逻辑!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25年优秀运动员本科保送推荐名单中,一名叫朱某荟的排球运动员因被保送浙江大学引发关注。网友指出,该女生系中国女排前队长朱婷的妹妹,并质疑其运动成绩是否符合保送标准。对此,浙江大学回应称,审核过程中未获知其身份信息,录取程序符合规定。
网友质疑:保送资格是否合规?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示信息,朱某荟以排球项目“运动健将”身份被推荐至浙江大学。部分网友质疑其运动资质,称其缺乏国内国际赛事成绩。有评论认为,公众人物的亲属身份可能影响保送公平性,呼吁公开评审细节。
浙江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2025年浙江大学计划招收3名女排保送生,最终仅录取2人,其中包括朱某荟。校方强调,保送资格审核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明确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项目保送生仅需“运动健将”称号,无需附加赛事成绩。“我们在初审、复审阶段均未获知学生家庭信息,所有材料由体育管理部门统一提交。”该工作人员称。
校方回应:程序合规,已反馈质疑
针对舆论争议,浙江大学表示,录取审核流程严格遵循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的规定,重点核查运动员等级证书、推荐单位资质等材料,未涉及学生亲属背景信息。校方称,直至公示阶段收到公众反馈后,才得知朱某荟与朱婷的亲属关系,目前已将相关质疑转交体育管理部门复核。
浙江省体育局相关人士透露,“运动健将”称号需经省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定,评审标准包括技术等级测试、赛事表现等综合指标。对于朱某荟的资质争议,该人士表示:“若发现称号授予存在问题,将依规取消资格,但当前无证据表明程序违规。”
专家:程序正义与公众信任需平衡
体育教育专家指出,我国运动员保送政策旨在为职业运动员提供教育机会,但公众对“名人效应”的敏感度日益增强。“程序合规是基础,但公众更期待实质公平。”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明认为,高校和体育部门应进一步公开评审细则,例如明确“运动健将”的量化标准,减少主观判断空间。
法律界人士则强调,若录取过程不存在身份信息滥用或徇私舞弊,仅凭亲属关系质疑公平性缺乏依据。“但相关部门有必要主动释疑,用透明信息平息争议。”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王琳表示。
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监督机制
事件引发公众对运动员保送制度的讨论。支持者认为,政策应继续向冷门项目运动员倾斜;反对者则建议引入第三方监督,或要求保送生公示训练记录、比赛视频等佐证材料。微博话题#运动员保送该看成绩还是看证书#阅读量超2亿,网友观点呈现分化。
截至发稿,朱婷及其家人未对此事作出回应。浙江大学表示,将密切关注复核进展,坚决维护招生公平。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工作人员称,公示期意见均会逐一核查,“绝不姑息任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