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死都不怕的人,竟然会怕猫耳洞?猫耳洞,以外形像猫耳朵得名,是一种地下藏身山洞,在交战双方炮火攻击时可以发挥大作用,保护战士的生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越之间在云南边境上爆发了长达十年的战争,史称老山轮战。老山前线,就在云南文山州的麻栗坡县旁边,中越军队一度在这里激烈交战,满山都是炮弹坑和猫耳洞。
一、死亡,悬在头顶的达摩之剑
老山本来是植被丰富的森林,多轮炮火把树木轰成灰烬,只剩下光秃秃的山石和灰土。
和电视剧中军事战争都是进攻不同,由于双方炮火都十分猛烈,所以中越主要任务都是观察对方,坚守阵地,夜晚偷袭。战士们最主要的时间都在猫耳洞中度过。不能随意出洞,一出去就有生命危险,也不能擅自离开。
猫耳洞,这名字听着生动,实则让战士们望而生畏。由于是临时挖就的,洞口很狭小,往往得趴下身子匍匐进洞,里面空间一般只有两三平方,甚至一平方,既站不起身,脚也伸不直,进去只能坐下,长期保持一种姿势,别提有多难受了。当然,光是这样,其实并不算什么。猫耳洞生活的可怕首先在于死亡的威胁,但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有时候活着比死更难受。
二、每一秒钟,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结。
一位亲历越战姓张的战士讲述,当时他的阵地距离越军很近,仅仅三百米,而身后的己方阵地还相距四百多米。接防第五天的半夜,零点四十分左右,敌人开始密集炮击,十分钟之内落下将近三百发炮弹,然后一个加强班分三路包抄过来,战士们有点慌,马上起爆几个方向上的定向地雷,又让炮火围着阵地转圈打,二十多分钟才平息险情。四个小时后,敌军再次派出一个班冲锋,再次被我方火力打下去。一个半小时后,敌军又派人到阵地抢运尸体。一个晚上都在惊魂不定中度过。
除了正面作战,偷袭也令人防不胜防,一个不小心,猫耳洞就成了埋骨之地。一个风雨之夜,越军特工悄悄摸上我军阵地,借着闪电看见猫耳洞的射击孔,第二下闪电,这个猫耳洞就被打进一梭子弹,导致洞里的战士一死一伤。意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保命的要诀是紧盯洞口,细辨声音。每一个从猫耳洞生还的战士,都像获得了两次生命。
三:水,让战士们又爱又恨
越南是亚热带气候,地底下比地面温度高5到10度左右,没有通风口,洞内非常潮湿,所有东西都会在两三天之内发霉。而战士们又不得不吃喝拉撒都在洞里,所以猫耳洞常常充斥着各种腐臭的味道。汗酸味、尿骚味、老鼠味、煤油味、硝烟味、霉变味……称得上百味俱全,体力差的人可能都待两分钟会呕吐、昏迷。大便则存在罐头盒里,等待送走。这些大便常常引来老鼠,拖得到处都是。
每年的5到10月,是老山的雨季,一到下雨时节,水顺着洞口哗哗流下,猫耳洞最难熬的时刻来了,轻则赶紧舀水,重则水漫金山,战士们半截身子全泡在了水里。而大便则满洞漂流。所以,身体发霉腐烂、伤口发炎几乎是所有战士都面临的严峻考验。有时水十几个小时能退去,有时连续泡上几天、十几天。战士就跪在水里,把枪绑在肩上,电台顶在头上,实在坚持不住睡着了,头耷拉进水里,又猛地惊醒。在水里,人常常被泡得全身皮肤煞白起泡,变得透明,一戳一个坑。
另一方面,猫耳洞又极度的缺水。1987年,一线部分重要阵地的人均供水量为1至1.5升,这是历史最好时期。这些水只能用来煮点干稀饭或面条,有战士回忆说,他们只有一次不是在吃饭时而是正儿八经地喝过一口水,那是在发疟疾药的时候,每人吞四大片白药片,得到手榴弹柄后盖那么多的一盖子水。擦洗身体那是不可能的,有些人一年都没有洗过一次澡。
猫耳洞里常常出现这样一幕,班长好不容易存了半壶雨水,传了一大圈,没有人忍心喝一口。有位战士,晚上站岗时实在渴得不行了,晃晃旁边的铁桶,估摸着是接的雨水,咕咚咕咚灌了几口下去,喝完了才觉出是煤油,烧得口吐白沫。
四:潮湿,所有东西都在发霉
你以为困难仅仅在于此吗?那就错了。猫耳洞独特的环境带来了防不胜防的疾病,由于空间狭小又潮湿,洞里的一切都会发霉,衣服长出绿毛,木架长出蘑菇,被子湿漉漉的,人也一样皮肤开始溃烂,而且往往无人可以幸免,最严重的比如裆部溃烂。
先是裆部奇痒难耐,接着就是溃烂,蔓延全身,严重的全身没有一块好皮肉。溃烂之处会渗出黄水、红水,没有水清洗,只能听任溃烂下去。有些穿着裤衩,那布就和皮肤粘连在一起,一脱就像掀了一层皮下来。全身位置,睾丸处烂得最厉害。所以,战士们在洞里基本不穿衣服,成为有名的裸军部队。据说,曾经有上级带着社会人士前来参观,战士们慌忙逃回洞内,上级领导大为生气,部队指挥人员流着眼泪解释了来龙去脉。
有位战士全身九十七处溃烂,遍布全身,到处流黄水,没办法穿衣服,没办法躺下,躺下就粘住了。全身痒到了骨头里,就像有千万只毛毛虫在爬,他往墙壁上擦、碰,无济于事。后来点起烟,用烟头去烫,一支烟头不行,叫战友点烟帮忙烫,遍体鳞伤,非常可怕。
这种病和常年不见阳光,缺乏水、维生素密切相关。所以,有阳光时,一排排地裸躺到阳光下,晒晒溃烂处,这叫“晒蛋”,这是前期战士们能想到的唯一治疗办法。狗和猴子在这里也不例外,他们也烂裆,毛脱落后,长出一片片鳞状物来,这是一个不适合生存的环境。一直到后期,后勤部队送来一种浴包,每块手帕大小,内装有折叠的药水浸着纱布,才算是逐步缓解了烂裆的情况。
生活在地底下,和蛇虫鼠蚁为伍是避免不了的。越南的亚热带气候下,老鼠长得特别大。一位战士亲眼所见,五只老鼠呈半弧状战斗队形,和一只昂然耸立的大眼镜蛇发生对峙。眼镜蛇吐着信子,非常凶悍,而五只老鼠不进攻也不后退,龇牙咧嘴,最后把蛇给吓得主动退走。
还有一次,团长视察猫耳洞,一位战士着急之下,伸手抓过被子上的帽子准备敬礼,结果手感冰凉湿滑,原来抓起的竟是一盘蛇。其实,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战士们倒是外来的客人,惊扰了主人的好梦。
到了旱季,蟒蛇进入冬眠期,伴着战士们守洞的活物,老鼠就是主力军了。想家时,战士们就把看老鼠当成了打发时间的好办法。1988年2月20日,部队《胜利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说:有位战士在一小时之内观察了出来活动的三十几只老鼠,发现重约一斤以上的竟有24只,其中还有五六只超过了一公斤。还有一位战士逮住一只身长40多公分、体重两公斤的大老鼠。用铁丝编成项链套起来牵着。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八个蚊子炒碟菜,四只老鼠一麻袋”,虽有夸张不无实情。
战士们说,洞中一年,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
五:可怕的雷区
谁也说不清老山战区到底埋下了多少雷。双方抢着埋,下一场雨埋一场雷,年复一年,雷的密度据称世界之最。表层土地上到处都是抛撒下的压发雷,颜色和土地很接近,加上茅草、残叶、碎石这些天然的伪装,仔细看都不容易发现。雷的密度多到什么程度?有次一位战士拿着三个空酒瓶子,从堑壕里往外扔,结果三个酒瓶震响了三颗地雷。
有一位侦察排的士兵,爬上一棵大树固定集束手榴弹,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下滑中他猛地抱住旁边一根树枝,往下一看,地上齐刷刷排着四、五颗72式防步兵地雷,差点就做了阎王爷的女婿,惊出他一身冷汗。
还有一位战士背着煤油走在军工路上,轰一声右脚被炸掉了,卫生员上来抢救,当他打开第二个急救包时,自己的一条腿触响了一颗地雷,腿被炸断了,他用手抠着地上的泥浆想爬出雷区,手从泥浆中又抓出一颗地雷。
雷区无处不在,埋在地下、挂在树上、安放在石头边,你能想到的地方可能都有,这是雷的迷藏,有多少英雄子弟就这样倒在了雷的脚下。
侥幸生还的战士,多年后回看这段军事生涯,不禁为永远埋骨在此的战友潸然泪下,他们纷纷提笔,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这首“裸体战士”:历史未曾有的战争,猫耳洞里的裸体战士,战争的残酷,身体疱疹病毒,只好一丝不挂。
还有一首“手中的枪”:身上没着衣服,病魔缠身疱疹,疼痛实难忍,手中的枪,紧紧的抱在怀中。
“猫耳洞外的哨兵”:站在洞外,凉爽的风,呼啸的炮火闪光的雷,哨兵四面八方侧耳听,时而像一尊雕塑,屹立在哨位上。
从这质朴的语言,我们多少可以窥探到当年战争的片影。在血与火的交织中,战士赤裸着争相冲锋,用最原始的形态,再现了界碑上血染的雄风。这是生命中忘我的逆行,他们,都是卫国的英雄。历史,应该被后人铭记。谨以此文献给老山的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