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当天,在全国妇联指导下,由上海市妇联、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百印颂家风”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幕。
作品展上展示的与家风相关的篆刻作品。华东师大供图
篆刻被认为是古文字的“活化石”,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展现场,陈列着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方向师生共同创作的110方篆刻原石,由原石钤拓而成的20米手卷尤为引人注目,展厅中还悬挂着46方高清放大的印蜕。
作品风格涵盖先秦古玺、秦印、汉印、明清流派和瓦当、镜铭、封泥等多种样式,凝聚着师生们对传统篆刻艺术和古文字的深刻理解与研究。
展览展出的部分篆刻作品。华东师大供图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认为,在博物馆公共空间中,让更多人通过篆刻感受汉字之美、家风之重,在方寸天地间感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深意,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生动诠释。
展览现场专家与参展者一起体验传统篆刻技艺。华东师大供图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多年来强调“以印传文、以文化人”,通过毛笔日记、一日一联,一日一印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传统经典中汲取养分;还倡导跨学科融合,如打造的“大夏百咏”“丽江百咏”“中华文明史诗百咏”等篆刻系列作品,将篆刻的创作与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进行了融合。该专业方向约80%的学生从事文化传播或教学相关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