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大讲堂。歇马街道供图
5月14日,北碚区歇马街道人大工委联动晏阳初中学,组织歇马代表组的区人大代表及部分议事代表,以“手作+共话+参与”的创新模式,让民主教育从课本跃入现实,成为青少年可触摸、可聆听、可表达的民主实践。
在泥塑社团,学生们用陶土精心打造着一个个投票箱。当人大代表举起学生们制作的“投票箱”,一场关于“民主”的对话就此展开。
“今天你们用泥塑创作的投票箱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民主意识的载体。”
学生们完成作品后感叹:“以前觉得投票箱只是工具,现在明白它的背后还有制度设计的匠心和承载着满满的民意,原来民主也有温度和形状。”
“人大代表是怎么履职的呢?”
“我们中学生如何参与民主实践?”
“我们的意见也能转化为现实吗?”
在晏阳初陈列馆里,游先慧代表的大讲堂被实时投射的“弹幕”包围。面对学生们的积极发问,游先慧代表亮出四件履职“法宝”:人大代表证、记录着民意的笔记本、画满修改符号的草稿本、翻卷边的《代表法》,用道具教学讲述民主实践的具象形态,一一为学生们解答心中的困惑。
“同学们,民主并非宏大叙事,而是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就像你们参与班委选举、为班级管理建言、关注社会热点并理性表达,都是民主精神的体现。”游先慧代表说道。代表的这番话立即引发热烈讨论,学生们争先用校园事例论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微投射。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民主,对代表有了新的认识,那么现在邀请大家也当一回‘小小人大代表’,一起来议一议校园里的‘国家大事’。”随即,游先慧代表向在场的30位学生发起了“校园主人翁”邀请。经过讨论协商,9份“青春版”建议脱颖而出:
“我建议协调开通学校至公租房的通勤班车,解决我们的出行难题。”
“我建议关注并推动校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改善我们的学习环境。”……
学生们的一言一行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代表思维的活力,代表们将一一记录这些“青言青语”,整理提交后及时反馈办理进展。
“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我们用他们的语言重构课堂——让民主温度和制度自信从‘指尖’传到‘心间’。”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舒艺表示,歇马街道人大工委将不断突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多方联动+代际对话+制度赋能”的民主感知新场域,实现青春与民主的双向奔赴。(歇马街道)