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5月15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俄乌谈判,从筹备阶段便陷入混乱,最终以泽连斯基破罐破摔,宣布不出席、仅派遣高级别代表团收场。这场时隔三年的首次直接对话,不仅未能推动冲突走向和平,反而暴露出多方利益博弈的复杂局面与难以调和的根本性矛盾。
当地时间5月14日,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信誓旦旦地称会在15日在土耳其“等着普京”,希望以俄乌元首对话的形式,探讨结束冲突的“必要外交基础”,还特意提醒俄罗斯人“不会再找什么借口”。
他满心期待着能与普京面对面,借此对俄罗斯施加压力,推动乌克兰在冲突中的诉求。
然而,现实却给了泽连斯基沉重一击。普京宣布不会前往土耳其出席俄乌谈判,仅派出一支由总统助理梅金斯基领衔的低级别的谈判团队。
该行动瞬间打破了泽连斯基的幻想,让乌克兰方面精心筹备的“谈判攻势”还未开场便已落空。作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做出这样的决定自有考量。
一方面,从谈判前景来看,俄乌双方在诸多核心问题上分歧巨大,例如俄罗斯要求乌克兰“非军事化”、禁止其加入北约,以及对已占领乌方领土的主权诉求等,而这些与乌克兰维护国家主权、保持军事力量及领土完整的诉求背道而驰。在双方立场难以调和的情况下,普京亲自出席谈判意义不大。
另一方面,按照乌克兰宪法,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已于2024年结束,可他以战争为由拒绝下台和举行新的大选,俄方因此认定泽连斯基并不是乌克兰合法总统,普京若是与他见面,那就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承认了他的合法地位,这是俄罗斯不愿接受的。
普京这一招“四两拨千斤”,让泽连斯基陷入尴尬境地。不仅如此,特朗普也宣布,如果普京不出席谈判,他也不会飞往土耳其。
美方决定由国务卿鲁比奥代替特朗普出席谈判,此外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乌克兰事务特使凯洛格也将随行。原本积极呼吁俄乌和谈,甚至喊话泽连斯基“现在开会!”的特朗普,在看到普京缺席后,迅速改变计划。
特朗普一直声称“在我和普京会面之前,什么都不会发生”,从他前后的态度和言论来看,他内心其实挺想去伊斯坦布尔会见普京,试图在这场重大国际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推动俄乌达成和平协议,展现自己的外交影响力。
但普京压根没来,让他失去了直接介入并主导谈判走向的关键契机,故而选择观望。
15日中午,泽连斯基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与土总统埃尔多安在总统府举行了数小时闭门会谈。随后,在乌克兰驻土耳其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泽连斯基表示,他本人将不出席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乌俄谈判,乌方将派遣由国防部长乌梅罗夫率领,包含军方和情报部门代表的高级别代表团参加。
他直言,由俄总统普京的助理和副部长们组成的俄方代表团阵容是“装饰性”的,质疑该代表团能否“自主作出决定”,还强调“我们都知道,在俄罗斯是谁在作决定”,暗指只有普京才有真正的决策权,俄方此举表明其对谈判并不认真。
不难看出,泽连斯基对普京没有亲自前来非常的失望和不满,其言语间满是无奈与愤懑。
当天晚些时候,泽连斯基结束对土耳其的访问,前往阿尔巴尼亚。他大老远赶到土耳其,满心期待与普京的谈判,却发现普京没来,自己精心准备的计划全盘落空,在土耳其已无事可做,只能悻悻离去。
这一系列事件中,普京的“晾人”举动,尽显其对谈判节奏的把控以及对乌克兰态度的强硬;泽连斯基从满怀希望到失望离场,也可以看出乌克兰在这场冲突及谈判中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
而白宫方面态度的转变,则反映出美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复杂的立场,既想推动和谈展现领导力,又不想在局势不明朗时贸然投入过多精力。这场伊斯坦布尔谈判的闹剧,生动展现出大国博弈下国际政治局势的波谲云诡,未来俄乌冲突走向何方,依旧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