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一山东老汉临终前,叮嘱女儿:“我睡的凉席是宝贝,我走后,你千万别扔。”谁知,女儿却转头把它免费送人了。
孙秀英是家中独女,从她出生的那天起就在这张凉席上长大。
那个年代的农村人要一个孩子的很少,只要一个女儿的更少,但孙秀英一家却是例外,孙父早些年跟着父亲学了一门木匠的手艺,凭借着高超的本事他也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木工。
镇上有钱的人家扩建院子的时候总会请孙父去做木工,孙父每次去外面工作的时候都会特地路过旁边的村子,那里有一个姑娘让他魂牵梦萦的。
后来孙父靠着手艺攒了不少钱,他拜托媒人去隔壁村子提亲,后来风风光光的把妻子娶进了家门。
妻子进门后孙父把家中的情况和财产如实相告,他们家中略有一些薄财,孙父还能继续干活挣钱,以后的日子是绝对不会太差劲的,不过这些钱和一件东西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孙父小心翼翼的从箱子里抱出一个很有分量的宝贝,这是他们家祖传的凉席,说是祖传其实也不恰当,是他父亲留给他的东西,据说这是从宫里弄出来的,材料和工艺都是没话说的。
孙父多番叮嘱妻子一定要好好保存这张凉席,万一他们家在日后遇到什么困难说不定还能靠着这张凉席翻身。
孙父说的话妻子听进了心中,她从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自己家中的情况,就连父母兄弟都不知道这张凉席。
后来孙父和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孙秀英,那时候农村有很多人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他们两个却把这个女儿当成了宝贝。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她就经常在这张凉席上睡觉,不管再怎么热的天气只要躺在这张凉席上很快就能消去热意。
孙秀英长到六岁的时候,母亲因为生病离世,身边人都劝父亲重新娶个妻子,但他死活不同意,他已经打定主意要独自照顾女儿长大,然后把宝贝传给他。
孙秀英知道自己家中的凉席和其他人家中的不一样,但她却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起过,因为父亲说这张凉席很重要,说不定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后来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临终前他把所有的钱和那张凉席都留给了孙秀英,他对女儿只有一个要求:“好好保存这张凉席。”
孙秀英含泪点头,父亲临终前都惦记着这张凉席那就证明这个东西肯定不一般,否则他也不会到死都放不下。
夏天快到的时候孙秀英把凉席拿到院子中洗刷,这张凉席的触感很神奇,手放上去是凉冰冰的就算停留很长时间也不会发热。
孙秀英洗刷完凉席后便把它挂在绳子上晾晒,她自己则是去厨房准备做饭,不知道是幻听还是什么原因,她好像听到有人在敲门。
于是孙秀英放下手中的刀走出去查看情况,她家门口站了两个穿着很讲究的人,可能是不确定家中有没有人所以他们一直站在门口没有进来,但他们的眼神却直勾勾的盯着凉席看。
孙秀英询问他们有什么事情,这两个男人把自己的工作证亮了出来,他们是市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下乡讨老物件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这张凉席。
孙秀英不想让他们进来,但这两个人轮番表明自己没有恶意,最终在他们的纠缠下孙秀英还是让他们进门了。
这两个人男人拿出放大镜自己观察这张凉席,研究了很长时间后他们两个心中有了底,这个东西来头不一般,而且根据初步推断应该是象牙制成的。
刚好博物馆正式需要镇馆之宝的时候,这张凉席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就直接告诉孙秀英这张凉席的来头,并且告诉她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宝物,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孙秀英想把他们两个赶出去,她才不想管凉席有多么珍贵,这是父亲留给她最后的念想,她一定要好好保存。
但同时两个人工作人员的话也让她十分犹豫,如果这个东西真的价值不菲的话她私自收藏会不会不太好。
孙秀英把两个工作人员送走之后考虑了很长时间,这两个工作人员几乎隔一天都会来劝说她交出去。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最后孙秀英去父亲坟头磕了几个头,请父亲原谅自己的不听话,她决定把东西上交,这样珍贵的东西应该被更多人看到而不是被埋没在她的家中。
信息来源:《烟台博物馆文物档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