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紧紧握着眼前老农的手,他不禁感慨道:若是没有你们的帮助,当年红军根本过不了大渡河啊!

而两位老农却摆了摆手,笑了笑,对当年所做出的功绩不以为意。

杨得志看着眼前的两位老人,又不禁想起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强渡大渡河……



“石达开”绝境处

1935年,在国军的追击下,红军即将来到天险大渡河。

老蒋对此高兴不已,甚至还声称红军不聪明,专门往绝境走。随即他便命令四川的刘湘等人,务必将红军困在大渡河附近。



命令下达之后,国军便在安顺场一带布防,甚至开始搜刮当地一切渡船与造船的材料,并尽数烧毁,妄图将我军一网打尽。

就在他们行动的时候,杨得志带领着红1团千里急行,他们有一个最为紧急的任务,那就是寻找船只,为后续大部队过河做好准备。



只不过,刚到安顺场,他们就遇到了敌军的埋伏。杨得志一声令下,命令队伍分成三队,两队应对敌军,另一队在附近寻找船只。

由于我军行动过于迅速,当地的川军根本没有防备,直接就被红军打穿了营地。守军顿时四散而逃,我军成功占领的安顺场。



待安全之后,杨得志立马派遣孙继先寻找船只与船夫。在他们看来,船夫好找,毕竟村民们时常过河,附近镇上就有船夫,那船只去哪儿找呢?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没想到当初川军赖执中偷偷藏起了一条渡船,正好被他们发现。



随后孙继先带着几名士兵来到了镇上,寻找船工。只不过因为他们被事先警告过,年轻的船工根本根本不敢冒险,只能选择推拒。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往里走,看看有没有愿意帮助他们渡河的船工。随后他们便敲响了帅仕高家的门。



帅仕高当时才20多岁,但也是经验丰富的老船工了,看到红军的时候,他本不愿掺和进去。

但当跟孙继先他们交流之后,帅仕高才知道国军传出的谣言都是假的,红军对人十分友好,根本不可能无缘无故就会打人。



于是,帅仕高决定帮助红军渡河,随后他又叫来了许多船工,加起来大概有几十人,都是来帮助红军撑船的。而杨得志接见的韦崇德与龚万才也在其中。

而在一切船只与船夫准备就绪之后,杨得志也开始下达渡船命令……



大渡河18勇士

为了率先攻下河对岸的阵地,杨得志命令孙继先组织突击队员,为后续大部队开路。

只不过,这次行动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牺牲在敌人的枪口,或者陷入湍急的江河之中。



但战士们没有一个退缩,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想要当第一个渡河的人。到最后孙继先从中挑选了十七名战士,让他们分成两队进发。

而帅仕高等船工们看着突击队员们坚毅的脸庞,也不禁心中一热。



一些船工本来还在犹豫,但也被红军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染,下定决心要将他们送到对岸。

行动正式开始,杨得志立马命令战士们对其进行掩护。两岸你来我往,第一支突击队伍,共九人冒着枪林弹雨行进。



船工们掌着舵,在这湍急的江流中把控着方向。突然一发炮弹在他们的船附近炸开,渡船摇摇晃晃,差点就要翻了。

幸好船工及时反应,努力撑船,才得以躲过危险。

此时,两岸的炮声愈发密集,船工们用船篙撑船,让突击队员们一次次躲过危险,成功到达对岸。



上岸之后,突击队员立马找到掩体,与川军对战。而第二批突击队员开始进发,他们按照第一支队伍的行进路线,很快便到达了对岸。

他们与对岸的敌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顺利拿下对岸的阵地。待一切都结束之后,后续的红1团在船工的帮助下成功渡过大渡河。



而下一战,他们锁定泸定桥,需要紧急铺设浮桥,帮助红军主力过河。

据当年的船工帅仕高回忆,在做下这个决定之前,毛主席他们请来了一位老先生。



那名老先生叫做宋大顺,直言大渡河不可久留。也正是他的话,让毛主席下定了飞夺泸定桥的决心,毕竟若是渡船,耗费的时间众多。

随后,红军突击队再一次行动,冒着熊熊火焰到达了泸定桥的另一端。



当时刘文辉见状并未将索桥彻底毁掉,似乎是想要为自己留一线生机吧!

红军仅用几天的时间,便成功跨过泸定桥,通过了天堑大渡河。



毛主席亲自感谢了那些帮助红军的船工,随后便让他们离开了。因为此行危险,若是继续跟下去,船工们没有自保之力,恐有性命之忧。

只不过,令这些船工没想到的是,回到家迎接他们的将是逃亡……



船工下落

红军成功通过大渡河,敌人追不上了,便将气撒在了帮助红军的老百姓身上。尤其是那些船工,被抓的被抓,逃亡的逃亡,都选择离开家乡,出去谋生。

他们漂泊在外,有的选择加入红军,也有的人隐藏自己的身份,到镇上干零工。



他们不敢回家,生怕因为自己连累家人。这一别经年,解放战争胜利后,得知国民党被赶走了,他们才激动地回到家乡,找寻自己的亲人。

幸运的是,大部分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就比如韦崇德、龚万才他们,与自己的亲人团聚。



而中央也一直在寻找这些曾帮助过红军的船工,并给予了他们一些补偿。只不过,令寻找人员忧心的是,唯独当年的老船工帅仕高没有消息。

直到十几年后,他们才得知帅仕高的下落。原来当年帅仕高想要去寻找红军,却迷失了方向,成为了一个彝族家族的奴隶。



他不是没有想过离开,但却逃不出去,总是遭到一顿打骂。无奈之下,帅仕高只能隐藏身份,一边干活,一边打听外面的消息。

作为奴隶,他并没有住着,而是跟牲畜一起睡。再加上生活环境过于潮湿,帅仕高的一只眼睛就瞎了,身体的状况也不太好。



幸运的是,解放军的到来将压迫当地百姓的地主给打跑了,帅仕高也向他们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回到了安顺场。

得知帅仕高被找到了,中央立马下令对其妥善安排。这之后彭老总、杨得志等人也曾来探望帅仕高,得到了这些高级将领的友好相待。



而从始至终,我党也没有忘记那些帮助过红军的老船工,时常派遣工作人员前去探望,询问他们有何需求。

而在1983年的时候,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特地空出时间,接见了韦崇德、龚万才两位老船工。



两位老船工虽然在年轻的时候见过杨得志,但如今身份不同,站在他们前面的可是总参谋长,都感到有些紧张。

杨得志见状直接就握住对方的手,亲切地跟他们说:若是没有你们,红军也过不了大渡河啊!



在杨得志的亲切问候下,他们也渐渐放松下来,与杨得志谈起了近期的状况。

三人聊得十分开心,并约定好了有时间再见面。



若是没有这些船工,当年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有多危险可想而知。正是因为军民一心,他们才能打败敌人,成功走到新中国建立的那一刻,见证祖国的未来。

这段军民合作的佳话,不应该被忘记,是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