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华北太行山深处的望山村,冬日的凌晨格外寒冷。王秀兰独自走在积雪的山路上,手脚已经冻得失去知觉。她紧了紧身上的棉袄,那是丈夫去世前给她做的最后一件衣服。
忽然,一声微弱的啼哭从山路旁的灌木丛中传来。
"谁家的孩子?这大雪天的..."王秀兰顺着声音走去,拨开被雪压弯的灌木,惊得倒退两步。
"老天爷,这是什么东西?"
在雪地上,一个浑身是血的小生物蜷缩成一团,奄奄一息。它看起来像是一只刚出生的幼崽,浑身湿漉漉的,眼睛都还未睁开。
王秀兰犹豫了一下,脱下自己的棉袄,小心翼翼地将幼崽包裹起来。
"别怕,跟我回家吧。"
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在山中捡回的幼崽,会在九年后,引来那个神秘老僧的一句惊呼,彻底改变她平静的生活,揭开一个惊天秘密。
01
王秀兰今年四十七岁,是望山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二十年前,她的丈夫在煤矿塌方事故中丧生,留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村里人背后叫她"寡妇秀",面上客客气气地喊一声"秀兰姐"。
那年冬天格外寒冷,王秀兰上山砍柴时发现了那个血淋淋的小生物。当时它体型很小,大约只有一个拳头大小,浑身是血,还在微弱地颤抖着。看它那样子,不像是被人抛弃的小狗,更像是刚出生不久就失去了母亲的小兽。
王秀兰一个人生活多年,心底早已干涸,看到这个小生命,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母性。她脱下身上仅有的一件棉袄,把小生物包裹起来,揣在怀里,一路小跑回了家。
回到家,王秀兰赶紧生火,把陶盆里的水烧热,小心翼翼地给小生物擦洗身体。洗干净后,她才发现这个小家伙全身都是灰色的毛发,肚子下面微微泛白,鼻子比普通狗狗要长一些,爪子上的趾头也不太一样。
"像是狼崽子。"村里的老张头来串门,看了一眼说道。
"狼崽子?"王秀兰愣了一下,但很快又摇摇头,"不会的,狼哪有这么小的?这么小的狼崽子能活下来?"
老张头叹了口气:"你一个寡妇,养这么个不明不白的东西,村里人会说闲话的。"
王秀兰不理会他的话,从灶上盛了一碗热腾腾的稀粥,用筷子夹了一点送到小生物嘴边:"来,吃点东西吧。"
小生物开始并不会吃,王秀兰耐心地用手指蘸了一点粥,抹在它嘴边,让它舔食。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小生物终于吃下了小半碗粥。
王秀兰给它取名叫"小灰",因为它浑身的毛发都是灰色的。
"小灰,从今天起你就跟着我了,我养你长大。"王秀兰抚摸着小灰的头,眼中充满了慈爱。这么多年来,她第一次感到生活中有了期待。
小灰很快就适应了王秀兰家的生活。王秀兰用木箱给它做了一个窝,放在炕边上,每天早晚给它喂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灰就长大了许多,开始学着走路,在院子里晃悠。
村里人都对王秀兰家的"小狗"感到好奇,纷纷前来围观。有人说这是狼崽,有人说是野狗,也有人说是什么稀罕品种。王秀兰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每天忙完农活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小灰的情况。
02
转眼三个月过去,小灰长得飞快,已经有普通狗崽两倍大了。它的眼睛也完全睁开了,是一种罕见的金黄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最奇怪的是它的行为——它不像普通的狗那样喜欢乱叫,而是常常一声不吭地趴在院子里,观察周围的一切。
王秀兰发现小灰特别聪明。它学会了在院子里的固定位置排泄,从不在屋内撒尿;它能听懂简单的指令,比如"坐下"、"过来";更神奇的是,它似乎能读懂王秀兰的情绪。每当王秀兰心情不好的时候,小灰就会安静地趴在她脚边,用头轻轻蹭她的腿,直到她心情好转。
村里人开始对小灰感到害怕,尤其是村里的狗见了小灰都夹着尾巴逃跑。
"秀兰啊,你那狗真的不对劲,村里所有的狗都怕它,你该不会真的养了只狼吧?"村长媳妇张氏来王秀兰家帮忙舂米,忍不住问道。
王秀兰笑了笑:"小灰哪里像狼了?狼会这么听话吗?再说了,狼能跟人这么亲吗?"
张氏摇摇头:"村东头的李老三家丢了只鸡,说是被什么野兽叼走了,你说...会不会是小灰干的?"
王秀兰脸色一变:"小灰整天都在我跟前,怎么可能去偷鸡?你这话可别乱说。"
小灰似乎听懂了她们的对话,从炕上跳下来,走到王秀兰身边,用头蹭了蹭她的腿,金黄色的眼睛直直地看着她,眼神清澈无辜。
"你看,小灰多乖。"王秀兰摸了摸小灰的头,小灰舒服地眯起了眼睛。
半年后,小灰已经长得比村里最大的狗还要高大。它的体型开始变得修长,四肢有力,奔跑起来速度惊人。它的毛发也由原来的纯灰色变成了银灰色,尤其是背脊上的一道,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村里人越发害怕了,纷纷避着王秀兰家走。有人说王秀兰养了不祥之物,会给村子带来灾难。但也有人说,自从小灰来了之后,村里的鼠患少了,果园里的果子也没再被野兔祸害。
王秀兰不在乎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她与小灰相依为命,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每天晚上,小灰都会趴在她的炕边守着她,直到她入睡。
03
时光飞逝,三年过去了。小灰已经长成了一个庞然大物,身高直逼王秀兰的腰际,体重恐怕有七八十斤。它的外表已经完全不像狗了——尖长的嘴,锋利的牙齿,高耸的耳朵,还有那双金黄色的眼睛,在夜里会发出绿幽幽的光芒。
村里的狗见了它更是绕道走,连村口那条凶猛的大黑狗都不敢靠近王秀兰家半步。
"秀兰家那东西肯定不是狗,说不定真是狼,或者是什么妖怪。"村里人背后议论纷纷。
"养了这么些年,怎么没见它伤过人?"也有人替王秀兰辩解。
"那是现在还没露出本性,谁知道哪天会不会翻脸不认人?"
村长找到王秀兰,委婉地提出让她把小灰赶走或者拴起来,王秀兰断然拒绝了。
"小灰从来没伤过人,凭什么赶它走?它是我的家人。"王秀兰坚定地说。
村长无奈,只能嘱咐村民们不要靠近王秀兰家,尤其是不要招惹小灰。
奇怪的是,自从王秀兰养了小灰,她家的鸡从不丢,菜园子里的蔬菜也没有被野兽糟蹋过。更神奇的是,村里其他人家常常丢鸡少鸭,而王秀兰家周围却安然无恙。
小灰的习性也越来越奇怪。它开始每晚外出,天亮前才回来。王秀兰不知道它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但小灰回来后总是会安静地趴在她的炕前,仿佛在守护着她。
王秀兰也发现,小灰越来越不爱吃她准备的食物了。一开始,小灰喜欢吃肉和骨头,但现在它往往只是象征性地吃一点,就不再动口。王秀兰以为它是长大了,胃口变了,也就没太在意。
有一天早上,王秀兰推开门准备去挑水,发现门口放着一只死兔子,还带着体温。她吓了一跳,四处张望,只见小灰趴在院子角落,金黄色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她。
"是你...弄来的?"王秀兰试探性地问。
小灰低低地呜咽了一声,尾巴轻轻摇了摇。
从那以后,每隔几天,王秀兰的门前就会出现一些猎物——有时是野兔,有时是山鸡,偶尔甚至是一只小鹿的腿。村里的传言更甚了,说王秀兰养的那个东西会猎食野兽,不是普通的狗。
04
第五年,一件事让村里人改变了对小灰的看法。
那年冬天,大雪封山,村子与外界隔绝。村里的粮食所剩无几,眼看就要断粮。村长组织了几个壮年男子想翻山去镇上求援,但大雪太厚,根本无法通行。
就在村民们陷入绝望时,小灰突然从王秀兰家冲了出来,直奔村口。它回头看了看人们,似乎在示意他们跟上。
"它想带路?"村长猜测道。
"别信它,万一带我们去什么危险的地方呢?"有人担忧地说。
王秀兰坚定地说:"跟着小灰走,它不会害人的。"
在王秀兰的坚持下,村长和几个年轻人跟着小灰出发了。小灰带着他们走了一条平时从未走过的小路,绕过了几处积雪厚重的地段,最终到达了山脚下的一个小镇。村民们成功求得救援,村子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冬天。
从那以后,村里人不再害怕小灰,反而视它为保护神。有人生病了,会来找王秀兰,请小灰帮忙带路去镇上看医生;有人丢了东西,也会来请小灰帮忙寻找。小灰总是乐意帮忙,从不拒绝。
王秀兰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村民们会送来自家的农产品表示感谢。王秀兰和小灰的关系更加亲密,她常常对小灰说话,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小灰啊,娘这辈子没生养过孩子,老天爷给了我你,我就满足了。"王秀兰抚摸着小灰银灰色的毛发,小灰蹭了蹭她的手,眼中满是依恋。
05
第九年的春天,望山村来了一位游方的老僧人。他自称是去五台山朝圣的路上,因为天色已晚,想在村里借宿一晚。
村长热情地接待了他,请他住在村里的小庙里。那庙虽小,但干净整洁,是村民们祭祀和祈福的地方。
老僧人看起来六十多岁,白眉长须,面相慈祥。据说他云游四方多年,见多识广,懂得很多奇闻异事。村里人纷纷前去请教佛法,顺便打听外面的世界。
王秀兰向来不信这些,小时候家贫,没读过书,也不懂什么佛法道理。她只专心照顾自己的小院子和小灰,没去凑这个热闹。
那天晚上,村里人在庙里听老僧讲经,小灰突然变得躁动不安,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还时不时地抬头望向小庙的方向。
"小灰,你怎么了?"王秀兰关切地问。
小灰低低地嚎叫了一声,那声音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王秀兰从未见过小灰这样,心中也跟着不安起来:"是不是不舒服了?要不我去请大夫来看看?"
小灰摇摇头,继续在院子里走来走去,金黄色的眼睛不时地看向庙的方向。
夜深了,村里人都散去了,老僧应该也休息了。小灰终于安静下来,趴在王秀兰的炕前,但它的耳朵仍然竖着,似乎在警惕着什么。
第二天一早,王秀兰正在院子里劈柴,准备做早饭,忽然听见有人敲门。
"谁啊?"王秀兰擦了擦额头的汗,走去开门。
门外站着那位老僧人,他双手合十,面带微笑:"阿弥陀佛,施主可有闲暇,贫僧想向您请教一事。"
王秀兰有些惊讶,不知道一个和尚能向她请教什么,但还是客气地请他进了院子:"大师请进,只是我这破屋子简陋,怕委屈了您。"
老僧笑着摇摇头:"贫僧云游四方,住过山洞草庐,哪里会在意这些。"
就在这时,小灰从屋里冲了出来,一下子挡在王秀兰面前,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吼声,金黄色的眼睛紧盯着老僧。
"小灰!"王秀兰惊讶地叫了一声,"别这样,有客人来了。"
小灰没有退让,依然挡在王秀兰前面,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看起来随时准备扑上去。
老僧人非但不惧,反而露出了一丝奇怪的笑容。他放下手中的禅杖,双手合十,对着小灰微微鞠了一躬:"果真是它..."
"大师认识小灰?"王秀兰更加困惑了。
老僧摇摇头:"不认识,但听说过。"他直视着小灰的眼睛,用一种奇怪的语调说道:"久闻天狼神通广大,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天...天狼?"王秀兰惊讶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语。
小灰突然停止了吼叫,金黄色的眼睛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它慢慢放下了竖起的毛,但仍然警惕地盯着老僧。
"施主可知,您养的这个,不是一般的狼,更不是狗。"老僧神秘地说道。
王秀兰下意识地摇摇头:"小灰跟我已经九年了,它一直很乖,从不伤人。"
"贫僧不是说它会伤人,"老僧微笑道,"只是它的身份非同一般。施主可愿听贫僧一言?"
王秀兰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大师请说。"
老僧看了看四周,建议道:"咱们坐下说吧,这事说来话长。"
王秀兰招呼老僧进屋,小灰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始终不离王秀兰左右。
06
屋内,王秀兰倒了杯茶给老僧,自己坐在一旁,小灰则趴在她脚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僧。
"施主,您可知道什么是'天狼'?"老僧抿了一口茶,开口问道。
王秀兰摇摇头:"从没听说过。"
"天狼,乃上古神兽,是天狼星的化身。"老僧解释道,"传说中,天狼每千年下凡一次,以试炼世间人心。它们幼时形如狼崽,成年后拥有通天本领。"
王秀兰听得云里雾里:"大师的意思是,我的小灰是...那个什么天狼?"
老僧点点头:"贫僧不敢百分百确定,但从它的外貌特征和异于常兽的行为来看,极有可能。天狼幼崽出生时浑身银灰,眼呈金黄,成长极快,且通人性。老衲在西藏修行时,曾见过一幅描绘天狼的唐卡,与您的小灰极为相似。"
王秀兰难以置信地看着脚边的小灰:"这不可能...小灰只是一只特别的狼,或者是狗狼杂交..."
"施主收养它多久了?"老僧问。
"九年整了,我是在山上捡到它的,当时它还是个小崽子,浑身是血。"
老僧眼睛一亮:"九年!这就对了。天狼在人间修行九年后,方能显露真身。如果贫僧没猜错,它很快就会有变化。"
王秀兰越发困惑:"什么变化?"
老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小灰,双手合十:"敢问天狼大人,可愿现出真身?"
小灰歪了歪头,眼中闪过一丝人性化的思考,但没有任何其他反应。
"看来时机未到,"老僧叹了口气,"或者它还未恢复全部力量。"
王秀兰不知道该信还是不该信:"大师,您别吓唬我了。小灰就是小灰,它一直都是这样的。"
"施主不信也无妨,时间会证明一切。"老僧站起身,"贫僧明日就要启程,若是施主有缘,日后再会。"
他临走前,意味深长地看了小灰一眼:"天狼大人若恢复法力,望不要忘记这九年的养育之恩。"
小灰直视着老僧,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老僧走后,王秀兰怔怔地坐在炕上,不知道该如何消化这个信息。她低头看着小灰:"你真的是什么天狼吗?"
小灰蹭了蹭她的腿,金黄色的眼睛中满是温柔和依恋,像是在说:"不管我是什么,我都是你的小灰。"
王秀兰抚摸着小灰的头,心中五味杂陈。
07
老僧离开的第三天清晨,王秀兰早早起床,准备去田里查看新种下的麦苗。出门前,她叫唤小灰:"小灰,走,跟娘一起去看麦苗。"
奇怪的是,小灰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跟上来。它趴在炕前,看起来有些不适,金黄色的眼睛不时地闭上又睁开,呼吸也变得急促。
"小灰,你怎么了?"王秀兰担忧地问,蹲下身查看小灰的状况。
小灰轻轻地呜咽了一声,身体开始微微颤抖。王秀兰伸手摸了摸它的额头,并不烫,但小灰的整个身体都紧绷着,像是在忍受什么痛苦。
"是不是生病了?我去叫村里的刘大夫来看看。"王秀兰说着就要起身。
小灰却突然伸爪按住了她的手,金黄色的眼睛直直地看着她,眼神中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复杂情绪——像是恳求,又像是告别。
"小灰..."王秀兰心中涌起一股不安,忽然想起老僧的话。
就在这时,小灰突然站了起来,走到院子里空旷的地方。它回头看了王秀兰一眼,眼神中满是不舍,随后仰天发出一声长嚎。
那声音与平时完全不同,低沉而悠远,震动了整个山谷。王秀兰捂住耳朵,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小灰的身体开始发光,先是微弱的银色光芒,逐渐变得越来越强烈。光芒中,小灰的身形开始变化,它的四肢拉长,体型膨胀,背脊上的银灰色毛发闪闪发光,如同星辰洒落。
"天啊,小灰..."王秀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呆立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