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11日,于南京召开的2025年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传来捷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援疆专家潘鹏带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模拟教学团队,从全国60余支参赛队伍中突出重围,荣获“临床师资模拟教学能力建设活动——高质量模拟教学案例”奖项,实现了地区人民医院建院以来全国性教学奖项“零的突破”。

创新教学模式 让边疆医生掌握“实战密钥”

“初到医院时,麻醉科医生在复杂病例中缺乏系统思维训练,这是制约诊疗水平的关键。”潘鹏回忆起援疆初期调研情况时说。在黑龙江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与院方支持下,她主导引入“麻醉情境模拟——危机资源管理”教学模式,针对边疆地区常见的急危重症场景,带领团队耗时数月打磨“失血性休克识别与处理”教学案例。从模拟抢救流程到团队协作细节,每个环节都经过数十次实战化演练,最终形成兼具地域特色与临床指导性的教学范本。



“作为领奖代表登上领奖台时,我深感责任重大。此次成果凝聚着麻醉科全体成员的智慧与汗水,通过系统的病例演练与团队协作训练,不仅规范了年轻麻醉医师对失血性休克的诊疗流程,更显著提升了他们在态势感知、团队协作及统筹协调等非技术层面的综合能力。”潘鹏说。

本土医生点赞“模拟课堂教会我们冷静‘闯关’”

“潘鹏老师给我们系统开展专科培训,重点普及无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技术,定向带教两名医生,实现专科人才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她在神经阻滞等紧缺技术领域的专长也有力提升了科室综合实力。同时,填补了我院麻醉模拟教学的空白,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指导,助力我院首次参与模拟教学展示比赛并取得佳绩。”地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李迎辉坦言,模拟教学让理论知识转化为肌肉记忆。她举例说,团队通过反复推演“评估出血量—启动急救预案—精准用药—多学科协作”全流程,不仅缩短了抢救反应时间,更让年轻医生学会在高压环境下保持诊疗逻辑。



援疆“组合拳” 激活边疆医疗“造血细胞”

自2023年5月黑龙江省第五批医疗援疆队入驻以来,一系列“精准滴灌”式帮扶举措在地区人民医院落地生根——

技术下沉:开展脊柱微创手术、血液透析通路改良等10余项新技术,填补区域医疗空白。



科研育苗:援疆专家牵头申报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争取400万元专项经费,推动“边疆地区常见疾病诊疗优化”等本土研究;开展执业医师考前集训,累计培训学员超600人次。

惠民服务:累计开展基层义诊28场,惠及各族群众3000余人次;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健康科普10余期,覆盖六县一市各乡镇。

长效帮扶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铁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潘鹏团队通过建立“一对一师带徒”“跨学科联合查房”等机制,为当地培养出8名能独立设计模拟教学案例的骨干医生。如今,地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已将模拟教学纳入常规培训体系,每月开展2—3次实战演练。

“看到年轻医生能独立带领团队完成复杂病例模拟,比自己获奖更有成就感。”潘鹏说。



“潘老师手把手教我每一个步骤,还不断分享她的经验。在理论学习上,她更是把复杂的知识一一拆解,带着我深入分析病例,让我对疾病的理解更透彻了。现在,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也更有信心成为一名好医生。”麻醉科主治医师王金花说。

从松花江畔到额尔齐斯河谷,一批批龙江医疗专家用脚步丈量边疆,以技术传递温情。此次教学奖项的突破,不仅是对援疆团队创新实践的肯定,更标志着阿勒泰地区在“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随着更多援疆成果落地生根,边疆群众将享受到越来越优质、可感可及的医疗服务,见证“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实践。

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实习记者:王景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