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成都市武侯区武侯大道文昌段旁一处田地,一台秸秆打捆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收集着秸秆。机器张开“大嘴”将秸秆“吞下”,经过“内部消化”,一个个巨大的圆柱形草捆从机器中“吐”出,堆放于田间,成了一道风景线,不少市民拍照打卡。


5月16日, 成都武侯区,工作人员正在使用机械设备打包秸秆。


5月16日, 成都武侯区,打包好的秸秆。


5月16日, 成都武侯区,市民们在秸秆旁拍照。

可否将秸秆留在田里供市民拍照?天府绿道公司工作人员说,这些机械初步打包的秸秆,本不是专门处理过的网红打卡装置,当天就需要送往下一个环节进行利用的。若放置在田里,麦秆还有一些水分,时间长了霉变影响后续加工环节,而且麦秆在户外风吹日晒也会松散,有人上去拍照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他还说,部分区域小麦收割后会将秸秆打包形成“瑞士卷”“方糖块”,打包后的秸秆当天会转运送至生物能发电厂发电、蘑菇生产厂制作菌包原料,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随后,就会安排旋耕农田,备种下一季作物。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杨博 摄影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