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野鸭种类之一,已经生存了一千多万年,目前仅存于东亚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仅存3000多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

眼下,正值雏鸭破壳“跳巢”的高峰期。“跳巢”以后的小鸭需要在鸭妈妈的庇护下,学会躲避天敌、寻找食物,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生存的个体。


然而,总有意外会发生,记者在蹲守过程中,记录下一群小鸭子,失去了妈妈的护佑,幼小的它们,如何独自在野外生存了5天,未来怎么办?

母鸭遭遇天敌 失亲小鸭群令人揪心

5月4日早上,9只小鸭子跟随妈妈“跳巢”后,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令人意外的是,到了下午,保护区管护人员在观测时,发现鸭妈妈不见了,只留下无助的小鸭,时而在水面上茫然地游来游去,时而在岸边张望徘徊,这种情况此前从未观测到过。根据以往的观测,鸭妈妈就像忠诚的卫士,会始终守护在自己孩子身边,不离不弃。


工作人员推测,鸭妈妈或许遭遇了天敌的袭击。情况紧急,管护人员立即沿河两岸展开了搜索。终于,在一公里外的林子里,管护人员发现了这只已经死去的母鸭。母鸭的其他部位完好,但胸肌受到了致命伤害。根据管护人员的经验,它很可能遭受了鹰类天敌的袭击,因为其他天敌会吃掉鸭子大部分部位,而鹰类比较挑剔,专吃它们的胸肌。


9只失亲小鸭无助徘徊 管护人员日夜守护

根据保护人员的经验,中华秋沙鸭有抢夺其他家族幼鸭的天性,保护人员盼着有母鸭出巢,尽快领养这群小鸭,但这个时候其他母鸭也正处于孵蛋的关键阶段,心思都放在自己即将破壳的孩子身上,根本无暇顾及这窝失去妈妈的小鸭子。


怎么办?十多名管护人员,为了守护好这群小鸭,开启了昼夜值班模式。白天,他们驻守在河的两岸,眼睛紧紧地盯着这群小鸭的一举一动,警惕着任何可能出现的天敌;晚上,他们通过监控画面,时刻关注小鸭群的动向,希望它们能够平安度过每一个夜晚。


白河林业局园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 史俊海:通过我们观察,到第三天的时候,9只变8只了,有一只身体很弱,应该是夭折了。过了两天以后,别的巢出巢了,有母鸭把这8只给带走了,我们叫“合巢”。

终遇领养 小鸭群“合巢”有了庇护

经过保护人员持续5天100多个小时的密切跟踪观测,这个出巢时原本有9只鸭宝宝的鸭群,现在扩大到了近20只,失去妈妈的8只小鸭,有了新的依靠,母鸭将带着它们在江河湖泊中继续生存下去。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 续文宇:领养其他家庭鸭宝宝的主要原因,我们推测,首先是可以增加自身基因延续的概率,降低自己的鸭宝宝被捕食的概率。其次是收养鸭宝宝可以增加自身家庭的力量,来抵抗天敌。

一生与天敌周旋 管护人员助力平安长大

中华秋沙鸭一生都在与天敌周旋。管护人员也是想尽办法,帮助它们躲避天敌。

遭遇黄喉貂 冰上与水中的对峙

今年3月,保护区管护人员拍摄到了一段令人揪心的画面:几只黄喉貂,一种行动敏捷且擅长游泳的动物,正在冰面上轻巧地走动,试图抓捕在不远处水中游泳的中华秋沙鸭。距离越靠越近,一只中华秋沙鸭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另一只勇敢地瞪了一眼黄喉貂,扭身离开。几只黄喉貂看捕食无望,只好悻悻离开。


棕黑锦蛇爬树欲食鸭卵 管护人员驱赶

管护人员在2015年拍摄到的视频显示,在一个中华秋沙鸭的树洞鸭巢下方,一条棕黑锦蛇好像闻到了树上鸭巢中鸭卵的香味,想爬上去饱餐一顿。管护人员看情况紧急,便采取措施将蛇驱赶到树下。


有巢树围铁皮 助鸭防蛇

但只靠人员来看守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经过细致研究,管护人员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给每一棵有巢穴的树,都围上一段光滑的铁皮。这样一来,无论是蛇类还是其他擅长攀爬的动物,都无法轻易接近巢穴,只能望而兴叹。


而刚跳巢的小鸭子,天敌主要是鹰隼类,这些猛禽会从天而降,迅速抓走小鸭。

史俊海:毛茸茸的小鸭,鹰隼类对它的伤害是最大的。我们在河道里加大巡护力度,来回走,鹰隼轻易也不敢下来捕食这些幼崽。

多部门共筑生命家园 守护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的繁育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面对天然巢穴日益稀缺的困境,吉林省相关保护部门积极行动,通过研发人工仿生巢箱、推进“中华秋沙鸭安居工程”、开展专项科研以及强化执法保障等多项举措,全力守护中华秋沙鸭的生存繁衍。

天然巢穴稀缺 人工仿生巢箱助力繁衍

直径30~50厘米的老龄树洞是中华秋沙鸭延续血脉的生命摇篮,随着长白山森林系统的更新演化,适合它们的天然树洞逐年减少,园池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自2015年起便开始研发人工仿生巢箱。


史俊海:尝试用木板做成人工巢,当年入住率不是那么高,它对木板多少还是有点警觉。2018年以后我们开始找纯天然的树干,里面是空心的,洞口10厘米左右,鸭子往里进正好够用,不做大口是考虑有天敌进入,从2018年以后入住率相当高。

开展“安居工程”建设 助力种群恢复

园池保护区近年悬挂的17个仿真巢穴,目前已有12个被挑剔的鸭群选中,繁殖成功率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吉林省林草局自2022年秋季开始,在全省组织开展中华秋沙鸭“安居工程”建设,以促进中华秋沙鸭野外种群数量恢复增长。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动植物处一级调研员 刘淼:初步摸清巢资源现状,实现逐一登记,动态管理。改善巢质量,对巢内壁进行处理,降低了其他物种占用巢箱的概率,有利于中华秋沙鸭孵化和幼鸟跳巢。

科研赋能中华秋沙鸭生存奥秘研究

从2020年开始,吉林省依托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统筹开展中华秋沙鸭物种专项研究。


续文宇:重点是围绕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的选择与环境容纳量、人工巢穴的研制布设、食性以及消费生物量、近亲繁殖风险还有竞争捕食,繁殖区鸟类多样性等方面,开展科研立项研究。

立体巡防护航 筑牢生态安全防护网

保护工作不仅在栖息地环境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还需要更全面的执法保障。近年来,长白山公安局持续深化“生态警务”,为中华秋沙鸭营造安全的栖息繁殖环境,目前已基本杜绝保护区内非法捕鱼的现象,保障了中华秋沙鸭的充足食物来源。


长白山公安局森保支队副支队长 刘彦琦:构建“视巡、空管、地查”立体化巡防监控监测体系,在中华秋沙鸭栖息地周边建设126个远程监控点位,将无人机应用深度融入生态警务工作,有效弥补了传统地面巡查看不远、巡不到的短板。

鸭妈妈持续孵蛋 鸭宝宝数天内将破壳

我们通过科研监控设备,可以看到中华秋沙鸭妈妈耐心孵蛋的实时画面。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目前,小鸭仍未破壳,鸭妈妈还是耐心地在巢中孵化宝宝,每天除了短暂离巢觅食,她都会守候在这里。此时的鸭妈妈,比往常任何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细致入微,时不时地站起身,翻动着窝内的蛋,让每一个蛋宝宝都能均匀地受到温暖的呵护。


按照目前的情形来看,再过1—2天,这些小鸭子就会陆续破壳出生。届时,长白山林海中又将增添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它们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启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为这片古老而神秘的林海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