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人河边捡到小蛇养了7年,蛇类研究员检查后大叫:这不是蛇
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叫李大爷,七年前在河边散步时捡到了一条奄奄一息的小蛇,我把它带回家精心照料。
它从来不咬人,总是温顺地缠绕在我手臂上,仿佛在倾听我讲述的每一个故事。
直到昨天,蛇类研究员检查后大叫:"这不是蛇!"
那一刻,我仿佛被雷击中,七年的温情瞬间变成了不安与恐惧。
那是七年前的一个夏日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沿着青溪河散步。我今年七十有五,妻子去世已有十年,儿女都在城里工作,很少回来看我。每天清晨的散步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那天,天刚蒙蒙亮,河边的雾气还未散尽。我走到一处僻静的河湾,突然看到岸边有个奇怪的小东西在微微蠕动。走近一看,是一条小蛇,不到一尺长,奄奄一息地躺在湿润的泥土上。
它的身体纤细,表面有着奇特的花纹,在晨光中泛着微微的光泽。我本能地想要后退,但它看起来如此虚弱,仿佛随时会断气。多年的孤独生活让我对生命有了不同的理解,我决定救它。
我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包起它,感觉它的体温比我想象的要高一些。"别怕,小家伙,我会照顾你的。"我轻声对它说,仿佛它能听懂我的话一样。
回到家,我找了个玻璃罐子,垫上柔软的棉布,把小蛇放了进去。又倒了一小碟清水,不知道它喜欢吃什么,我试着放了些小虫子和碎肉末。出乎意料的是,它对肉末显得很有兴趣。
接下来的几天,我精心照料这条小蛇。它的状态逐渐好转,开始活跃起来。我从镇上的书店买了本关于蛇的书,想了解如何更好地照顾它。书上说蛇是冷血动物,需要晒太阳来提高体温,但我的小蛇似乎不太喜欢阳光直射,更偏爱温暖而不刺眼的环境。
"你真是个特别的小家伙,"我常常对它说,"或许你是某种稀有品种。"
一个月后,小蛇完全恢复了活力。它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似乎能听懂我的一些简单指令。当我说"过来"的时候,它会慢慢爬向我;当我说"回家"时,它会乖乖回到玻璃罐里。我开始怀疑它或许不是普通的蛇,但我没有深究。对我来说,它是上天送给我的伴侣,填补了我孤独生活中的空白。
我给它取名叫"小青",虽然它的身体并不是绿色的,而是带着奇特的金色和蓝色花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小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天早晨,它会在我醒来时轻轻爬到我的枕边;晚上,它会安静地守在我身旁,直到我入睡。
第一年过去了,小青长大了不少,但比我在书上看到的蛇类生长速度要慢。我开始为它准备更大的居所,用一个旧鱼缸改造成了它的新家,里面放了些小石头和树枝,创造出一个更自然的环境。
小青似乎很喜欢它的新家,但它更喜欢自由活动。每天我都会让它在房间里爬行一会儿,它总是探索每一个角落,然后回到我身边,仿佛在向我报告它的发现。
第二年,我的老友张大爷来访时看到了小青,吓了一跳。"老李,你养蛇干什么?这东西危险啊!"他惊讶地说。
我笑着解释:"小青很温顺,从不咬人。它和普通的宠物没什么两样,只是长得不一样罢了。"
张大爷半信半疑地看着小青,小青仿佛感受到了他的不安,主动爬到一旁,保持距离。"真是个通人性的小东西,"张大爷惊讶地说,"不过,你确定它是蛇吗?我怎么觉得它的眼睛和动作有点怪?"
"书上说有很多种蛇,可能它是某种特殊品种吧。"我随口应答,并没有太在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青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似乎能感知我的情绪,在我心情低落时,它会特别安静,轻轻依偎在我身边;在我高兴时,它会活跃地绕着我游动,仿佛在分享我的快乐。
第三年,我的膝盖开始疼痛,行动变得不便。有一次,我在厨房差点摔倒,小青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竟然用身体支撑了我一下,让我有机会扶住桌子稳住身形。那一刻,我真的怀疑小青是否真的只是一条普通的蛇。普通的蛇会有这样的行为吗?但我没有更多的知识来解答这个疑问。
第四年,我的儿子一家从城里回来看我。孙子小明对小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爷爷,这条蛇好漂亮啊!它会咬人吗?"小明好奇地问。
"不会的,小青很温顺。"我把小青小心翼翼地放在手心上,让孙子近距离观察。
小明惊奇地看着小青,突然说:"爷爷,它的眼睛好像会变色诶!刚才还是金色的,现在变成蓝色了!"
我看了看小青的眼睛,确实有些微妙的变化,但我以为那只是光线的缘故。"可能是角度不同吧,"我笑着说,"阳光照射的角度变了。"
儿子建议我把小青送去动物园或者找专业人士看看,但我拒绝了。"小青是我的家人,"我坚定地说,"我们已经一起生活了四年,我不会把它送走的。"
儿子摇摇头,不再坚持。临走时,他说:"爸,你一个人住在这里,我们总是放心不下。要不考虑搬到城里和我们一起住吧?"
我知道儿子是好意,但我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我舍不得改变和小青一起的生活方式。"我在这里很好,"我说,"有小青陪着我,我不孤单。"
第五年,小青的体型稳定在了约两尺长,它的花纹变得更加明显,在阳光下泛着奇特的光泽。它的行为也越来越不像一条普通的蛇,它会在我读报纸时安静地待在我身边,仿佛在陪我阅读;它会在我看电视时盯着屏幕,对某些画面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村里的人都知道我养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蛇",有些人害怕,有些人好奇。小孩子们经常来我家门口,希望能一睹小青的风采。我偶尔会让小青在院子里活动,孩子们隔着一段安全距离观看,惊叹于它优雅的动作。
"李大爷,您这蛇真不一般,"村里的王婶评价道,"我家养过蛇,可从没见过这么听话的。"
我只是笑笑,心中却越来越确信小青确实与众不同。但具体不同在哪里,我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它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陪伴。
第六年,我的身体状况开始明显下滑。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卧床不起。小青在这段时间表现得格外焦虑,它整天守在我的床边,很少去它自己的小窝休息。更奇怪的是,有几次我醒来时,发现床头的水杯被移到了我能够到的位置,而前一晚我明明记得把它放在了比较远的地方。
邻居老王帮我联系了镇上的医生。医生来看我时,对小青的存在显得相当惊讶。"李大爷,您这养的是什么品种的蛇啊?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医生一边给我检查,一边好奇地问。
"我也不太清楚,"我诚实地回答,"七年前在河边捡到的,一直养到现在。"
医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建议我有机会送到专业机构鉴定一下。"这可能是某种珍稀物种,"他说,"对科研可能有很大价值。"
我心中一惊,担心小青会被带走做研究,坚决表示不需要什么鉴定。医生见我态度坚决,也就不再提这件事。
之后的日子,我的病情逐渐好转。不知是否是我的错觉,我发现每当小青靠近我时,我的身体似乎就会感到一股暖流,疼痛会减轻不少。我开始怀疑,小青是否真的只是一条蛇,它是否有某种特殊的能力在帮助我?
第七年,也就是今年,我的七十五岁生日。儿女们难得齐聚一堂,为我庆祝。孙子小明已经十三岁了,比四年前见到小青时长大了不少。他对小青仍然充满好奇。
"爷爷,我在学校的科学课上学到,蛇是爬行动物,它们不会有这么强的情感表达和学习能力。"小明严肃地对我说,"我觉得小青可能不是普通的蛇,或者根本就不是蛇。"
我笑着摸摸孙子的头:"或许吧,但不管它是什么,它都是我的好伙伴。"
生日宴会上,儿子再次提出希望我搬到城里与他们同住的建议。这次,我感到有些动摇。随着年龄的增长,独自生活确实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我担心小青在城市里无法适应。
"爸,关于小青,"儿子犹豫了一下,说,"我联系了一位在大学工作的朋友,他是研究爬行动物的专家。他听说了小青的情况,很感兴趣,想来看看。可以吗?"
我思考了一会儿,点头同意了。或许是时候弄清楚小青的真实身份了,这样我们才能为未来做出最好的安排。
就这样,约定在三天后,那位蛇类研究员会来我家拜访。我有些忐忑,害怕可能发现的真相会改变我和小青之间的关系。小青似乎察觉到了我的不安,那几天它特别安静,经常静静地看着我,仿佛在思考什么。
约定的日子到了。那天上午,我特意清扫了屋子,给小青准备了它最喜欢的食物——奇怪的是,七年来它从未对活物表现出捕食兴趣,更喜欢熟食,尤其是鱼肉。我甚至有些紧张地对小青说:"今天有客人要来看你,你要表现得好一点哦。"小青似乎理解了我的话,轻轻地蹭了蹭我的手指。
下午两点,门铃响了。我打开门,迎接这位可能改变我们命运的来客。
那天下午,研究员李教授如约而至。他戴着眼镜,提着专业设备,一副学者模样。我兴奋地把养了七年的"小蛇"从特制的玻璃箱中小心翼翼地取出来。
"您看,它长得多好看,这些花纹,多么独特。"我自豪地向他展示着。
李教授起初还保持着微笑,但当他接过"小蛇",仔细观察的过程中,他的表情逐渐凝固。他取出放大镜,又拿出一本厚厚的图鉴对照,额头上渐渐冒出了汗珠。
"怎么了?是不是很稀有的品种?"我好奇地问。
李教授的手微微发抖,他摘下眼镜,深吸一口气,仿佛在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李大爷,您得立刻跟我走一趟实验室。"他声音严肃,"这不是一般情况。"
我心里一紧,"出什么事了吗?"
李教授目光紧盯着玻璃箱中优雅游动的"小蛇",突然提高了声音:"李大爷,这不是蛇,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