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时隔58年,张爱萍将军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结果,当他抵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前来看望自己的群众竟然被一列列警车隔在了道路两旁。



张爱萍怒从中起,当即训斥一旁的工作人员道:“你们这是耍什么排场!”

但这件事并未结束,之后工作人员的安排更是让他大发雷霆……



铁汉的“柔情”

说起张爱萍将军的传奇经历,除了他在战争年代的英勇战斗事迹外,最让人熟知的就是他在国防科技领域所创下的不朽功绩了。

像是“两弹一星”、洲际导弹以及通讯卫星等国防武器的研发和发射,均有他在一线指挥的身影。



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张将军的职责是陌生又神圣的,这也给他的身份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寻常老百姓的眼中,这种从事高精尖工作的人才,远不如那些粗犷豪放,“接地气”的将军更亲近。



而张爱萍将军的脾气也是出了名的倔强耿直,认准的事“三友牛也拉不回来”。

连毛主席、叶帅等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好犯上”、“浑身是刺”、“惹不起”……



他能因为作战意见不合,当着彭老总的面与黄克诚叫板;他也能因为“先发展海军还是发展空军”这个问题,与海军副司令王宏坤对着拍桌子……

这样脾气暴躁的将军,也难怪大家觉得他不好接近了。



但实际上,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将军不是没有柔情的一面,只是他将这份柔情都留给了人民群众。

张将军出生在四川达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由于家贫,当年他是在乡亲们的资助下才考上了县里的中学,并开始参加活动。



家乡人民的恩情他一直记在心中,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乡亲们从苦难的命运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能吃饱饭,安居乐业。

为此,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纵横疆场数十载,几次游走在死亡边缘,最终跟随毛主席开辟了一个太平盛世。



他也因为屡建奇功被授予开国上将的称号,备受中央看重。然而,不管他走得有多远,职位有多高,他心中最牵挂的依旧是人民。



农民的孩子

当年将军在北京的住宅是一所青砖平房,后面靠近什刹海,周围都是市井的喧嚣声。

组织考虑到将军公务繁重,平时需要好好静养,所以多次想让他搬到别处,但每次都遭到了他的拒绝。



那时将军只说了一句话:“难舍提壶卖浆声!”他难舍的当然不是嘈杂声,而是与群众的紧密联系。

在闲暇的时候,他经常与邻里街坊交谈,倾听民声,甚至允许附近的菜站和副食品店将成堆的蔬菜和货物放在自家的院子。



平时他也总是主动打开院门,欢迎百姓们过来串门。久而久之,原本庄严肃穆的将军府,竟然变成了烟火气十足的大杂院。

除了在生活中时时与人民群众保持交流外,在日常工作中,他也总是将民生放在第一位。

在1965年,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来到扬州的方巷大队劳动。



在将近八个月的时间里,将军以身作则,与方巷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兴修水利到植树造林,都有过他埋头苦干的背影。

后来他甚至还亲自授课,帮助老百姓扫盲识字。

那时大队有12个生产队,而张将军对每一个生产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每次开会时他从不打草稿,总是能精准地说出每个生产队的进度以及缺漏,并加以指点。

有一次在下乡考察时,将军来到了一个生活极其贫困的家庭。在了解到他们一家七口只住在三间茅草屋中时,他当即决定帮助他们盖房子。



将军为了盖房子吃了很多苦,他带头打地基,每天从日出忙到深夜。他的夫人也在一旁做小工。有一次帮忙时,她一不留神直接栽进了石灰池里。

即便如此,夫妻俩也毫无怨言,每天都忙得灰头土脸,任谁也看不出这竟然是中央的高级领导。



后来张将军离开时特意嘱咐当地干部不要告诉乡亲们。但乡亲们却还是早早地起来,自发赶来相送。

当时大家都哭成了一片,舍不得他走。张将军也感动,他安慰大家说,你们不要哭,我也是大队的一员。



后来他回到北京后,也经常打电话过来问长问短。在将军的心中,是没有一刻放下过乡亲们的。

晚年时的张将军脾气和善了不少,但他罕见的一次发火,依旧是为了人民。



深埋心底的思念

1987年,将军来到四川视察军工企业,顺便回家乡探望一番。这是将军参加革命后时隔58年回到家乡。

看着熟悉的故土以及家乡人民亲切的脸庞,他不禁湿润了眼眶。

结果,他乘车走到中途时却发现,路边站了很多警队,成千上万的群众也被隔在了道路两旁。



张将军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问秘书这是怎么回事。秘书如实告知,这是当地干部为了他的安全和出行顺利着想,专门调了一些警力。

将军听后非常生气,直接将工作人员训斥了一顿:你们这是搞什么排场?赶紧撤了!

听了首长的吩咐后,众人连忙将警队撤走了。



等一行人抵达达县后,张将军便毫不顾忌地走到了群众中央,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拉着他们的手与他们话家常。

百姓们一个个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然而,这件事并没有结束。当地干部考虑到将军多年没回家,便专门安排了几桌菜,并把他的一些亲戚请了过来陪他说话。



没想到,张将军听说这件事后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当众发了火:“哪能用公家的钱招待我自己的亲属,绝对不行!”

当时菜都准备好了,人也都接来了,干部们纷纷劝他,破例一次没有关系。但将军态度坚决,丝毫没有动摇。

众人无法,只能撤下酒席,亲戚们也都回家了。



虽然坚守住了原则,但张将军对亲人们却是满怀愧疚的。亲戚们多年没见了,大老远跑来看他,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便让他们走了。

将军辗转反侧了一夜,于是在忙完工作后的第二天便轻车简行,回到了故土,挨家挨户地拜访家人朋友、干部群众。



见将军不辞辛劳地来回奔波,乡亲们这才明白,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以及父老乡亲,纷纷感动不已。

这一次是他几十年来唯一一次千里还乡。



乡亲们挂念他,让他时常回来看看,但他却总是说自己不能回去,因为他担心自己一回去就要给当地政府添麻烦,所以他只能将对乡亲们的思念埋在心中。

也是这一年,他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了下来。那时国家正推行干部年轻化,将军再三向中央请辞,但次次遭到拒绝。



面对组织的挽留,他只是郑重地表示,我不退下来,怎么理直气壮地讲年轻化?让年轻同志上去?

最终,在他的坚持下,中央批准了他的申请。

不过后来依旧有更多同志习惯性地去他家找他汇报工作,但每次都会被他拒绝。将军笑着说:“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当好老百姓!”



后来大家便找到了窍门,只要大家只是要求去家里看看他,不说汇报,不管职位高低,将军统通都会笑脸相迎。

将军一生为国为民,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